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在北京举行,一系列重磅文化成果集中亮相。其中,由浙江省推荐、临平区企业浙江九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成功入选“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这部作品不仅是临平区“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下的精品力作,更为微短剧这一新兴形态迈向主流文艺表达提供了“临平范例”。
《赵小姐的日记》以革命文物修复为叙事线索,通过一本尘封的日记,巧妙连接起当代青年与百年前的红色历史。该剧从临平方志馆文物修复师刘媛、王泽的视角展开,借助“会说话的文物”这一创新设定,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革命年代的热血与信仰。这一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剧集的艺术张力,更实现了红色题材的“青春化表达”,打破传统主旋律作品与年轻受众之间的审美隔阂,为红色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自2024年7月上线至今年6月,该剧全网总曝光量超8000万次、总弹幕数突破200万条。作为首部红色文物保护题材微短剧,该剧以“微短剧+文旅”模式,成功将观众引流至临平方志馆、鸭兰村等线下红色场馆和旅游示范区,实现了内容传播与文化消费的双向赋能。它先后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优秀网络微短剧、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等奖项,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艺术品质。
《赵小姐的日记》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临平区系统性布局微短剧产业的远见与决心。近年来,临平积极构建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大视听产业生态,创新打造微短剧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完善“写作-拍摄-播放-投资-评价”全产业链条。
在硬件支撑方面,临平打造全国首个微短剧影视拍摄基地“临影厂”,内设浙江最大的专业综艺影棚、40余个微短剧拍摄场景。以“临影厂”为核心,临平还串联起周边“五杭老街”80年代拍摄基地、临平华策影视基地等10余个拍摄点,打造“1+N”全域影视拍摄矩阵。
政策支持同样精准有力。临平设立规模1亿元的基金“大美临卓”,强化全区大视听产业融资保障。同时,推出微短剧专项扶持与文艺精品奖励政策,覆盖企业招引、基地拍摄、IP交易、爆款作品等关键环节,持续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截至目前,临平已吸引2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服务剧组超500个,成功创建省级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1个,2个项目入选省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区内作品累计获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百余项。从全网阅读量突破50亿的《家里家外》,到《水韵风情梦塘栖》《南风知君意》等8部作品入选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目录,在微短剧行业从粗放生长进入高质量的关键转型阶段,临平正以“品质短剧+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持续输出的爆款内容,显示出强劲的内容生产与品牌影响力。
从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产业快速集聚,到挖掘项目服务“深度”赋能文艺精品创作,临平正以微短剧为支点,撬动文化、科技、旅游等多领域融合发展。未来,临平将持续深化“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计划,围绕红色文化、时代楷模、非遗传承等进行创作,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临平造”视听品牌。
来源丨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高悦 通讯员 胡建昭 康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