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未来农场”正式投用!手机“躺平”种菜 还能让产量翻几倍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钱塘“未来农场”正式投用!手机“躺平”种菜 还能让产量翻几倍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种植蔬菜无需广袤的农田,无需肥沃的土壤,甚至无需阳光雨露的恩赐。

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集装箱里,蔬菜作物在洁净的空气中,沐浴着人造光,如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般,高效、整齐地茁壮成长。

这科幻电影中的画面,如今正在河庄街道江东村真实上演。

近日,位于江东村的一座集装箱式立体多层旋转种植方舱(以下简称“植物工厂”,点击此处进入导航)正式完工并投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仅仅一周的培育,这座“未来农场”的第一批成果——鲜嫩欲滴的豌豆苗,已经端上了餐桌,完成了从“工厂”到餐桌的首次惊艳亮相。

方舱虽小,智慧全藏:

高度智能的微型生态系统

从外部看,这个白色的集装箱简约而低调。但一旦打开箱门,满满的科技感便扑面而来——

这里没有泥土的芬芳,取而代之的是精准控制的清新空气;没有四季更迭的阳光,替代的是为植物量身定制的360°智能补光系统。

箱体内,立体旋转种植架如缓缓转动的摩天轮,承载着一株株作物平稳运行。94个托盘在精密系统驱动下循环转动,让每棵菜均匀获取光照与水肥。配合智能新风系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始终稳定在作物生长的最佳状态。

在这里,每株植物都能均匀享受光照与水肥。比如,用于芽类菜种植时,芽体360°均匀受光,生长周期缩短至惊人的7天,且无农药残留。通过立体种植技术,20平方米占地面积创造出超80平方米的耕种面积,土地利用率达传统模式4倍,实现“一亩地产出四亩菜”的突破。

“我们这座植物工厂的核心优势在于集成多项农业科技,将颠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模式。”植物工厂负责人赵卫兵介绍,全自动立体旋转系统确保作物均衡受光,智能水肥滴灌技术培育的幼苗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达95%

应用多元,效益显著:

从菜篮到牧场的全能选手

这座“超级农场”并非只能种植芽菜,它还是一个全能的“多边形战士”。除了芽菜类种植,叶菜类产品、菌菇类培植、畜牧业大麦草、育苗类应用均不在话下。

以畜牧业大麦草为例,一个集装箱单次能产出高达8吨的大麦草。牧草富含粗蛋白和维生素,可以替代20%的精饲料,显著降低畜牧业的养殖成本。

对于管理者而言,最大的变革在于劳动方式的彻底解放。农场负责人无需日日躬身于田间地头,只需通过手机或监控中心的屏幕,就能对舱内作物的生长状况了如指掌、远程管理。“指尖种菜”的现代农业将走进现实。

“从把种子放进托盘的那一刻起,剩下的几乎所有工作都可以交给系统了。”赵卫兵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我坐在办公室里,点点手机,就能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把天气、病虫害等所有不可控的自然因素,都牢牢掌控在可把控范围内。而且这里不需要阳光、土壤和肥料,连灌溉用的都是净化水,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无污染生产。”

植物工厂有效突破了土地、环境和气候等传统种植限制,为保障本地“菜篮子”稳定供应、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新路径。

下一步,钱塘将积极引导数字技术、智能装备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钱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