


11月11日,由浙报集团杭州分社、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内涵式发展杭州行”调研行动正式启幕,首站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各地从事改革工作的专家学者,一起走进富阳区调研。
近年来,富阳区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功能品质、完善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文山水之城、创新创业之城、运动休闲之城和宜居幸福之城。当天,调研团先后走进西谷一号产业项目、浙工大富阳教科人融合中心、银湖街道新联社区。在城市创新、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等领域,这些案例的特色和亮点在哪?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新启发?

组团供地——
“团购”如何帮企业迈过拿地“门槛”?
调研团首先走进了位于银湖科技城的西谷一号项目。该平台位于富阳与余杭的交界区附近,由5幢数字零售产业楼组成。开发建设时,西谷一号采用了突破性的组团供地改革——由杭州贝选科技、杭州麦悦科技等5家企业,共同开发建设总面积56.4亩的地块,平均每家企业拿地10亩左右。
这种类似“团购”土地的方式,大大缓解了过去企业“用地难、成本高、效率低”的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无力单独拿地的情况下,“组团供地”让更多企业拿到地,降低了企业的创业“门槛”。
在西谷一号,富阳区还创新“联合开发”模式,即由1家“链主”企业,带领4家产业链企业合作开发:园区的公共区域统一建设,共同使用,而不同企业的产业区域,又各自分别运营。这既让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伙伴,同时又提质增效。据悉,西谷一号项目增加实际可使用土地面积近2700平方米,减少企业建设成本1300多万元。据了解,富阳已将9个组团约256亩土地分别供给38家小微企业。
“组团供地”模式,给调研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调研团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莉说:“‘组团供地’让不同企业形成了共同体,由企业共同打造产业平台,促进企业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共享。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尊重市场规律,简政放权,顺势而为,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模式。”

产业研究生——
“毕业生缺实战经验”怎么破?
浙工大富阳教科人融合中心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是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科创投于一体的教科人融合平台。这里也是本次调研行的第二站。
正在深入实施产业转型的富阳,围绕新兴产业“一链一机构”的做法,已引入建设多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形成多种科创模式,“浙工大模式”正是其中一种。调研团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该项目中,研究生入学后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学生们不仅学习课本知识,更多时或“泡”在融合中心与企业联合建立的产业实验室中,或直接进入企业,真正投身产业项目。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产业研究生”,具有更多的产业实战经验,可谓“刚毕业,就是老师傅”。
为了让“学”与“产”结合得更紧密,富阳还设计了一套“产业研究生”机制。如“三方合力”机制,每位“产业研究生”都会获得由富阳区、企业和融合中心共同提供的15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又如成果归属机制,由学生、学校和企业共享知识产权,共享成果转化权益等等。
截至目前,富阳已培养“产业研究生”超400人,其中绝大部分在本地企业就业。
调研团成员、德清县委改革办副主任陈驰说,当前,教科人一体化已成为全省各地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德清,也有浙工大莫干山校区等高校院所,实施教师“校企双聘”等改革举措。“这些机制与举措,都有助于学校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企业产业成果。相对德清更注重教师侧的改革,富阳的学生侧改革也很有特色,值得借鉴,我会将富阳的经验带回德清。”

基层微治理——
怎样让“青年社区”更有“年轻味”?
位于银湖街道的新联社区,是调研活动的第三站。新联社区于2022年获批设立,区域内常住人口1.6万,其中70%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个典型的“青年社区”。在90后的新联社区党支部书记袁佳清看来,如何服务这里的年轻人,让“青年社区”更有“年轻味”,是社区工作的重点方向。
“经过大量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社区年轻人最急迫的需求有两个,一是幼托机构,二是健身场所。而且,相对年纪大的人,年轻人对这些机构的品质要求更高。”袁佳清说。
因此,新联社区拿出了近2000平方米社区用房,构建社区邻里中心,引入了专业化、大品牌幼托机构和健身培训机构。那么,如何在“社区普惠”和“优良服务”之间取得平衡呢?新联社区用“空间换时间”,对引入机构实施5年免房租。机构们则以平价作为回馈,尤其是除了托幼与健身享受“折上折”外,由社区发动、社团组织、企业支持,邻里中心还定期举办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很快成为了社区邻里互动的平台,同时也为机构引流,达到了居民、企业和社区的“三赢”。
对此,调研团成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骏说:“这里的社区邻里中心,首先从设计上就与其他社区不同,更多采用暖色调,更贴近这里的年轻人;另外,这里的空间并非简单地分包给社会机构,社区、社团也更多地参与到它的运营当中,激发了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全国各地的社区,都具有借鉴意义。”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赵路 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