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区:回到后陡门 种地吧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杭州西湖区:回到后陡门 种地吧

9月17日下午的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秋风裹着稻香掠过田埂。“种地星球”开园仪式上,热门综艺“十个勤天”组合的10位少年走上舞台,与“禾伙人”(《种地吧》节目的忠实粉丝们)齐唱“十个勤天”主题曲《光》。

随着这个由三墩镇、西湖文旅集团、蓝天下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农文旅融合实验范本“种地星球”的开园迎客,这场等待了三年的“回家”约定,也终于由线上照进现实。上海姑娘褚梦娇的话道出了现场所有“禾伙人”的心声——“我们真的回家了!”

少年回家:从田间学徒到乡村共建者

三年前,当10位少年,来到位于三墩镇山联村边缘——后陡门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这里扎根,建起一个关于汗水、泥土和成长的青春之家。

图片

“第一次握锄头时,手心磨出的水泡疼得钻心,但看到种子冒出芽的那天,突然懂了‘相信土地的力量’不是空话。”《种地吧》节目里,少年李耕耘的话,成了10个少年与土地初遇的真实注脚。

三季节目里,这群少年的成长轨迹,恰是乡村振兴的微观缩影。第一季,他们跟着当地老农学育秧、辨虫害,在142亩土地上写下“农耕入门课”;第二季,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落地,少年们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新农人的‘武器’,可以是代码和数据”;到了第三季,他们走进青海省囊谦县,在青海的高原上,帮助村民们引进新的种植技术,鼓励青年人回到家乡,共同打造乡村新景象。

少年的成长,也离不开众人的托举。笑容可掬的“老村长”叶顺虎,随叫随到的技术员张新……节目内外有太多的力量支撑着少年们的梦想,而“种地星球”更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为少年们的实验梦想打造的新家园。为推进“种地星球”项目,西湖区牵头专门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召开协调会,从解决灌溉管网铺设难题,到对接科技企业引入智能设备,专班用“一周一解”的效率,让少年们的蓝图变成实景。

图片

如今,站在“种地星球”的稻田边,少年们说:“我们的‘回家路’,其实是跟着乡村振兴的脚步,一步步从‘客人’变成了‘主人’。”10个少年的蜕变,正是乡村振兴从“单点探索”走向“深度参与”的生动见证。

“禾伙人”回家:流量之外的乡土回响

“种地星球”开园当日,众多“禾伙人”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近600亩农田生机盎然,周边分散设置了各具特色的打卡点,引得“禾伙人”纷纷驻足拍照。这也让人不禁思考:后陡门为何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原乡”?

图片

“看节目时,少年们在暴雨里抢收小麦的样子,让我想起爷爷说的‘土地不欺人’。”从主城区回到龙坞茶镇做电商助农的程丹(化名),手里拿着写满农产品清单的笔记本。她说,通过镜头,看着少年们在这里辛勤播种、劳作,因他们收获自己的粮食时感动落泪,也从中体验到了躬身实践的意义和“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人生价值。

感慨之余,程丹发现,有“禾伙人”在看完节目后,喊着“绿进沙退”的口号,踏上了去西北沙漠种树的旅程;有“禾伙人”看完节目后承包土地开农场,坚持了3年终于盈利……在他们的鼓舞下,程丹认定“回乡不是退路,而是可以闯的前路”。

这样的“回响”,有数据为证。中国青年报民调显示,近七成受访青年认为,乡村综艺让他们更关注乡村发展;近六成的受访青年对乡村旅游产生兴趣;还有三成的受访青年表示会参与乡村创业就业项目,助力乡村发展。

图片

正是在这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禾伙人”加入“种地星球”,成了后陡门的“新村民”:麦芒餐厅的负责人蒙嵩团队将《种地吧》节目中出现过的小龙虾、玫瑰花都变成了招牌菜;“咖啡家的烧饼”店主理人张理想团队推出美式咖啡与特色辣椒酱混搭;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也将派出“禾伙人”——自动驾驶接驳车穿梭在田埂间……三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种地星球’成为商业孵化平台,也要把它打造成科技的实验场。”在这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也同样为科技提供着实验场景。

“禾伙人”的回归,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群人的共鸣。当更多人带着勇气与技术回到土地,乡村就有了“造血”的能力,而“种地星球”,正是这场共鸣的“聚能站”。

所有人回家:在土地上找回文明的根

人类第一次定居,是因为学会了种植;第一次有了“家”的概念,是因为有了守护庄稼的屋檐。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种地始终是人类文明的“根”。但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越来越多人离开土地,直到在城市的忙碌中感到迷惘——就像“禾伙人”张敏所说:“加班到凌晨时,总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看着稻穗被风吹得晃悠悠,那种踏实感,是写字楼里找不到的。”

这份“踏实感”,藏在春种秋收的循环里,也藏在乡村文化的肌理中。在“种地星球”规划里,农文旅融合项目已提上日程:项目总占地约723亩,以“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起一片集合多元业态与惠民空间的乡村新场景。核心区域包括农田体验区、勤天小镇、少年之家、十个勤天农业公司总部、小丰收直播间、麦芒餐厅、后陡门市集、小种子剧场和共富商店等,融合了潮流文创、创意美食、助农直播、市集活动、娱乐表演、农业研学、萌宠互动等多重功能。

图片

其中,农文旅特色商业街区——勤天小镇,汇聚了各类风格鲜明的品牌店铺,形成一个既可漫步又可沉浸体验的多元化新潮实体空间,全面满足游客在观光打卡、美食享受、心灵疗愈、住宿休憩与文创购物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实现“可游可感、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新方式。

未来,游客可以在田间听一场民谣演出、赏一轮圆月,感受土地所带来的宁静与治愈。“这些不是‘表演’,是让大家知道,乡村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是活着的生活。”西湖文旅集团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开园当天,65岁的杭州退休教师陈阿姨在稻田边蹲了很久,她轻轻摸着稻穗说:“小时候帮妈妈割稻,现在带着孙子来,想让他知道,饭桌上的每一粒米,都藏着时间的味道。”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连接,正是“所有人回家”的意义——当我们在土地上撒下种子,收获的不只是粮食,还有对“家”的理解:家不是一栋房子,而是对土地的敬畏,对劳作的尊重,对文明根脉的守护。

图片

正如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所言,“种地星球”不仅是一个农文旅项目,更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社会实验。它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深化价值引领,打造文旅融合的新标杆;拓展产业边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并通过系统总结与推广实践经验,为更大范围的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示范。

风吹稻浪,稻田、村落连成一片。在距良渚古城遗址不到10公里的土地上,人们俯下身子,轻抚稻穗,闻到了与5000千年前先民们一样的稻香。

所有人回家,在梦开始的地方。

来源:美丽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