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省委提出“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六个事关浙江发展的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杭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强对省委提出的六个趋势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抓出实效。
临平作为杭州城东新中心,迅速行动。
7月31日,临平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与以往不同,此次会议除总结今年以来工作、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外,还特别设置交流环节,结合实际谋划具体落实思路、载体和举措。
临平区委书记陈如根坦言,区第一次党代会和区委一届历次全会聚焦临平发展基础和新的“成长的烦恼”,迭代深化战役打法,加快构筑临平拔节成长的“四梁八柱”,但还有一些问题,特别是创新如何更好助力“当好桥头堡、建设示范区、打造新中心”,需要认真研究。
会上,临平重点划出了四组关键词。
临平加快建设杭州城东新中心 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靶”和“纲”
数智和品质,是临平发展的“靶”和“纲”。
这组关键词最早亮相于2021年6月。彼时,临平刚独立设区不久,就在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定下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今年上半年,临平不仅夺得高质量发展双鼎——“浙江制造天工鼎”、省“二星平安金鼎”,地区生产总值还突破5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营利性服务业营收、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列杭州前三。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临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此次会议上,临平将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明确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主题主线,而且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其时代内涵——
数智方面,将进一步聚焦创新,突出产业数字化特色、突破数字产业化瓶颈;品质方面,将进一步聚焦共富,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补齐城乡现代化短板。“两者耦合于‘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为了人民’的逻辑闭环,这与省委、市委强创新抓发展促共富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要求是一致的。”陈如根说。
接下来,临平将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道路上,始终扛好数智和品质两面大旗。
到2030年,临平的目标是全域嵌入省市创新版图,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在临平”金名片不断擦亮,夺得全省“科技创新鼎”,临平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临平智造”硬实力竞争力品牌力走在省市前列。
杭汽轮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燃气轮机成功点火 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道”和“器”
创新驱动和集聚发展,是临平发展的“道”和“器”。
临平不断集聚创新要素、发展新质产业,今年上半年累计招引优质产业项目77个,包括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招引历史性突破。尤其是临平经开区、临平新城、大运河科创城等三大平台,成为临平创新驱动、集聚发展、融杭接沪的主阵地。
临平经开区加快建设“中国绿港”,集聚运达能源等绿色能源关联企业73家,今年上半年带动全区绿色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7.5%。杭汽轮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燃气轮机成功点火,更为临平摘下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临平新城积极推进市级重点发展区块临平数智城建设,先后落地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低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算力小镇入选杭州首批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艺尚小镇集聚区域性服装企业总部百余家、原创设计师3000余名。
大运河科创城顺利实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全线贯通,平行世界文旅综合体、元通线缆生产基地、元通贸易港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这里的启航·青创综合体,为青年人才搭建起一个近悦远来的梦想舞台。
今后,临平将深化“平台抓”与“抓平台”双轮驱动,坚持和突出三大平台的创新属性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平台、部门、镇街、国企等条块联合作战,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优势板块,用好存量空间争取增量价值。
随着临平数智城、临平北枢纽、环超山片区等重点板块加快成型、联动成势,一个个科技创新强、产业能级高、创新主体活、创新生态好的强劲引擎,将释放出澎湃动能。
临平新城算力小镇 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桥”和“船”
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临平发展的“桥”和“船”。
临平地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交汇点,拥有超80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大量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以说,制造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如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临平选择走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三个深度融合”之路,紧紧盯住人工智能这个核心变量。
今年上半年,临平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规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5.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6.2%、6.5%,营利性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7.9%、39.1%,各项增速均居杭州全市前列。
接下来,临平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时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方面,依托算力小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加快建设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加速推动联通、阿里等新型算力中心建成投用,持续完善“数算模用”“芯模联动”算力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AI+新制造”行动,争创全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支持智诊科技、老板电器等头部企业打造行业大模型,目标是实现“设计—供应—生产链”全流程AI渗透率超20%。
此外,临平鼓励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全方位推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通过“一企一方案”壮大未来工厂方阵,提升规工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保持省级“未来工厂”总量领跑领先。
面向未来,临平逐“新”而行,向“新”求变。
临平塘栖镇 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榫”和“卯”
城市内涵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临平发展的“榫”和“卯”。
城市和乡村是相互嵌合、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宏观背景下,临平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打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在硬件上,临平编制“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规划,启动大运河生态文化发展轴建设,加快建设沪杭铁路、杭州中环(临平段)、地铁四期(临平段)、塘康路拓宽更新工程二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田立方·数智农业科创园、“智物嘉渔”渔工厂等项目。
今年上半年,临平塘栖镇和塘栖村、新宇村分别获评省级中心镇、重点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增速,均居杭州全市首位。
在软件上,临平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一批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临平中心正式揭牌;全省首个考古博物馆——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精彩亮相;临平博物馆入选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世界空手道联合会K1超级联赛、浙BA杭州东部赛区预选赛、首届浙江(杭州)国际时尚体育周等大型文体活动成功举办……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而更早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临平牢牢扭住“人”这个核心要素,推进城市和农村结构互补、功能互促、要素互通、治理互进,将创新特质注入城乡发展框架,以产业更新引领城乡多元更新。
一座兼具品质城区、和美乡村的杭州城东新中心,正被点亮。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胡金 通讯员 胡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