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案例就是路径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浙江宣传:案例就是路径

当接到一项工作任务后,你会不会下意识地想找相关案例作参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了蟹肉的鲜美,第一个下海弄潮的人探明了航道的方向……前人踏过的很多脚印,或深或浅,都可能成为后人的参考依据。

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用到“案例就是路径”的方法思路。例如,浙江最近就发布了一批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案例、全省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优秀实践案例,晒一晒各地各单位创新发展的经验成效、特色做法,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学习笔记”,被评价为“很实用”“有操作性”。

“案例就是路径”,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藏着什么深意?什么样的案例才能转化出有效的路径?又该如何活学活用案例中的经验办法?

图源:视觉中国

一、案例不是偶然之举,背后有一套理念和办法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往往是从了解个别、特殊的“点”入手,进而逐步拓展到普遍的“面”。而“案例就是路径”恰恰蕴含着从个性到共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经典案例中蕴含着创新理念和工作方法,从中提取出一整套工作思路和模式,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从点到面的作用。

比如,司法实践中就常会碰到许多错综复杂的新问题,这时,早前的判断依据、过程、结论就可能会成为有用的案例,像一把“尺子”一样指导其他同等情形下的审判,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再如,我们熟悉的“三十六计”就是从一次次实战案例当中总结出来的,其借鉴价值也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分析案例时,可以先将具体的实践解构为可操作的要素,通过细化问题、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趋势预测等,从已有案例本身“发生了什么”中找出“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起到了关键作用”“要避开哪些坑”,最终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形成结构化、可执行、可迁移的行动链。

二、案例不是普通事例,是敢为人先干出来、闯出来的

循规蹈矩、简单复刻,出不了有价值的案例。只有那些真正解决了新问题的方案才具有被学习、被剖析的价值。例如,最近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一批全国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有的地方从粮食安全入手,有的注重乡村产业打造,有的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等,围绕着“主藤蔓”,各地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找到了赋能乡村发展的最优解,从而开出了千娇百艳、各具风华的“花儿”。

如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新路,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全新的问题、接触全新的事物。我们不能只是坐享其成等着研究他人的案例,更应主动尝试成为案例输出者,多为成功想办法,争取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从1到100的推广应用。这就必然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敢闯敢试,类似“枫桥经验”“后陈经验”这样的好做法、好案例才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把更多的“没有先例”变为“成功案例”,“中国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后陈村 图源:“金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三、案例不能光当盆景摆着,得满园春色见风景

再美的“盆景”,也只是“一枝独秀”;只有将“盆景”化作“风景”,方能迎来“满园春色关不住”的蓬勃气象。好的案例不是不可复制的,要让更多人从好的经验做法中受益,就要善于研究和运用案例,从中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路径,通过制度建设将好做法“固化”下来、“扩散”开去,更好地做“转化”这篇文章。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用到项目试点、样板建设等办法,让部分地方先行先试、探寻规律,再从经验案例中提炼“制度要素”,将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标准化、指标化、场景化表达,让“后行者”明白“在何种情景下应该由谁来做、该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从而形成一套可以独立运作的机制,实现复制推广、带动全局的效果。

例如,2008年,宁波宁海两个乡镇探索试行乡镇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2016年,“票决制”被写入地方性法规,这一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经验做法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各地的生动风景。“一地创新、各地共享”的方式,其实就是在为各地绘制发展路线图,不仅能有效提升整体的发展效率,还能减少决策失误,避免其他地方在不断试错中浪费资源。

图源:“浙江人大”微信公众号

四、案例提供的不是唯一答案,不同情况得有不同解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案例是在一定背景下经过实践检验的“高分答案”,但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都能产生绝对好的效果。有的地方为了求快求成,照搬照抄、复制粘贴其他地方的“成功模式”,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连抄作业都抄不明白”。

比如一些地方跟风“古城古镇热”,生搬硬套、耗费巨资却难以带来实际发展增量。究其原因,有人觉得,照着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做不仅轻松简单,而且更容易出成绩,出了问题还不用担责。这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也启示我们不考虑地方实际、简单依样画葫芦是行不通的。

从案例中找路径并非易事,考验着我们的发现力、判断力、鉴别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深入基层寻计问策,多解剖麻雀小中见大”。解剖案例、学习案例,就是一种“解剖麻雀”,需要抽丝剥茧、由表及里,抓住关键要素,既看到共性也融入个性,既精细剖析也宏观把握,从而实现自我的跃迁。

归根结底,若要通过案例为决策找到可靠的支撑和可行的路径,需要严谨求实、担当实干的作风,真正做到把案例吃透,从而为我所用。就像导航一样,如果把要实现的目标比作“目的地”,那么不仅需要大量案例提供“历史行程数据”,以形成最优路线,同时也要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校正”,如此才能更快、更准地抵达终点。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