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沪苏嘉!嘉兴市域铁路最新进展来了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串联沪苏嘉!嘉兴市域铁路最新进展来了

在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5标建设现场,姚庄特大桥建设如火如荼,一旁的红旗塘智能化钢筋加工厂内,几台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忙碌运转,一捆捆加工完成的钢筋被吊往跨红旗塘连续梁拱桥施工现场。

距离姚庄特大桥30余公里的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曹庄站施工现场,另一番繁忙景象正同步上演:塔吊长臂舒展吊运建材,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着;与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相呼应,地下20米深处的盾构机正平稳掘进。

一起深入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建设一线,看这条串联沪苏嘉三地的“钢铁动脉”如何从图纸一步步变为现实。

攻坚

在软土与水网间凿通动脉

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的数字化智慧调度中心管理平台,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盾构姿态、土压变化、沉降监测等关键参数一目了然。

“‘禾兴号’盾构机刀盘压力正常,准备穿越南郊河!”中铁隧道局枫南线1标项目副总工程师杨晨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到地下20米的操作舱。

屏幕上,8.8米直径的盾构机刀盘正以每分钟1.4转的速度“啃噬”着灰色软土,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沉降值稳定在3毫米内。这台总重850吨的“地下巨无霸”,是专为嘉兴特殊地质量身定制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集成了智能化导向系统和同步注浆功能。

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承担“一站两区间”的施工重任,包括曹庄站1个站点,以及从该站延伸至嘉兴南站和嘉兴科技城站的2个区间,线路总长度约6.03公里,都是地下施工,也是嘉兴市域铁路最长地下隧道段。

嘉兴市域铁路建设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来自这片长三角地区典型的富水软土地层。“就像在豆腐里打隧道,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塌方或涌水。”杨晨形象地比喻道。

在曹庄站至嘉兴南站区间,3.1公里的隧道需要穿越南郊河和文贤桥,施工精度要求极高。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洞内加固+特殊浆液”技术,通过缩短浆液凝结时间控制渗漏,同时对桥梁基础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沉降不超过规范限值。

目前,区间4台盾构机均已始发,累计掘进4400米,完成设计的38%,预计2026年二季度完成盾构掘进施工。

除了隧道掘进外,车站建设同样充满挑战。曹庄站是全国首座采用连续沉井施工工艺建设的地下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长283.4米,由7节沉井近距离连续下沉形成车站主体骨架,再贯通沉井间的连接段形成完整车站。

嘉兴市域铁路建设面临的第二道难关,便是在复杂软土条件下实现多个大型沉井的精准下沉与无缝连接。沉井单节重量超8000吨、最大下沉深度达23米,7节沉井需在相隔仅数米的近距离内同步精准下沉,如何避免沉井间相互挤压变形的同时,又能防止富水黏土层中沉井倾斜,保护周边地下管线与地面道路的正常使用?

“我们建立了数字孪生模型,实际施工与虚拟模型同步更新,能够预测和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市铁投集团市域铁路公司工程管理一部经理刘长江介绍道。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成功攻克了盲区取土、黏土层穿越、下沉姿态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管理。

这一创新工艺不仅克服了地质难题,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较于传统明挖法,连续沉井工艺在土建费用方面节省约1600万元,工期缩短2.5个月;在资源节约与环保方面,减少水泥土加固2.4万立方米,节约钢筋1700吨、混凝土4600立方米,减少建筑弃渣3.96万立方米。

目前,项目部正在进行沉井间连接段及沉井内部结构板施工,计划今年10月底完成沉井内部结构板,2026年春节前完成连接段施工,使7个沉井连接形成完整的车站,并开启曹庄站的出入口及通道、站台、通风系统等附属结构施工。

破难

“空中搭桥”与“限高作战”的双重挑战

“本周西塘5标段顺利完成1号基坑第一、第二段侧墙和顶板混凝土养护”“4号基坑完成底板施工,正在进行侧墙钢筋绑扎”“3号基坑剩余部分围护结构未完成,要抓紧时间了”……在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5标段项目部,见到张朝坤时,他正仔细核对《每周施工进度计划表》上的每一个数据。

作为嘉兴铁投集团市域铁路公司工程管理二部的一名业主代表,他主要负责跟踪工程进展、协调解决现场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西塘线SG5标段涵盖两站三区间及市政道路建设,线路全长9699米,其中高架线长9076米、明挖段长530米,包含西塘站和祥符荡站两座车站,站型为2台2线侧式站。

“5标段是西塘线的‘重头戏’,9公里多的线路里,高架占了九成多。”张朝坤指着墙上的项目平面图,“这段线路从姚庄特大桥附近出发,要途经申嘉湖高速、红旗塘、十里港、西丁公路等多地,沿线地形复杂多变,哪怕一个小环节滞后,都可能影响全线整体进度。”

以姚庄特大桥为例,作为西塘线SG5标段的关键节点工程,姚庄特大桥连续梁主跨达到160米,全长309.2米,是沪苏嘉城际铁路浙江段最大跨度连续梁,施工难度不言而喻。

在姚庄特大桥施工现场,只见一座座高大的桥墩已然拔地而起,稳稳矗立在地面上;放眼望向不远处的红旗塘航道,各类货运船只穿梭往来,航道通行繁忙。

姚庄特大桥需上跨红旗塘Ⅳ级航道,不仅地形条件复杂,航道保通要求更是严苛,施工作业面被大幅压缩。由于航道不能中断通行,姚庄特大桥无法在水中浇筑墩柱,跨河段的梁体只能“悬”在空中搭建。

“空中架桥”作业该如何在不影响航道通行、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推进?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经多次技术论证,嘉兴市域铁路公司组织中铁十八局等参建单位提前谋划,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钢管拱组合结构,连续梁悬臂浇筑,共计桩基80根。“该工艺可以省略盖梁浇筑,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在航道内设置临时支墩,直接在航道两侧的墩柱与墩柱之间浇筑梁板,完成‘一跨过河’的梁板浇筑施工。”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5标段项目部副经理周方南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两只手从两岸的墩柱往中间‘够’,最后在中间合龙,这样既不影响船的通航,又能保证梁体的稳定性。”

目前,姚庄特大桥“0号块”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接下来将采用挂篮工艺,以“0号块”为基础和支点,像搭积木一样逐渐向两端延伸,最终完成连续梁施工。

再将视线转向西塘线SG5标段明挖区间4号基坑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龙门吊等机械设备缓缓移动,进行材料吊装作业。抬头看,工地上方,高压线横跨交错,如一道“空中禁区”横亘于施工区域上方。

“上方共有3条超高压线路,是制约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西塘线SG5标段明挖工区负责人梁雷解释道,受高压线净空要求限制,不少大型机械设备难以展开作业,施工效率受到明显影响。

更关键的是,这段明挖段长530米,不仅要承担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任务,还直接影响后续4.3公里省界段盾构的始发——盾构机得从4号基坑出发,向上海方向推进。一旦明挖段不能按时移交工作面,盾构机就无法进场,整个省界段施工都会滞后。

如何才能按时交出合格的工作面,确保通车目标不落空?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施工队没少想办法。在符合电网安全规定的前提下,他们把汽车吊换成了龙门吊,龙门吊靠轨道移动,臂架高度能精准控制,不会碰到高压线。可新问题又来了:龙门吊受轨道限制,作业范围窄,和汽车吊相比,施工效率直接降了50%。

效率降了一半,工期却一点不能拖,这耽误的时间该怎么抢回来?

“只能靠‘人歇机不歇’来补!”梁雷的语气里带着股韧劲。现在工地加派了两倍人手,两台龙门吊共轨作业、交替运转,确保轨道上始终有设备在作业。不间断施工,全力抢抓工期,为后续工序争取宝贵时间。

如今,这条串联沪苏嘉的“钢铁动脉”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每个工点的进度条都在加速刷新。新一轮的攻坚之战已在各标段全面展开,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枫南线嘉兴科技城站围护结构施工稳步推进,科技城站至湘家荡站明挖段正在进行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西塘线中新产业园站、姚庄站、西塘站有序施工,桥梁区间、明挖区间建设现场如火如荼,桩基施工全面展开,桥梁墩柱、承台正在陆续施工中。

“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两条市域铁路建成后,不仅会缩短沪苏嘉三地的时空距离,更会让‘早饮南湖茶、午逛外滩景、晚品西塘酒’的生活愿景成为现实,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注入强劲的‘轨道动力’。”嘉兴铁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嘉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