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余杭区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县域“赛马”,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进入“十四五”收官的下半场,浙江县域经济如何冲刺发力?余杭是一个观察窗口。
7月31日,杭州市余杭区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GDP1905.79亿元、同比增长7.4%。浙江县域经济“赛马”,余杭再拔头筹。
当天,余杭区委十五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总结今年以来工作,布置下一阶段任务。县域“赛马”,余杭如何出招?
浙江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不动摇
此次余杭区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关于深化创新余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
创新,余杭人再熟悉不过。这十余年里,余杭从一个传统农业县一步步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正是依靠创新驱动、人才引领。
如今的余杭,GDP“重回三千亿、超越大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1/3、全省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3000家、数量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55%。
接下来,余杭要把“创新”二字擦得更亮:让创新始终成为引领余杭高质量发展的最核心基因密码和最鲜明城市气质。
《决定》明确了深化创新余杭建设的战术打法,抓住关键、加力攻坚,要放大教科人一体化叠加效应、“两新”深度融合聚变效应、人工智能赋能乘数效应。
具体到下半年冲刺,余杭明确了3个主攻方向——
推动科技创新向“高”攀升。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扩围提能,全力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落地;大力招引各类人才,人才总量突破50万;迭代升级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而行。把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二次攀峰的核心引擎,深化构建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类脑智能”为特色的“1+3+X”未来产业体系,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总量超2300亿元。
推动余杭制造向“新”进军。以“两新”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行动,加快工业用地有机更新。
更为重要的是,余杭持续深化城市机会场景应用集成改革,向科技企业开放更多政府侧应用场景,从“给政策”“给项目”向“给机会”“给场景”迭代,打造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机遇之城”。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做强“文化+”
正值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如火如荼。余杭如何加快推进?
此次余杭区委全会报告提出,要以“文化+科技”为抓手,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其中重中之重,是全力以赴将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为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
良渚文化大走廊横贯余杭区西部和北部,以良渚古城遗址为核心,东携运河,西望径山,杭州国家版本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博物院等文化地标,古镇、古街、古寺等历史遗存,高校院所、特色小镇、文创园区等创新载体,点缀其间。
按照“廊道式”发展理念,余杭正以文化为纽带,形成良渚文化大走廊与城西科创大走廊“两廊齐飞”格局,实现古城与新城链接、历史与现代交汇、科技与文化融合。
下半年,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余杭也明确了3大方向——
推动文化传承交流高水平。精心筹办第三届“良渚论坛”,全力打造全球文明对话大平台、“一带一路”交流大舞台、中华文明展示大窗口;扎实做好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推动文化走廊发展高能级。推进两期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工程”,建强全省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创作运营中心等平台,用好2亿元文艺基金和2亿元微短剧基金,力争全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突破6500亿元。
推动文化服务供给高质量。推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办好2025年亚洲7人制橄榄球系列赛、余杭苕溪·浙江马拉松精英赛等重大赛事,加快推动径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区文化馆、区非遗馆、区图书馆全面开工。
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效果图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建设新中心
近日,位于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南端的银泰杭州新中心奠基。这座高端TOD城市综合体,将与万象城等周边商业一起点亮中轴线上的“百亿商圈”。
银泰杭州新中心毗邻余杭国际体育中心、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余杭文化艺术中心、未来城市客厅等。这些“大块头”们建成后,将形成“艺术、文体、商业、生产、生活、生态”超级矩阵。
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启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南北长2.5公里的活力中轴就是新中心封面。如今,随着众多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活力中轴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浙江正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而对余杭来说,下半年的重点是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让城市更加美好。推动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余杭文化艺术中心、未来城市客厅等项目加快建设和余杭国际体育中心主体封顶;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让乡村更加和美。以苕溪文化风情带为引领,加快构建“一带七片”和美乡村新格局,大力推进“禹上稻乡”“运动良渚”“竹意乡博”等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让共富更加可感。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推动杭州外国语学校余杭校区开工建设,启用天元公学和睦校区等学校项目,有序投用浙大妇院余杭院区、区妇幼保健院、区第五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推动康养联合体镇街全覆盖。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徐颖 陈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