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持续挖潜 萧山不断跃升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内需持续挖潜 萧山不断跃升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双会之区”,“十四五”期间,萧山顺势而为、聚势而行、乘势而上,不断释放投资增量、深化推进动能转换、着力拓展市场潜力,既延续了制造业强区的规模优势与内生动力,又保持了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区位能级优势。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招商引资是投资兴业的“源头活水”。

前段时间,德国Neura机器人中国总部落地萧经开。这家研发出全球首款认知协作机器人的欧洲机器人龙头企业,不仅为萧山具身智能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德国动能”和“智能基因”,更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

这仅是一个缩影。萧山坚持科创引领,以项目向新推动产业向新,加快进军新兴赛道,加速促进科研转化。

新旧动能转换,要将“新”揽入怀,还要让“旧”发新芽。

萧山目光向内,挖潜增效,首创创新裂变模式,推动形成高效集中、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比如,荣盛集团与恒逸集团从化纤产业向新材料产业转型,裂变出了一批新材料项目;膜材料小镇依托科百特,导入产业链相关企业。

为做好服务,萧山以项目推进为生命线,创新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全要素保障,竭尽全力跑出项目加速度。

如今,重大项目接连突破、链式招引成效初显、开放能级不断跃升,可以说,萧山的招商引资迎来了“黄金时代”:从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三年突破1500亿元、稳居浙江省第一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工业投资连续60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从荣誉来看,获浙江省首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区域试点和多次浙江省投资“赛马”激励。

商贸消费活力涌现

内需的韧性,要靠消费提供充足的“引擎动力”。

或许很少有人能想到,以工业强区著称的萧山,竟在消费赛道上“拔得头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成为浙江省第五个千亿级社零强区。

其中,新能源汽车大发力要“记下一大功”。一方面,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比如理想汽车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综合交付中心——杭州萧山交付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以政企合力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销售打开新局面,比如通过汽车消费补贴、生活节等政策激活市场,建设好充电桩、光伏储能等多场景基础设施。

借势借力亚运东风,萧山抓住机遇,全力推动消费产业提质升级。如起步较早的市心路商圈,通过智慧化手段焕新消费场景,获评浙江省首批示范智慧商圈。从消费场景来看,以烟火气为代表的“夜经济”更是吸引了不少流量,东巢艺术公园“落日夜市”、钱江世纪公园“微醺营地”,都将网红打卡地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打响了“亚运主赛地、消费首选地”品牌。

此外,在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萧山实现服务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覆盖率100%,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

“赛”“会”之城借势腾飞

哪些活动是大部分人愿意跨城跨省消费的?排在前三位的答案是演唱会、音乐节和展览。

张学友、刘德华等明星的演唱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连番开唱;集结了全国漫迷、创作者的“第三十一届COMICUP同人创作交流展”在杭州大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钱江世纪城莱福岛生活节火遍全国……这些市场之“热”,标志着赛演产业正在成为萧山这座城市的全新标识和鲜明底色。

作为浙江省首批赛事集聚区、亚运会主阵地,杭州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核心区,萧山发展赛会经济正当时。

去年7月,萧山召开演艺赛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这也是萧山历史上首次举办全区层面的演艺赛会产业发展会议。会上,萧山一口气发布了多项有关演艺赛会产业政策,瞄准的就是一个目标:发展赛演产业、壮大“盛事经济”。

从全局来看,萧山以“全域一盘棋”的协同机制,构建起了多层次、广覆盖的赛会生态。塔尖,以钱江世纪城与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核心,承办大型活动;塔身,依托各大街区场地,举办特色节展,激活产业脉络;塔基,在全区范围开展系列全民活动。

显然,这个结构稳定的金字塔体系,发挥了赛会活动“接地气、聚人气、烟火气”的多元价值功能,显著拉动了周边的消费,让萧山真正接住了“泼天的流量”。

来源/萧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