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连浙皖 两岸焕新颜!赛艇、渔火、云海共蝶变……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一江连浙皖 两岸焕新颜!赛艇、渔火、云海共蝶变……

八月的清晨,霞光晕染千岛湖面,淳安县石林镇富德村水域的赛艇健儿奋力挥桨,破浪前行;界首乡严家码头的“水上舰队”披着晨晖靠岸,鲜鱼跳跃,民宿灯光次第点亮;在一湖之隔的安徽歙县石潭村,绝美风景宛若一幅水墨画卷,群花争艳,引得众多摄影爱好者沉醉其间。这奋进与丰收的景象,共同诉说着淳安、歙县两地二十年来的共富蝶变。

石林镇富德村:

绝版山水中“运动 +” 激活全域共富

千岛湖畔,石林镇富德村宛如一颗温润明珠,一半枕着青翠山峦,一半拥着澄澈碧波。2.28 平方公里的港湾水域,幽静狭长如碧绸铺展,风平浪静时,连阳光都愿在此流连——这里,正是水上运动的天然竞技场与休闲天堂。走进该处的千岛湖星浪湾水上乐园,游客们正休闲戏水,纵享夏日激情。据了解,星浪湾水上乐园成立于2019年,充分利用富德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该处打造成为适合水上运动、夏令营的新型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让游客们能够悠然游戏于山水之间。

“到这片水域来游玩特别好,我们组织了小朋友来这里玩水上项目,小朋友都很开心。”

——春日山房夏令营主班老师

魏希茹

湖面如镜,倒映着两岸青山,皮划艇划出的银弧、桨板激起的涟漪、龙舟竞渡的鼓声,共同谱写着动感旋律。每年,近万名水上运动爱好者循着这份活力而来,在山水间释放激情。除了水上运动爱好者,自1998年起,该处先后有13支省级专业赛艇队和3支国外赛艇国家队在此集训,并先后走出50余位奥运、世锦赛、亚运会和全运会冠军。绝美山水间的集训,让运动员喜欢上这片赛艇胜地。“我去过很多地方,这边感觉是最舒适的。水面条件非常稳定,我的单人艇2000米训练成绩从8分半,已经提高了15秒,让人信心倍增。”训练了两个月后,江苏省常州市赛艇队队员衡星月坦言自己进步飞速。

富德村良好的水体环境,适合进行静水运动项目,可以让运动员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得以专心训练,挖掘潜能。常州市赛艇队五月份来到港湾训练,截至目前已经训练80天。

“主要是为了备战江苏省年度锦标赛。这里的老百姓很热情,地方政府也很支持我们。明年还会来到这里进行集训。”

——江苏省常州市赛艇队教练

高永峰

富德村只是石林镇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林镇充分利用水域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做好高标准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坚持“打造港湾运动小镇、争当全域旅游示范”的全新定位,形成了以赛事旅游、运动训练、研学体育、体育娱乐、运动康养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以富德村为核心,石林镇为在此集训的各省、市运动队提供优质的训练环境和后勤保障服务,同时不断丰富水上运动业态,串点成线,吸引更多水上运动爱好者前来打卡,以“运动”为特色在环湖乡镇中占得先机,也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24年石林镇接待游客8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3亿元,真正让石林镇实现了“运动出圈”和“秀水富民”。

运动带来的流量,正悄然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随着当地游客的增多,在外打工的王之璟有了回家创办民宿的想法。她给自家“果儿熟了”民宿的定位就是“入住+采摘”。走进院子,各种果树葱葱郁郁,游客们能够实地采摘瓜果桃李。“我们在水上游玩了以后,准备入住在这里。”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在这里待了几天,感觉非常满意,于是这次带了四十个朋友一起来。大家待在一起很开心的。”

果儿熟了民宿共有20个房间,每到周末经常满房。民宿繁忙时节她便雇佣了周边村民前来帮忙。“以前我主要是在家里砍伐毛竹、摘摘茶叶,每年只有一万多的收入。”扫地阿姨徐大姐笑容满满,“现在在这里上班,工作很轻松。不仅可以实现年收入近五万,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很是方便。”

截至2024年底,石林全镇共有农家乐、民宿80余家,年入住人数超过10万人。随着民宿兴起,当地的茶叶、笋干、日晒面等农产品也销量火爆,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2024年,石林镇农特产品销售达1亿元。

“作为浙江省首批运动休闲乡镇,石林镇创新‘两山’理念转化文章,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仙活石林’的运动港湾的特色IP。同时,延伸运动产业链条,把运动的流量转化为共同富裕的增量。我们大力发展各色特色的民宿和酒店,做深农特产品的销售文章,游客能进得来、留得下、玩得好,更扩大乡亲们的就业增收渠道,推动老百姓共同富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深农文体旅的融合文章,推动石林在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淳安县石林镇党委

副书记、镇长 方加鹏

山水依旧,活力日新。如今,富德村已经成为淳安县践行“两山”理念的绿色样板。当港湾里的赛艇还在诉说绿水青山的诗意,在湖的另一侧,千岛湖面碎金点点,界首乡严家村正书写从“水上漂”到“岸上富”的美丽答卷。

界首乡严家村:

借亚运东风 打造现代“网红”渔村

千岛湖畔的晨雾尚未散尽,严家村码头已升腾起烟火气。清晨,数十艘渔船组成的“水上舰队”披着霞光归港,舱内白浪丝、黄尾密鲴、红珠鱼跃动如银,鱼贩周俊铭正忙着将鲜货过秤,湿漉漉的渔网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个曾让近百户人家以船为家的“水上漂”村庄,如今已是游人如织的“网红”渔村——20年蝶变,既得益于“千万工程”的浸润,更乘着亚运东风,翻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淳安的三分渔船出界首,四分之一鲜鱼来自严家。”土生土长的周俊铭笑着盘点家底。作为千岛湖当之无愧的“第一渔村”,严家村80户渔民曾以水为田,渔网撒下的是全家生计。而今,他的身份早已不止于渔民:2025年新开的“渔生有你”民宿,半年就创下节假日全满房的佳绩;烘制的鱼干成了游客手信,每日上千斤鲜鱼经他之手,或端上民宿餐桌,或送入城区餐馆。“亚运来了,游客跟着来了,我们的鱼再也不愁卖。”码头上的电子秤数字跳动,映着他眼角的笑纹。

渔民的变化益于千岛渔港项目的实施。该项目以严家村码头水域为基础,围绕“知鱼”“捕鱼”“做鱼”“食鱼”四个渔业板块,在丰富当地产业业态、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通过传统技能为渔村村民增收开拓了新路径。转眼间,传统渔业技能摇身变为“致富密码”,带动当地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织就一幅“鱼跃人欢”的生动画卷。

如今的周俊铭,一手收购新鲜的千岛湖鱼,进行烘制和售卖;一手经营民宿,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作为杭州亚运会淳安亚运分村所在地,近年来,严家村在赛事的带动下拥有了庞大的客流量。为此,严家村利用现有闲置资源,发展休闲渔业,兴办民宿产业,将村内的渔港、民宿、果园、驿站串点成线,打造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多产融合体验区。

同样的,在严家村土生土长的90后民宿主理人余菁也是享受到亚运红利的人之一。2022年,她在家乡创办了“时光屿湖”民宿。和村里的其它民宿一样,“时光屿湖”民宿在亚运期间实现了全部满房的骄人业绩。“这两年,我们基本上客流量在一千五六百人每年。节假日最多,包括一些赛事,会有很多人过来体验亚运的氛围。”余菁向记者介绍,“再加上自家的斑斓时光多肉基地,平均下来一年能赚五六十万。”

在各种赛事的带动下,如今严家村内考拉水乐园、35家民宿、柑橘基地内游客络绎不绝。一个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渔村风情”民宿村正在逐步形成。2024年,严家村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近9000万元。“以前我们仅仅就是一个渔村,如今通过‘千万工程’和后亚运时代的红利,游客也多起来了。现在村里的新房子多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界首乡严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严宏芳笑着说。

借力杭州亚运会“赛道遗产”,界首乡整合资源,通过“以赛会客、以旅兴业、主客共享”的体旅融合新模式,借助日益增长的客流量,让严家村村民尝到了后亚运时代带来的滚滚红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打造‘赛事+度假’超级综合体,以‘赛事文旅’撬动‘乡村振兴’,形成具有复制价值的体旅融合模式,为乡村体旅融合发展提供鲜活样本。”界首乡党委书记洪鹏飞表示。

无独有偶,在“千万工程”的牵引下,这条乡村振兴之路正沿着新安江水系逆流而上。在安徽歙县,当地以山水人文为载体,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旅游业态发展,为村庄打造专属“人设”,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霞坑镇石潭村:

高山村落的“共富”之钥

凭借着一张张高山云海和花海的照片,歙县霞坑镇石潭村在众多秀美村落中脱“影”而出,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心中的绝美“打卡点”。

除了季季有花,石潭村还抢抓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的机遇,不断丰富村内农家乐、民宿、云上咖啡等新业态,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歙县推进“千万工程”、加速和美乡村建设探索出新样板、新途径。

炎炎夏日,位于群山怀抱间的石潭村宛若一幅秀丽的水墨画卷,雾霭流波,群花争艳,引得众多摄影爱好者沉醉其间。“石潭村在摄影圈非常有名,一直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摄,一拍就是好几天。”位于石潭村最佳摄影点附近的炳山农家乐负责人吴炳山一边操作着手中的无人机,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每天早上,我们要带着他们翻山越岭去拍云海和花海,有时候也会跟他们一起讨论拍摄手法、拍摄位置,我自己拍的照片和视频也会发到抖音、视频号、微信等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

点开吴炳山的抖音主页,数据也非常可观。“我在抖音上发布了有1700多个视频,总点赞量超过了13万。有很多人是看了我的抖音然后选择了我们农家乐的,大概有几百人。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15间客房基本每天都是住满的,带来的收入一天也有6000元左右。”吴炳山介绍道。

农民出身的他,从事过汽车修理、茶叶加工、农副产品收购等工作,事业却一直不温不火。2017年,吴炳山看到石潭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于是转行回村开起了民宿。为宣传石潭美景,扩大民宿客群,他学习摄影,玩起了短视频。随着线上流量不断转化为线下客源,吴炳山在摄影和短视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一般我们都会在提前一天的晚上,告诉住在这里的摄影爱好者,哪个地方能出片,哪个地方云海美,什么位置可以拍星轨银河,他们觉得我们很热心,而且我们这饭菜味道和住宿环境也还可以,所以我们农家乐回头客非常多。”吴炳山说道。

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石潭村距歙县县城30公里、距徽杭高速杞梓里互通道口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凭借独特的气候和地形风貌,石潭村全年有200余天可以观赏到云海奇观,拥有“全国七大绝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荣誉。

20世纪九十年代,一张石潭村的油菜花照片在亚洲国际摄影展上获得大奖,受到摄影界的关注。此后,在自媒体和网络推广下,石潭村迅速爆火出圈,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在外村民返乡参与旅游业态的发展。

“我之前在杭州打工,但是不方便照顾家里。前几年,看到石潭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很多工作工资也还可以,我就来到石潭这边的望山居民宿上班,离家骑车20多分钟,也方便照顾家里。”

——歙县石潭村望山居民宿

工作人员 余飞

余飞就职的望山居民宿坐落在石潭村下汰观景台附近,其负责人原是在山东做装潢起家,后来看到石潭村旅游红火,便回乡办起了民宿。

在石潭村,像炳山农家乐、望山居这样的民宿已经发展至50余家。随着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民宿经济等新业态遍地开花,石潭村就业门路不断拓宽,农民收入也持续增加,2024年,石潭村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25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300人次。

为了进一步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石潭村充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巧借全域旅游“春风”,精心培育“金花闹春、葵花争夏、红叶醉秋、寒梅傲冬”的四季主题名片,配套打造以线串珠循环线网红打卡点。同时,还加速旅游与各领域产业深度融合,推出“舞草龙”“晒秋”等传统民俗活动和油菜花艺术节等系列推介活动,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加速绘就彰显着徽风皖韵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如今的石潭,正在抢抓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机遇,以‘光影石潭’为核心主题推进村庄建设,充分利用项目资金、社会资本等,现在穿越花海和云海的特色旱滑道已经建好,投资2000余万元的循环道改善工程正在施工,山地观光小火车、石潭停车场、山上精品民宿及山下青年旅社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效破除发展瓶颈,极大地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擦亮‘高山云海 四季花海’和‘光影石潭’乡村旅游品牌。”

——歙县石潭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运岩

从富德村的“运动+”激活山水潜能,到严家村借亚运东风,再到石潭村以光影为媒铺就返乡创业路,实践共同印证了浙皖两地“千万工程”的深远力量。二十载耕耘,从生态保护到业态创新,从资源变现到全民共享,淳安与歙县沿着“两山”理念的指引,将山水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共富之花在新安江两岸的绿水青山间持续绽放,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淳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