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杭州老人,一生传奇!他一抬脚,所有人都泪目了......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97岁杭州老人,一生传奇!他一抬脚,所有人都泪目了......

这个夏天,杭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几位抗战老兵拍了一组戎装照,其中有位“20”后老兵,是已97岁的马相生, 他的人生贯穿了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三场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虞锦慧/摄

当兵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那时候我知道,黎明马上就来了

马相生住在景芳的老小区多年。家里面积不大,布置装修井井有条,很是清爽。走进客厅,墙上挂满的一排照片特别醒目。从他和爱人年轻时的单人照,到子女在旁的家庭合影,照片越来越新,入镜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已经五代同堂啦!”1928年出生的他,这几年听力下降厉害,可说话依旧中气十足。

看到女儿从屋里捧出橄榄绿的军装和一堆纪念章,马相生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当问到他如今还有在联络的老战友吗?他听完迟钝了几秒,回答说:“有一个还活着。但他聋了,我也聋了,两人见面也聊不来,已经一年多没见了。”

他从老物件里翻出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两位身穿军装,手持镶旗帜军号的年轻人,双腿一盘坐在地上。马相生指着右边的年轻男子说:“这是我,旁边的人老家河北,名字,有点忘记了。这是渡江战役前,我和他作为司号员拍的照片。”他想了想说,“这是当兵最快乐的一段日子,那时候我知道,黎明马上就来了。”

虞锦慧/摄

这辈子打了三场仗,够了

如果不是一次“阴差阳错”,马相生或许会留在乡下做一辈子农民。

他出生在绍兴嵊州的一个穷苦家庭,三代人都以长工为生。父亲早亡,他被迫跟着私盐贩子挑私盐赚钱。“贩私盐违法,我被抓到后被强征入伍。没想到,当时的团长选择起义,我就跟着他加入了新四军。”

那是1945年的5月,他17岁。因为年纪小,马相生被安排做一名吹号兵(司号手),没有步枪,手上唯一的“武器”就是一把军号。他跟着部队从水路北上来到江苏作战,一路打到山东沂州和泰安。几个月后,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

他的军旅生涯并未结束。此后,马相生入编赫赫有名的华东野战一纵,依旧是司号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他陆续参与孟良崮战役、苏北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马相生说,他从鬼门关里逃回来两次。

第一次是莱芜战役中,一个连一百四十多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十二个。这次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伴随终身,即便是多年后,马相生依旧会梦见那天的战场,挣扎着醒来。

发起冲锋的司号手,在战场上很容易成为敌人首要攻击的目标。淮海战役中,马相生刚吹响冲锋号,一颗炮弹随即在他身边爆炸。等他再次醒来,已经躺在了军部医院。“战友后来说,我被炸得浑身是血,身上都是弹片,从前线拉回到医院,昏迷了一天一夜。”

说到这,他挽起衬衫,露出自己右臂和腰部的大疤痕,那是战争的证明。

跟随部队解放上海后,马相生拒绝了去后方养伤的机会,而是坚持留在部队,等待解放台湾。1950年,部队接到紧急命令,要去抗美援朝。马相生也没想到,朝鲜战场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气温,加上装备准备不足,让他吃尽苦头。淮海战役未愈的伤口在新战场上复发。在冰天雪地中坚持的那一个多月,让他永远失去了右脚部分脚趾。

他的右脚从拖鞋里抽出,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七十年过去,马相生在回忆中依旧会哽咽。“太多战友在眼面前牺牲,包括我的入党介绍人。每次看到电视上放以前的战争场面,我都会掉眼泪。这辈子打了三场仗,够了,够了。”

长寿秘诀?

有话就讲,有错就认

马相生这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读过书。“解放上海那会,我跟着部队进城,大上海的路牌上一个字都不认识。”从战场上回来后,马相生短暂在军人学校上了一段时间课,从认字到学文化,算是补了自己没上过学的遗憾。

1955年,马相生从部队退伍,先是在农产品采购局工作。后来单位和供销社合并后,他辗转于省内多地,最后回到当时的江干区机关,在体育委员会的岗位上离休。

马相生这辈子不爱喝酒,也不抽烟,离休后的这些年,平时喜欢多吃素菜,身体一直都不错。他女儿说,老爸尤其喜欢吃绍兴老家的腌菜、霉苋菜。不过这几年为了健康,吃得少些。

八十多岁的那会,他还常去打门球、钓鱼,前几年喜欢清晨出去走路,从景芳走到七堡、笕桥,边走边唱军歌、戏曲,走到远地方再坐车回来。哪怕到现在,老人家依旧中气十足,充沛“能量”丝毫不像一位年近百岁的人。

在子女们的印象里,父亲过去不太提及当兵的事情,却一直有着“军人脾气”,明明出生在江南水乡,性格却像极了北方人,直来直去,从来不藏事儿,也不会往心里去。

连老人家自己都承认:“我啊,脾气真的不算好,藏不住情绪,改不了。”

马相生的大儿子说:“老爸对人对事都特别认真,比如当天知道有客人要来,他清早就会起来等候准备,这或许是在部队多年养成的习惯。我们一家人也受他影响,做事不敢懒懒散散的。”

女儿说:“他如果不高兴就会喉咙梆梆响,但过一两个小时,他如果做错了,就会主动道歉。遇到路见不平,他也会冲上去吼一嗓子帮忙。我们子女都说,老头子有事从不放心里,一辈子坦坦荡荡,或许就是他长寿的原因。”

“老爸这个脾气一直没变,我们也不想让他改。时间久了,我们也习惯了。”老马家的子女们说,老爸前半生吃了太多的苦,后半辈子让他任性点,又何妨。

来源/杭州发布

资料/杭州日报、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文字/李维和、王翔

通讯员/虞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