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飞完20万亩次 桐庐这个“飞手联盟”不一般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3个月飞完20万亩次 桐庐这个“飞手联盟”不一般

今年6月

桐庐县农用无人机联盟正式成立

25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成的“飞手联盟”

打破了以往农户“有机无人飞”的困境

如今3个月过去

这个“飞手联盟”进展如何?

“嗡嗡嗡……”近日,瑶琳镇兴荣家庭农场的稻田上空,一架农用无人机正平稳穿梭,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洒向稻穗。农场负责人向毅站在田埂上,专注地盯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眼下水稻正进入抽穗扬花期,这是今年第三次统防统治作业,咱们瑶琳镇已经完成80%了。”作为桐庐县农用无人机联盟的首批成员,他亲身经历了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的转变。

今年全县水稻(早稻、单季稻)种植总面积约6.6万亩,联盟整合调度无人机资源,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预计9月中上旬将顺利完成全年度20余万亩次飞防作业服务。

“以前大家都是个体作战,比较分散,遇到大面积病虫害防治,根本忙不过来。”向毅一语道破不少种粮大户的困境。如今,联盟通过“分片服务、统一调度”的模式,将分水、瑶琳、合村等乡镇划分为不同服务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专业飞手和指导队员。仅在瑶琳镇,就有5名联盟成员负责当地统防统治工作。

“7月到9月,我们瑶琳片区每月开展一次病虫害统防统治,到现在已经完成2.7万亩次作业了。”向毅说,不仅是种粮大户,散户也能享受到同等标准的服务,“只要农户有需求,联盟会第一时间结合病虫害情报通知村里,统一安排飞手上门服务。”

联盟会长方筱轩介绍,目前25名飞手分布在各乡镇(街道),能快速响应农户需求。“例如在横村镇和百江镇,我们分别完成了5100亩和近7000亩的防治任务,服务覆盖范围和效率都实现了大幅提升。”

高效服务的背后,离不开严格的专业管理。“要成为联盟飞手,得先通过考核,再接受系统培训。”桐庐县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飞防主管平泽南介绍,联盟组织飞手学习无人机使用法规、安全操作规范、施药管理要求,还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让飞手们绷紧“安全弦”,确保飞手持证上岗、规范作业。

每次统防统治前,联盟都会做足“功课”。平泽南表示,团队会结合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发布的病虫害情报,实地查看水稻长势,再征求农业专家和农户的意见,最终制定出最合适的服务方案。“如果出现突发病虫害,或者防治效果没到位,我们还有应急队伍随时补防,绝不会让农户的收成受影响。”

“联盟的愿景不止于飞防。”方筱轩说,目前联盟的核心任务是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但这只是起点。接下来,联盟计划拓展无人机多场景应用。

桐庐县供销合作总社业务发展科工作人员包佳宁也表示,农用无人机联盟不仅让高科技设备真正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了实际困难,还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助,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农业领域。“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让无人机成为助力‘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包佳宁补充道。

来源/桐庐发布

文字、图片/蔡雯、董琳炜、吕青、钱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