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解锁引才留才“算法” 推动青年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西湖区解锁引才留才“算法” 推动青年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今夏,杭州“2025年青春潮创季”点燃了科研新势力。帷幕一经拉开,西湖区便以一场“创新浓度”的立体秀场惊艳青年人才——在石虎山机器人基地触摸前沿科技脉搏,于AI赋能的宋韵交友活动中快速破冰,从智慧食堂到外骨骼体验的“科技生活秀”让年轻人叹为观止……这些场景绝非偶然——近三年,14万名青年人才涌入、增速持续领跑全市,正是西湖区对创新生态持续加码的结果。

如今,一张“青年留杭第一区”的蓝图正加速落地。从重点人才平台到AI产业高地,西湖区精心打造的不仅是全球青年的实践舞台,更是他们扎根杭州的“黄金跳板”。当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遇上人工智能创新浪潮,这里以创新为墨,将人才“西”引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引才密码

创新,产学研融合的生态闭环

正值暑期,最潮实习生项目的纳新如高温般火热,西湖大学、杭州云深处科技等顶尖校企推出一批前沿领域的实习岗位,吸引全球青年人才。澳门大学的朱佳佳加入西湖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后惊叹:“这里的科研生态和国际化课题远超预期,让我提前锁定读博优势。”

对青年人才而言,选择一座城市,往往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成长路径。西湖区发挥高校资源禀赋,以5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串联起辖区18所高校,孕育出独特的人才创新土壤,在其中布局超10万平方米的青年创新创业综合体和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园,构建起“15分钟青年人才发展服务圈”。

图片

青年们开始关心如何投身这片科创热土,而前行者奔跑的路径已指引了方向。还记得风靡全球那只“会说话的汤姆猫”吗?今年,它升级成了一款能陪伴儿童的实体机器人。参与打造“汤姆猫”AI情感大模型的西湖心辰正是在“西湖区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园”的AI企业。园区通过提供场地、服务及政策支持,助力其创始人、前谷歌AI科学家蓝振忠带出了一支顶级人才团队。

相互守望,共同发展,这正是西湖区对青年人才的支持与守护——由两院院士、上市企业和资本组成的“科创梦之队”破解科研技术转化难题;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园一期已入驻18家西湖大学成果转化企业;“青年人才十条”平均每年兑现青年人才专项资金近10亿元;“人才专窗”实现46项业务一窗通办,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生态……

从火热的“实习生项目”到紫金港“15分钟创新圈”,西湖区正将实验室的“思想火花”转化为产业“燎原之火”。当朱佳佳等实习生在国际化课题中成长,当蓝振忠团队赋予AI情感温度时,人才价值正在重构城市基因——最好的引才,是让青年听见梦想拔节的声音。

成长密码

圆梦,全方位助力人才成长

随着“青年留杭第一区”建设不断推进,西湖区持续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越来越多青年在此打拼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并回馈社会。

今年,杭州“六小龙”在全球掀起科创浪潮,其中之一的云深处科技便萌发于西湖区。2017年,云深处科技刚成立之时,创始人朱秋国团队正在攻坚四足机器人技术,亟需一批技术人才和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支持。西湖区看中该技术未来广泛的应用场景,为企业争取到1500万元投资。正是这份托举的情谊,让这家初创企业走到了全球赛道的前沿。

被西湖区这双“大手”举起的还有专注图数据库研发的“创邻科技”。创始人张晨与妻子吴菁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同班同学,在西湖区政策的吸引下,毅然从加拿大回到杭州创业。夫妻俩印象最深的是西湖区的人才服务真正做到“政策追着人才跑”,政府主动对接省市区三级人才政策,助力人才创业项目破局发展。

正是这些人才的纷纷加入,辖区产业方显勃勃生机,西湖区这辆急速奔驰的“科创列车”正吸引越来越多青年人才上车。

图片

青年来杭,圆梦第一步在扎稳脚跟。“西有安居”旗下共有20家青荷驿站,惠及各类青年3万人次。人气最高的古荡街道“悦来悦寓”,除了生活配套齐全,还为年轻人提供一站式求职服务。“这台AI数智求职机仅需15秒即可完成刷脸建档、智能匹配、一键投递全流程操作。”驿站相关负责人说。

从云深处科技走向世界到张晨夫妇的“数据搭桥”,西湖区以精准政策滋养人才成长。这里不仅有西湖的潋滟波光,更有让年轻人闪闪发光的舞台,将还给城市一个“硬核未来”。

共生密码

前卫,城市与青年同频共振

只要你来到这座城市,就会被它散发的魅力所感染。参加了杭州潮创季24小时活动的王子涵刚从巴黎高等商学院毕业,在西湖区的短短一天里,感受到了友好的氛围和新奇的场景。

一大早,王子涵等一行青年在M511光影汇戴上头显设备,感受VR大作。“它好像另一种形式的电影,画面细腻,细节逼真!”王子涵没想到,西湖区的AI场景如此丰富,“正筹备在这里创业,和AI产业相关,底气足了不少。”

中午,他们赶赴翠苑街道的翠苑一区智慧食堂。食堂窗口里,每道菜都配有“营养身份证”,系统还能绑定就餐者健康档案,筛选出合适的菜品。这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AI应用场景令王子涵信心大增。

晚上,天目里旁的“青云里”青创综合体灯火通明,王子涵等人正在参与西湖区青年夜校课程,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老师教学AI通识课。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运营工作的青年王琪玥感触道:“西湖区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与时俱进。”据统计,西湖区根据青年人才成长需求,“点单式”定制青年夜校课程,2024年以来,已开展青年夜校课程1200余场,服务青年2.5万余人次。

图片

杭州潮创季的系列活动如同一扇扇引才窗口,让他们洞见未来机遇。在另一支“遇见西湖·人工智能”科创未来的参访队伍中,这群年轻人在石虎山机器人基地发现一个“秘密”——它直连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一支支师生团队成了科创主力军。青年人才为基地内12座创新工坊和近30家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养分,让前沿科技成果在深山中悄然转化。

多个社区人才空间发挥各自优势,为青年人才打造学习、交友、创业的新空间——在文新街道2000平方米的“青创空间”里,筑梦沙龙、沙盘模拟等活动让青年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下班后,一场场“青荷对对”联谊活动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周末,青年还能报名“西行游学”,探索科技企业与人文景观……

在西湖区持续擦亮的“青年留杭第一区”品牌下,青年与城市正构建起独特的价值共生模型——既有“政策追着人才跑”的诚意,更有“人才助力城市飞”的惊喜。西湖区用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厚积薄发的创新生态、温暖如春的人文关怀,将“青年与未来”的双向选择题,变成了“彼此成就”的最优解。

来源:美丽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