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银发经济 杭州西湖区如何解锁养老“出圈”密码?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站内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 杭州西湖区如何解锁养老“出圈”密码?

近日,杭州市西湖区两会顺利闭幕。“培育壮大银发经济新蓝海”“构建‘智慧康养、科技康养’产业生态圈”“瞄准智慧康养产品制造等六条赛道”……在今年的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不少与“养老”相关的关键词。

以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养老新生态正在成为当下新趋势。在西湖区这片创新热土上,人工智能与智慧养老产业也渐渐以蓬勃之姿为未来的养老生活勾勒画卷。

外骨骼助力行走

老有所依有了新定义

一对“护膝”、一个“束腰”,看似简单的产品组成了一套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老人只要轻抬腿再迈出步子,外骨骼便通过多传感器(如压力、运动传感器)实时捕捉使用者的步态、体态和发力意图,如同“读心术”一般为用户匹配个性化助力方案,帮助老人轻松行走、上下楼梯。

前段时间,西湖区智慧养老设备“上新”,一款助行外骨骼设备吸引不少人“尝鲜”:“高科技产品的体验感就是好。”

“这款产品主要是通过为髋部肌肉提供助力,增加动能,减轻行走时的能量消耗。”留下街道横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乐惠居杭州负责人)裘政华说,这套设备重2.7公斤,既轻便也安全,老人在使用时会感受到一股托举力。目前,每天都会接待50组左右的用户前来体验。

老人使用外骨骼设备。受访者提供

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赋能养老工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人力负担。以外骨骼设备为例,养老护理员可以穿戴它,完成帮老人起身、翻身等动作,不费力也更好使力。

当科技的光辉照进银发族的生活角落,面对辖区2.8万名高龄老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西湖区正不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构建智慧养老、AI健康服务等平台,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有了更多新定义。

科技赋能银发经济

打造智慧养老新样本

机器人“健康小西”现场问诊、助行外骨骼装备辅助老人上下台阶、智能代步电动轮椅可以实现一键折叠收纳……这一系列生动又极具科技感的场景,出现在前不久的杭州市西湖区“品质城区大会”现场。

当下,人工智能方兴未艾。西湖区内集聚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顶尖科技与智力资源,众多科技成果应用在此落地,既方便了老人的生活,也催生一批以老年人为主要客户群体的项目与产业。

一方面,西湖区将智能电动轮椅等智慧养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扩大普及面,推动居家养老便捷化;试点推广养老机器人、机器狗等智能产品,丰富应用场景,构建社区养老智能化。另一方面,全区已集聚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建起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多场景协同发展的机器人应用生态。

“作为科技创新高地,我们早已认识到拥抱智慧化、智能化,是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的必答题。既要强化政策引领和标准建设,也要深化场景应用与创新,探索更加便捷、更可持续的智慧养老发展模式。”西湖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科技产品实用、耐用,也要让老人用得起、用得好,让科技的温度真正触手可及。

此外,“银发经济”延伸而来的新消费风口还在西湖区不断涌现。据了解,首个聚焦老年群体的综合体“西溪银发MALL”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亮相,融合运动、康养、教育、社交等功能,为银龄群体注入新活力。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乐美真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