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悠长,是衡量城市文化底蕴的标尺;全民阅读,是展示区域人文之美的窗口。崇文重学的杭州、西湖,自古就有书香之气、阅读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承书香文脉,遵殷殷嘱托,西湖区立下了打造“阅读第一区”的目标,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精心构筑各具风韵的阅读空间,引来文化名人、阅读大咖,开展形式多样、浸润心田的阅读活动……在这里,阅读不只是书斋里的独享时光,也是融入街巷阡陌、浸润万家灯火的精神滋养。“阅西湖”,正在成为西湖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粮仓”,书写着“精神共富”的西湖答卷。
▲翠苑街道西湖书房
「 一 」
阅读空间触手可及
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有言:“没有书籍的房间,如同没有灵魂的躯体。”西湖区深谙“空间”之于阅读的载体意义,精心编织一张覆盖全域的“书香之网”,让书香浸润城区每一个角落。
布点织网,规范提质。“15分钟”不仅是时光流转的刻度,更体现着公共服务的精细度。在西湖区,“15分钟阅读圈”书香满溢,邻里空间纷纷升级为集阅读、交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精神驿站”。区图书馆、镇街分馆、村社亚分馆,构建起坚实的“三级服务网络”骨架;浙江省图书馆曙光馆、杭州少儿图书馆悄然打开围墙;浙江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识殿堂向公众敞开怀抱……这些阅读空间正在整合成为人人可享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阅读空间建设,《西湖书房建设指南》《邻里阅读空间建设指南》应运而生,从空间形象到功能定位,从覆盖人群到服务供给,皆有细致规范。在标准的引领下,阅读空间如珍珠般镶嵌于城区脉络,坚持了品质的底线,也保障了个性化的“留白”。
特色彰显,一房一品。拒绝千篇一律的“流水线设计”,西湖区彰显“一书房一特色”的基调。目前,西湖区31家镇街阅读空间完成精彩蝶变:翠苑街道的“花语书房”,以“桂花”为题眼,咖啡香与书卷气交织,恰似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融入现代生活;转塘街道的“月心引力”,以“阅读+研学”为引力场,牵引青少年探索知识的星辰大海;留下1129文化街区以老街为基底、南宋主题书房为主调,成为生活与历史交融的乐土;灵隐街道的“创新谷AI共享书房”,则为140余家科技企业筑起思想碰撞的“硅谷书房”,科技与人文在此交融。
更宏大的手笔,是将阅读基因植入城市更新。龙坞茶镇的“茶香墨韵”、曙光路的“阅见西湖”地标、文三街的“新书首发”高地、天目里的“国际阅读街区”……这些主题阅读街区,如同古雅典的“柱廊”,在漫步与驻足间,让阅读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自然场景,成为吸引市民与游客的文化新地标。
▲麦家理想谷
「 二 」
名企名人名店共谱书香
“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空间的活力,在于开放与共享。西湖区以“联合化”运营破题,巧借名企、名人、名店的“三名”之力,化为活水之源,涵养一泓清泉,将“流量”转化为滋养书香的“留量”。
名企联袂,跨界生辉。西湖区积极牵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省属国企,联动新华书店、博库书城等发行中坚,集聚起强大的内容资源池;引入晓风书屋、果麦文化、蓝天下传媒、咪咕数媒等8家民营文创翘楚。随着文化企业与属地资源的深度联姻,KADA·灯塔书局、果麦·仕林集、咪咕·花家书局等9家特色联名书房应运而生,为阅读空间注入专业运营的活水,展现着跨界融合的魅力。
名人加持,星光引路。文化名人是思想的灯塔,西湖区积极打造“文化左岸”,让更多大咖“遇见西湖”。今年以来,已邀请白岩松、倪萍、麦家、黄亚洲、张抗抗等50余位文化名人,或开店办展,或领读经典,以其思想光芒与人格魅力,点燃公众的阅读热情。蔡志忠美术馆的落成堪称典范:400余幅漫画力作静候知音,“足迹”“笔迹”“心迹”三大展厅娓娓道来大师的艺术人生,辅以文创、书吧、咖啡等多元业态,使其迅速跃升为杭城文化新地标。麦家理想谷公益书屋更显情怀——“只看书不卖书”,免费为创作者提供栖居交流之所,正是对纯粹阅读精神的礼赞。西湖的书香空间,正成为新时代文人墨客与普罗大众共享的精神家园。
名店融合,书香漫溢。西湖区巧妙地在酒店、餐厅、商场等生活空间中植入阅读基因,探索“书房+X”的无限可能。庐境西溪酒店以“火柿”为魂、宋韵为骨,打造非遗主题书房,在旅居时光中品味文化;李白图书馆餐厅,集珍馐美味与精神食粮于一体,让人文气息萦绕舌尖;盐花咖啡馆,咖啡醇香与书香、艺术香交织,化身网红打卡地的同时,也悄然完成了文化浸润。这种“嵌入式”阅读,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在集市的辩论中传播思想,将阅读自然融入市民日常流连的场所,润物无声地拓展着书香的边界与深度。
▲阅见西湖
「 三 」
“阅西湖”品牌深入人心
当空间格局初定、运营活水奔涌,西湖区聚焦“优质化”供给,全力锻造“阅西湖”品牌矩阵,推动阅读服务从“有”向“优”、从“普及”向“精进”的跃升。
标识统一,矩阵发力。品牌是认知的符号,是价值的凝聚。西湖区精心设计并全域推广“阅西湖”主视觉标识;鼓励镇街因地制宜,培育出“阅见曙光”“云朵书市”“留下一本书”等11个特色子品牌,形成众星拱月、交相辉映的品牌矩阵。西湖区凝聚品牌合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持续发声,“我家门前有个书房”的故事口口相传,让“阅西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出“满城书香关不住”的浓厚氛围。
联盟聚力,全民共建。西湖区创新组建“西湖阅读联盟”,制订《“西湖阅读联盟”轮值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联盟成员轮值举办活动机制,广泛吸纳场馆企业、重点园区街区、民间读书会等力量,培育24支公益阅读团队。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区作家协会选送33名作家、72堂精品课程走进阅读空间,以“你点我送”的方式,以文人视角解读经典名著。阅读联盟如同播撒书香的“蒲公英”,通过图书捐赠、活动策划、阅读引导等形式,推动“阅西湖”品牌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西湖阅读联盟正如新时代的“思想咖啡馆”,让阅读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生根发芽。
活动破圈,氛围升温。阅读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与分享。西湖区以“阅读+”为核,将书香气息从书房内延展至广阔天地。与博库书城、浙商大创业园区联袂打造的“阅读进园区快闪市集”,让创业激情邂逅书香墨韵;承办杭州“十二Yuè”全民阅读盛典,打造全城共赴的阅读嘉年华;精心策划“西溪书舟”名家对话,邀请张抗抗等大家分享智慧,线上线下吸引观众百万之众;推出“阅读护照”打卡活动,推出阅读旅游线路,开发阅读文化文创产品,推动阅读经济发展。
▲“西湖遇见敦煌”艺术空间
「 四 」
阅读体验无界畅达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今天,阅读的形态与边界正被重新定义。西湖区突出“数智化”赋能,以技术之力打破藩篱,让知识的获取更便捷、阅读的体验更沉浸。
指尖悦读,无远弗届。深化“西湖云图书馆”建设,打造一座永不闭馆的“云端书城”。贯通国家、省、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归集电子书3.8万册、有声读物7万集、讲座1万集,“精品书单”“文化慕课”“经典朗读”等模块琳琅满目。2024年浏览量高达273.57万次,足见其受欢迎程度。上线“西湖区数智图书馆”,一键纵览全区百余个阅读空间,活动预告、回顾尽在掌握,堪称现代版“知识航海图”。这既传承了古代藏书楼保存典籍的使命,更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了超越时空的开放共享,其理念与当今全球数字图书馆浪潮同频共振,让“坐拥书城”的梦想在指尖成为现实。
通借通还,资源畅流。打破空间壁垒,实现全区187个图书馆(含分馆、亚分馆)馆际互认和纸质文献通借通还。读者凭借支付宝、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就近借还,享受“一卡在手,阅遍西湖”的便捷。2024年,通借通还图书159.6万余册次,惠及读者26.06万余人次。高效的服务网络,让知识的“粮草”得以在全区范围内高效流转,直达基层末梢,实现优质资源的普惠共享。
沉浸体验,未来已来。拥抱AR、VR等新技术,西湖区正在打造视听触多维融合的阅读新场景。艺创小镇的喜马拉雅公共数字书房,有声书柜、录播直播间、互动平台,让声音赋予文字新的生命;“西湖遇见敦煌”VR数字阅读空间,更是将千里之外的敦煌瑰宝“搬”到眼前,VR沉浸式演艺、主题书籍、非遗研学融为一体。“敦煌285窟”VR展开展当日吸引3895人现场体验,1.1万人线上互动,盛况空前。这种虚实相生的沉浸式阅读,突破了传统文本的界限,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想象世界的“任意门”。
▲弥陀寺公园内的明远书院
西湖区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的探索,远不止于建设空间、举办活动、服务人次的量化成绩。其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它回应了一个根本性的时代之问:在物质丰盈的当下,如何构筑充盈的精神高地?从“网络化”布局织就的便捷之网,到“联合化”运营引入的源头活水;从“优质化”供给锻造的品牌之光,到“数智化”赋能开启的无界之门……“阅西湖,观世界”,西湖区的每一步,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对文化润心、精神共富的不懈追求。
当阅读像西湖的水一样浸润每个社区、园区,当书房成为市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当“阅西湖”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的硕果,更是一座现代化城区在锻造其深沉而持久的文化软实力与文明高度的生动实践。书香西湖,正以其独特的韵味与创新的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天堂”里最动人的文化篇章。
来源:美丽西湖(文字丨陈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