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杭州破产法庭和杭州国际商事法庭,是全国少有、全省独有的专业化审判矩阵,高度契合杭州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去年年初,杭州中院发布《做优“三庭一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杭州发布厅”邀请到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新闻发言人毛煜焕及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陈增宝对工作进展和亮点成效作详细介绍。
Q:
请介绍一下做优“三庭一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A:
毛煜焕:2024年2月,杭州中院在前期以“三庭一院”突破带动建设现代化法院范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持续做优“三庭一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并配套出台“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杭州两级法院由“一把手”牵头、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行动方案。10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三庭一院”工作情况报告,对该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一是专业化审判矩阵协同发力。2024年,全市法院收案32.49万件,办结25.9万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376件,指导诉前调解成功12.8万件,53个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审判质效持续优化。去年10月,杭州法院深度参与首次在中国举办的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近百名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走进杭州中院,观摩一起“AI数字人”专利侵权案件庭审,专业开放的司法审判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中国贸促会和AIPPI分别致信感谢。
二是服务保障大局精准有力。发布营商环境工作要点6.0版,解决商业纠纷用时从129天下降至53.5天。出台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意见15条,助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高标准推进杭州国际商事法庭实质化运行,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设立古树名木、千岛湖水源地、大运河等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等,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杭州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推动市场化调解机制提质扩面,累计调处化解涉企纠纷11.2万件,至少为市场主体节省纠纷解决成本8.9亿元。开展“治理欠薪”执行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交叉执行”,攻坚执行“骨头案”,办结了执行案件6.55万件,执行到位303.5亿元,居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当事人一件事”改革,建立“立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机制,力争用最少的程序实质化解纠纷。
四是审判工作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向管理要质效,出台《全面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工作方案》,常态化组织数据会商、员额法官业绩述职,细化落实“阅核制”,综合运用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答网,着力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杭州法院入库案例达38件,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发挥司法大数据“风向标”作用,围绕房地产纠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发出综合类司法建议82份,做到依法办案与促推治理并重。
Q:
杭州是数字经济高地,作为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刚刚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院”称号,那么它在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打造互联网司法样板间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A:
陈增宝:杭州互联网法院牵头实施“互联网司法”领跑行动,主动回应数字时代司法新需求。
第一,我们护航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法护数贸”品牌,全市先后设立4家自贸“共享法庭”,全国首个跨境数字贸易司法解纷与治理平台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发布《跨境电子商务多元主体行为指引》、网络直播领域法律风险防范系列指引及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建立良性规范的数字贸易市场秩序。
第二,我们护航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发展。2024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结涉数据权益保护、算法技术治理、新型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案件2498件。聚焦“中国数谷”建设,制定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实施意见,发布《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引导企业数据健康发展行为指引》,成立数据法治实验室研究基地,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司法保护示范地”。
第三,我们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公开审理全国首例操纵“网络水军”案,有效丰富了司法治理“网络水军”的手段与方式,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持续深化青少年“网络观”课堂建设,守护青少年“网络晴空”。
Q:
杭州法院又将如何继续做优“三庭一院”,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A:
毛煜焕:做优“三庭一院”是杭州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塑、工作标杆的提升,是追求更高水平公平正义的实践探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同配合,审理与治理并重,力度与温度兼顾,进一步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法院力量。
来源/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政府新闻办)、杭州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