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创新的浪潮在城市间奔涌,西湖区正以独特的姿态站上潮头。这片兼具深厚人文底蕴与蓬勃数字活力的土地,正通过对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本土资源的深度激活与创新生态的持续培育,让文化创新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爆发。从传统文脉的现代表达,到科技赋能的体验升级,再到政策服务的全链条护航,西湖区正以“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势能,让文化与科技在碰撞中迸发活力,让传统与现代在交融中孕育新机,书写着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答卷。
一
『西湖爆款双星闪耀』
“种地吧少年”综艺节目与《黑神话:悟空》游戏两大文化产品的破圈传播,成为西湖区探索文化创新发展道路上的两个鲜活案例,引发了西湖区对区域文化生态培育的深入思考:这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时代浪潮与文化需求同频共振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迎来了宝贵的历史机遇。《黑神话:悟空》正是以《西游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为根基,将石窟艺术、古建美学等元素转化为现代游戏语言,探索让全球用户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东方魅力的新路径。“种地吧少年”则聚焦农耕文明这一深厚底蕴,以青春的视角回应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展现了青年与乡土连接的崭新可能。
呼应人民文化期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群众对高水平文化内容的需求日益迫切。《黑神话:悟空》以硬核游戏体验满足年轻群体的文化自信表达,以“七年磨一剑”的匠心,凭借极致画面、创新玩法与深厚叙事,发售1小时内全球29个国家及地区销量登顶,印证了“高质量内容永远是核心竞争力”。“种地吧少年”通过真实劳作打破娱乐化综艺窠臼,以“田园治愈”填补都市人群精神疗愈需求,体现了“内容为王”的追求。
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系统赋能
文化为“魂”,赋能发展基因。西湖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城市与乡村两种形态并存的主城区,拥有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顶级艺术院校,汇聚浙江小百花、浙江歌舞剧院、浙江音乐厅、之江文化中心等众多顶尖文化资源。从南边的艺创小镇,到北端的后陡门58号,从水泥厂蜕变而来的文创园区到三墩镇优美的田园牧歌,众多独特文化地标和空间,为《黑神话:悟空》提供了深厚滋养和创作土壤,也为“种地吧少年”营造了承载乡土情怀与青春叙事的场景载体。它们是创意内容汲取养分、塑造灵魂的根基所在。
科技为“骨”,夯实创新支撑。背靠杭州市强大的数字产业生态,西湖区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拥有坚实基础,集聚了阿里云、蚂蚁集团等一批“佼佼者”,这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呈现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培育了一大批“艺术+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2024年科技人才指数位列全省第2。例如《黑神话:悟空》艺术总监杨奇就来自中国美院,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特效制作的花果山传媒中众多人才也来自中国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
融合为“脉”,激活区域动能。西湖区始终坚持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在文化基因与科技手段的碰撞下,一批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不断涌现。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高科技企业数字章鱼落地了“宇宙之旅”VR体验项目,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西溪湿地以“IP活化-沉浸演绎-数字艺创”为主线,构建虚实相生的“水浒元宇宙”,让108将跃然眼前;在文三数字街区打造“杭州六小龙”展厅,集中展示科艺融合尖端产品,成为市民触摸未来的“城市客厅”。技术下沉为体验,文化上升为服务,在创新的路上,西湖区始终坚持推动文化价值与科技效能更实现深层耦合,努力让创新产品从“盆景”汇成“风景”。
营商环境与为企服务持续滋养
政策滴灌有“精度”。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所期所盼,出台新一轮区级文化产业政策和文艺精品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将资金池扩大到5000万元;其中更是包含2项“杭州首创”条款:鼓励文化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打造新型消费业态和场景;首次在境外正式上线的原创游戏,每部给予10万元奖励,单家企业年度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为企服务有“温度”。制定《文化企业走访服务工作机制》,按11个镇街+3个平台划分责任网格,区文创中心全体干部下沉一线,做好政策解读、需求收集及梳理反馈,助力企业发展。创新AI助企专员“西小服”,打造“西湖企服”数智平台,以AI技术实现“政策计算器”和“企呼我应”涉企问题分类分层分级高效闭环,做到企业诉求“一口归集”、交办跟进“一环办理”、服务质效“一端展示”。
专业助力有“准度”。西湖区构建了专业一体化服务,例如在文创企业云集的艺创小镇设立全省第一家特色小镇内的网络影视剧审查中心,服务网络电影、电视剧备案立项的审片等工作。设立版权维权援助中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并促进版权贸易,获评浙江省版权示范基地,帮助《黑神话:悟空》成功申请游戏版号。目前,小镇已集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浙江省网络视听协会、杭州市广播电视学会等三级行业指导机构,累计为游科互动公司等30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提供了全流程专业指导。
二
『文创高地击鼓催征』
面向未来,西湖区将进一步放大“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推动文化科技融合从“现象级爆款”向“可持续生态”跃升,为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贡献西湖经验。
顺天时 抢占AI赋能文化产业新赛道
拥抱AI驱动新变革。持续推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产业深入发展。积极引进培育AI内容创作、智能设计、虚拟数字人等前沿企业,打造“AI+影视制作”“AI+动漫游戏”“AI+创意设计”等特色集群,深化科技赋能,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领数字文化新消费。科学规划布局,盘活用好区域空间资源,充分发挥艺创小镇、M511光影汇、文三数字生活街区等数字文化特色平台,以光影科技与人文故事深度融合,提供超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消费新爆点。
构建融合创新新生态。搭建文化“新三样”出海“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本土企业扬帆远航。线上依托“西湖企服”数智平台“西商出海”一类事专区,海关服务、涉外法律咨询、涉外知识产权等高频需求实现“一网通办”。线下依托文化产业联盟,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发行协助、合规引导等服务。谋划出台文化“新三样”出海全链条发展的政策举措,覆盖内容生产、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营销发行、人才引育、出海服务等重点环节。
强地利 激活区域核心资源新势能
放大省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辐射效应,积极承接国家级、省级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与平台落地。依托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高地。
汇聚高校人才智力。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西湖大学等顶尖学府合作,加大对文化科技人才的评定与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举措,支持企业与高校开展“AI+文化”复合型人才培训合作,重点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AIGC专业人才,进一步健全文化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场景转化高地。发挥西湖区场景创新服务中心统筹作用,建立场景需求社会化响应机制,开放公共资源支持创新试验场建设,打通AI+文化产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优人和 厚植创新发展沃土新环境
集成政策供给,打造产业高地。梳理出台西湖区“AI+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加快推进西湖区文体产业投资发展基金成立,加大应用场景、专项人才、垂类模型、文化数据、内容创作、数字资产等重点方向的扶持力度,推进文化企业开发、应用数智技术,加快形成文化产业新增长极,打造全国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长三角数字文创产业新高地、全省数智文化产业创新策源地。
升级服务能级,精准对接需求。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联盟的平台纽带作用,精准锚定企业发展痛点难点,有效汇聚法律、金融、技术等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涵盖版权保护、合规咨询、技术对接等关键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探索开放文三数字街区等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应用场景,为文化科技新产品提供测试场与展示窗,支持创新实践落地。
营造包容生态,激发创新活力。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开放氛围,对处于发展前沿领域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观察期和成长空间,支持其敢于投入、勇于突破,从而持续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文化是根,科技是翼。“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浪潮奔涌向前,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蓝海。
西湖区将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气和智慧,持续深化探索实践,全力推进文创高地建设,将西湖文化的基因密码转化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来源:美丽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