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多篇有关“抓落实”的文章,强调“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的根本保证。笔者梳理发现,“抓落实”需避免这六大误区。
漫画《钉》 图源:新华社
一、认为抓落实就是抓传达部署
开会和发文是抓落实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中,有的人把“不折不扣抓落实”挂在嘴边,却往往“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可实施的举措,只管击鼓传花,将上级要求原样传达给下级,抓落实“上下一般粗”。
正所谓“事出必有因”,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官僚主义思想作祟,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工作落实标准短期内确实难以量化,有人便借机“钻空子”,被网友调侃为“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
开会也好,发文也好,真正目的是研究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而非“传导压力,推卸责任”。
二、认为抓落实就是要快速“出经验”“出成效”
既然要抓落实,就得有“马上就办”的意识,这是对的。但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可操之过急。许多重大改革任务,只有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有的人急于拿出成绩、创新局面、上新台阶,一项工作刚有点起色就想着出经验、出成效。于是,或是终日在总结、宣传和汇报材料上做文章,或是只挑容易引起上级领导关注的工作抓。这种“急于求成抓落实”的行为,本质上是要显绩不要潜绩的功利主义心态在作怪。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干事创业得有“等不起”的紧迫感,但对于需要“久久为功”的项目,则要沉心静气,否则根基不牢,落得一场空。
图源:“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三、认为只要肯加压就没有落实不了的任务
现实中,有的人认为“只要对下施施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于是“拍脑袋”定目标,甚至依靠“放狠话”来推进工作、鞭策下级,导致基层疲于奔命;还有的人对于领导和上级交代的任务,明知不可为,仍然拍胸脯保证“坚决落实”,结果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应付式”落实,不求有实效。
比如,有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某地在造林绿化工程中,明知占用基本农田是违法行为,但为了完成上级领导部署,仍然违法绿化造林。
工作推进中,自我加压、扬鞭奋蹄,体现了对事业的担当,彰显了干事的激情。但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盲目施压或自我加压,妄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必定会被现实狠狠教育。
四、认为“层层批示”是“层层落实”的体现
批示是领导干部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有人认为批示了就一定有人落实,“一批了之”,忽略了及时跟踪督促。
个别单位在收到批示后,或是缺少深入研究,敷衍以对;或是缺少工作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第一反应不是想方设法落实,而是如何避责,等等,于是只层层转批,真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多年前,媒体曾披露一个案例,某地乡镇领导和分管干部,为推进工作先后批示要求抓落实,但由于只有层层提要求,没有一插到底的督导,有些村依然落实不到位,甚至存在“零进度”的问题。
把“层层批示”当“层层落实”的做法,是抓工作“浮于表面”的表现。批示是抓落实的开始而非“休止符”,只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图源:“劳动报”微信公众号
五、认为“动作”“程序”到位就是抓落实
个别同志习惯于“留痕式”“唯过程式”抓工作,对于上级明确要求的,索性“照葫芦画瓢”,拍照留痕、台账齐全,满足于规定“动作”和“程序”到位,而忽略了工作的实际成效。
比如,据报道,北方某地一山区乡镇干部反映,市领导在当地平坦地区调研时,看到乡镇澡堂办得不错,于是要求全市推广。有乡镇干部感到这种做法在山区并不可行,但上面有要求又不能不听,只得配合性走了走开会、调研、选址等一系列程序。在反映了几次困难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这种只管下达工作任务,无视客观规律的行为,令人啼笑皆非,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抓好工作落实,当然有其常规方法和流程,但若因此陷入“套路化”的窠臼,“动作”频频,结果却是“虚晃几枪”,看似雷厉风行,实为懒政怠政。
六、认为抓落实就要经常督查检查
跟踪督查是检验工作落实效果的重要抓手,但若频繁对基层进行督查检查,稍有疏漏就追责问责,则是对“抓落实”的又一误读。
比如,有的动辄对基层开展督查检查,检查方式莫过于听汇报、翻台账,检查结果基本凭感觉和印象。有的检查以“挑毛病”为“终极目的”,认为“找不出问题就是检查组的问题”。还有的检查对于基层提到的难点困惑大谈政策、原则,却不谈怎么做,具体如何整改、如何落实,则没了下文。
要让督查检查真正成为抓落实的“利器”,就得督在实处、查在“七寸”,不做“表面文章”,不“层层甩锅”,不“小题大做”“上纲上线”。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以上六个常见误区,纵然表现形式不一,但细究起来,根子上都是没有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要想真抓落实、抓好落实,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既不能一味“抢跑”冒进,也不能当“差不多”先生,陷入自我满足,而是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得尊重客观规律,只有这样,美好愿景才能变为现实图景。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