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创亦是科创 从“黑神话”到“敦煌秀” 西湖区科技赋能文化出圈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是文创亦是科创 从“黑神话”到“敦煌秀” 西湖区科技赋能文化出圈

潮新闻 记者 陈晓驰 摄

无需跋涉千里,在繁华的市区中,便能与敦煌莫高窟的璀璨文明相遇。

前不久,敦煌第285窟VR漫游展在杭州西湖区文三街举行。市民们戴上VR头显,在声画动效中,观赏莲花藻井的绚丽光影、飞天仙女的翩跹舞姿,与敦煌第285窟展开“对话”。“太神奇了,好像真的去了趟敦煌!”体验完毕,市民闫文馨与同伴交流着,一边还沉浸在刚刚的场景中。

不止“敦煌”。当下,浙江以“文化+”为引领,全面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在这一进程中,“文化+科技”的新场景、新业态正在西湖区呈现喷薄欲出之势。《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哪吒2》强势屠榜、M511光影汇上榜热门打卡点……现象级文创产品,为何能扎堆出现?

有技术也有创意

自2024年8月正式上线以来,来自西湖区的《黑神话:悟空》在海外市场掀起一股又一股“中国潮”。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既源于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也得益于前沿科技手段和狠活的创造性运用。”西湖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若从结果倒推,“科技赋能、文化出圈”在西湖区屡屡上演,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多年来坚持科创文创融合发展的结果。

作为全省科创资源最丰富的区县之一,西湖区范围内拥有4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自2021年起,西湖区积极布局“三创融合”(云创、科创、文创)产业体系,建立起以科创赋能文创的发展框架;2024年以来,西湖区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搭建产业联盟或联建组机制,让资源、创意、技术加速在全域内外流动。

无论是“闹四海”的“悟空”,还是屡创票房纪录的《哪吒2》,抑或引发文化热潮的《长安三万里》,深挖西湖区文创“爆款名单”,可以发现一个又一个“科创因子”。“文化+科技”孕育新动能,2024年西湖区文化产业营收433.7亿元,增速达5.8%;目前该区已跻身中国文化产业百强区第4名。

潮新闻 记者 朱海伟 摄

有阵地才更出彩

“第285窟VR漫游展能够这么快在杭州首发,离不开政府为我们科技产品创新应用提供的场景支持。”杭州傲雪睿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范睿说。

几乎同时,西湖区元宇宙企业数字章鱼,近期也在文三街落地研发成果。今年,数字章鱼、川核灵境等1000平方米数字沉浸式试验场试营业。千年敦煌文化、太空旅行、元宇宙VR,这些相隔甚远、看似不在一个频道的元素,仿佛在文三街形成奇妙的时空折叠。

曾以“电子产品一条街”起家的文三街,已建立数字生活街区。“如今,文三街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阵地。”西湖区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运营中心总监邹晓娜说,今年以来,文三街相继落地傲雪科技、数字章鱼等项目,品牌集聚、内容多元的影院式VR沉浸文娱空间正在文三街加速形成。

西湖区以“两镇六街区”牵引“文化+科技”场景落地、精品频出。除了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作为“两镇六街区”另一个重要载体,艺创小镇集聚3000多家文创企业,形成数字动画、影视制作、创意设计三大产业创新集群,正重点攻关虚拟影像拍摄、游戏研发等技术领域,推动艺术创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潮新闻 马丁 摄

有生态更有活力

近年来,西湖区文创产业正经历着从影视、广电、印刷等“老三样”向游戏、动漫、网络视频等“新三样”的转型升级。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供给、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

今年3月,西湖区发布《关于加快西湖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两项政策为全市首创,其中就包括推动新消费场景打造。“在浙江正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文化’新业态的背景下,我们以‘文化+科技’为核心理念,因地制宜鼓励文化企业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新型消费业态和场景。”西湖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文创产业的核心在于“人的创造力”,超过20万文创人才集聚西湖区。西湖区全方位优化文创人才发展生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针对以往文化人才评定,往往沿用的是科技类人才标准,对学历要求高。我们去年制定政策向影视、设计、动漫游戏人才倾斜,突破学历、年龄等方面限制。”该负责人介绍。

文创企业往往体量小、产品周期长,西湖区一直以耐心、安心和信心陪伴企业蛰伏,更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给足阳光、雨露。

2021年,西湖区一家文创企业的科技项目准备参加杭州市的项目路演,但企业负责人因飞机晚点延误三四个小时,打来电话想弃权。在西湖区干部协调下,评委们等到了最后一刻,这家企业顺利通过了评审。

最终,他们成功拿下数十万元资金,在开发期得到了支持。如今他们已经从当初的“毫不起眼”,成长为全国知名文创企业。数据显示,西湖区近三年投入文创资金超过5000万元,滋养更多文创企业拔节生长。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赵路 丁珊 通讯员 谢雯艳 陈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