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谷 如何“引领”?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站内

中国视谷 如何“引领”?

6月4日下午,央视《对话·创新中国行》在萧山录制,这次聚焦“中国视谷”。

节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北大信研院院长、中国视谷运营公司董事长蒋云,先临三维董事长李涛以及“中国视谷”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央视知名主持人陈伟鸿一起共同围绕如何打造“中国视谷”、视觉智能产业生态共建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作为杭州重点打造的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启动建设两年多,“中国视谷”始终热度不减、关注度不降,一直被各方寄予厚望。

前不久出炉的2025年杭州《政府工作报告》中,当提及“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时就点名“中国视谷”,将“支持中国视谷引领视觉智能产业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引领”一词分量很重,由此足见“中国视谷”定位之高、角色之重。那么,“中国视谷”究竟该如何“引领”?

引领萧山之南

湘湖之畔,“中国视谷”展厅,各种前沿视觉智能技术扑面而来。

这个展厅的所在地,正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是杭州视觉智能优质资源集中集聚、核心成果统一展示的平台。

外界对于窗口园区的地理概念,普遍印象是南北绵延数十公里的时代高架,从滨江出发,直抵萧山南部腹地,从而形成一条时代产业走廊。而这条走廊的龙头,正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

今年萧山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涛建议,纵深推进“中国视谷”战略,以时代大道沿线龙头企业为支撑,优化南部区域协调体制机制,协同构筑萧山南部科技产业集群带、打造区域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带。

李涛的另一个身份是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家窗口园区代表性企业,是三维视觉领域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近年来始终在用脚投票视谷的未来——

先临三维 图源:中国视谷

今年1月,先临三期项目启用,进一步加速视觉智能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不久前,第四次在窗口园区拿地,拍下中国视谷·智造产业社区义桥区块一宗80亩工业用地,建设研发及产业化新基地。

春江水暖鸭先知。某种意义上,先临的扩张透露出一个信息:开建两年多的“中国视谷”,正加速撬动并引领南部新一轮发展。特别是,置身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区域范例的大语境中,这条路径被赋予了更高层次内涵。

事实上,对于这条路径,萧山早已从顶层设计进行谋篇布局。

去年9月下旬,作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核心承载地,湘湖启动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以勇扛“中国视谷”大旗的姿态,构建“平台+镇街”协同发展战略组合,湘湖与闻堰、戴村、义桥、城厢、蜀山五镇街正式开启一场“街”力赛。而这核心,就是让“中国视谷”遍地开花。

目前,这种布局已初见成效。

闻堰高质量建设视谷产业社区,以“产社联动”新模式,探索新质生产力社区和现代产业社区新典范;戴村依托中国视谷·智造产业社区定位,聚“视”而强,乘势而上,加快建设“三地一中心”;义桥正充分发挥“融杭联湘接滨”优势,全力冲刺“视谷智造城·三江未来芯”……

显然,“中国视谷”正在改变萧山。

引领区域协作

有“小华三”之称的云尖信息,是“中国视谷”链主企业。它的出名,最初源自于“萧滨一体化”——

云尖信息 图源:中国视谷

2022年2月,顶着“萧滨一体化”首个开工的省重大产业项目光环,云尖信息总部在湘湖未来产业社区开建,如今,已经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国内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佼佼者。

的确,提及“中国视谷”,绕不开一个话题:萧滨一体化,以及由此诞生的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那么,两者什么关系?

从空间布局看,特别合作园规划面积13.48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视谷”窗口园区面积,两者范围实际重叠;从发展动能看,通过萧滨的全方位协作,从而更好撬动整个“中国视谷”建设。

实际上,根据规划,“中国视谷”布局“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全域联动”的空间格局,其中“一园”指的正是特别合作园,而“双核”指的正是萧山与滨江。

某种程度上,“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就是“萧滨一体化”的先行先试。换言之,区域协作是建设“中国视谷”的主要路径与动力之一,从体制上为“中国视谷”建设设置了“一键灵活”的方法论。

但与很多城市协作不同,“萧滨一体化”更多属于杭州两个经济强区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作为制造业大区,萧山产业空间充足、应用场景丰富、数字基建完备,这些都是加快构建视觉智能产业链的中坚力量;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滨江形成了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为代表的数字安防产业集群,也为“中国视谷”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近些年,两区协作的“1+1 >2”效应正在“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不断释放,尤其是去年11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揭牌,萧滨建立联合招商机制,“无限空间无限发展”的创新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两年多来,窗口园区累计招引落地重大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约260亿元,紫光未来科技、云尖信息、吉利极电、矽力杰、德博曼智能家居基地及海外总部、云豹智能AI网络研发中心等相继落地;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2亿元,“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3D产业园等超百万方产业载体正加快建设。

难怪说,“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是引领区域协作的新范式。

引领视觉智能

产业引领、规划先行。

根据计划,“中国视谷”将主攻“三层七端多元”产业体系,其中“三层”是指夯实视觉智能产业发展底座这个基础层,做实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平台智能等关键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这个技术层,拓宽“视觉+”“+视觉”场景落地这个应用层;“七端”是指重点发展数字安防、工业视觉、智能网联汽车、医学影像、智能生活及办公、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特殊成像这七个细分产业;“多元”是指围绕视觉智能未来技术产业化,前瞻布局6G技术、仿生机器人、类脑计算、低空视觉等未来产业。

围绕这一体系,“中国视谷”将持续探索“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路径,将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全力打造世界级视觉智能产业高地。从目前来看,“中国视谷”已经成功实现从“破壳”到“破圈”的华丽转变。

比如说,“中国视谷”已纳入工信部和浙江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成为代表“国家队”冲击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种子选手,被认为是媲美武汉·光谷、合肥·声谷的又一张国家级城市产业“金名片”。

比如说,视觉智能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效应,仅仅萧山就形成了智能物联企业集群,除了以紫光未来、云尖信息、先临三维为代表的“三驾马车”,还有包括做激光雷达的禾秒科技、做智能眼镜的舜为科技等在内的一批“网红”企业。

院士岛 图源:中国视谷

比如说,放大湘湖“院士岛”品牌效应,启动“侠客岛”人才科创综合体建设,打造面向创业型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的人才集聚平台,实现科学界、企业界、创投界跨界融合,构建环湘湖视觉智能科创生态圈、“中国视谷”最强大脑群。

无疑,当前的“中国视谷”,产业基础日益雄厚、产业链条不断完整、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品牌力、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眼下,这个平台正扛起“国家队”集群的使命,加快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可以说,“中国视谷”正向“世界视谷”加速迈进。

透视“萧”窗口,洞见大“视”界。中国视谷,引领未来。

来源/萧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姚潮龙

图片/唐柯 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