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份,市级文化特派员、杭州爱乐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陈安利,怀揣着对乡村文化的热忱与担当,派驻运河街道新宇村。一年来,她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和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并实施了“运河爱'乐’——生态新农村文化赋能计划”,构建深入的文化生态建设,通过“种文化、育文化”的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每一个角落,使文化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两天,新宇村假日学校里,一场针对本村青少年的小班化钢琴艺术启蒙课在大运河农创园“运河·爱乐”安利音乐教室开课了。6位对音乐满怀热爱的孩子围坐在一起。陈安利从基础的音域认知到复杂的指法练习,带领孩子们探索钢琴的奥秘,还融入竖笛等不同乐器,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初二学生沈珂锋便是这支学习队伍中的一员,他有着扎实的小提琴和竖笛基础,此次选择尝试钢琴,是渴望探索不同乐器带来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这个暑假,在家门口就能跟着陈老师一起学习音乐,真是太开心了。以前出门上课要花半小时,现在只要5分钟,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可以多练习一会儿呢!”沈珂锋说道。
为孩子们启蒙钢琴,这只是陈安利以音乐为纽带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动缩影。她深知,音乐的力量不仅在于演奏技巧的传授,更在于点燃孩子们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之火。因此,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热爱钢琴艺术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演奏技能指导,开启音乐梦想的大门。
种下音乐的种子,如何让他们传播得更远、绽放得更绚烂?一年多来,陈安利组建乡村青少年乐团——“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她让乡村孩子享受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有50位小团员,每周开展常态化训练,定期举办音乐会,参加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演出,为乡村青少年提供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今年4月份,“运河·爱乐”乡村青少年乐团又与德国柏林少女合唱团牵手,架起了中德青少年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乡村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同时,她也组建了一支由新宇村年轻人组成的“新宇·乡潮”FUSION民谣乐队,还牵头举办了“‘和谐田园’音乐季”,引入超级有氧鼓、国际鼓圈等艺术形式。
运河街道新宇村村委会委员奚璐霞表示:“这些活动分布在我们村的各个不同业态和领域,共计引流超5000人次,有效促进了我们村相关业态的增收,超过220万元。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组建音乐队伍,陈安利还深入挖掘乡村文创,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清水丝绵”的创新发展。她与市非遗传承人沈美丽协作,开发融合现代设计的胸针、发簪、团扇、蚕丝皂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既保留了“清水丝绵”的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借助文博会等平台提升知名度,与“运河国际营地”合作开展研学,实现非遗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与此同时,她还从运河省级非遗“宝卷”上汲取灵感,创作了方言童谣《宝卷花语》,选送参加浙江省少儿方言童谣诵唱比赛,并获得了“十佳金韵童谣”称号,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陈安利又肩负起运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假日学校校长的重任。为了让19个村社的孩子们有更充实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她以“非遗传承+音乐素养”为核心,精心设置课程,邀请众多行业精英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开启榫卯、衍纸、宝卷、国学、清水丝绵等多元领域的探索之旅。
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陈安利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篇章。接下来,她希望通过持续挖掘乡村本土资源,培养本土人才,培育内生性文化生态,不断提升乡村美育水平,为乡村文化振兴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临平样本。
来源丨 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丨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