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是一片热土,镌刻着无数红色记忆和家国情怀;淳安是一片净土,拥有天花板级别的生态保护和绿水青山;淳安也是一片沃土,1800多年来孕育了无数不甘落寞的淳安人和光辉灿烂的新安文化。
然而,淳安先后因水而兴、因水而迁、因水而名,也曾经因保护秀水面临发展之难,我们何时才能更好地因水而美?因水而强?
越是艰难处,亦是修心时。
回望来时的路,当下的淳安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只有选择在多重约束下做好难而正确的事,敢于图强,方能抢占先机,跑出加速度。
千岛湖镇风光(图片:县文联)
一
“天时”引领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个体一样,命运关上一扇窗,一定会帮我们打开另一扇窗。
二十多年来,淳安县是浙江省连续八任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系点,这份跨越时空的关怀与重视,为淳安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由此我想到,其实约束不是绝对的束缚,而是倒逼转型的契机;红线不是简单的底线,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起跑线。
比如在顶层设计层面,从中央到省市,作为杭州地区唯一的山区海岛县,淳安成为了重点“关照”的对象。《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等等,为淳安打开了发展新空间。
又比如在具体政策层面,淳安县作为特别生态功能区,国家和省市给予的“政策工具箱”越来丰富。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让淳安的“绿水青山”有了更清晰的“变现”通道。缩小“三大差距”系列举措、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青年发展型县域政策等,让每个淳安人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家是小小国,国是千万家。虽然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始终以稳健的步伐构建发展新格局,坚定地为我们托举起一片天,这份定力正是淳安破局发展的最大“天时”。
枫树岭镇下姜村(图片:夏利新)
二
“地利”支撑
淳安人习惯于用“杭州西藏”戏谑自己,外地人则习惯于用山高路远评判淳安。
事实上远近高低都是相对的概念,个人思想上的偏执成见才是对一个地方发展最大的误解。
交通支撑越来越强。过去,千岛湖的万顷碧波既是生态财富,也是交通阻隔。如今,随着杭黄高铁、千黄高速全线贯通,淳安已融入杭州“1.5小时交通圈”;随着杭淳开高速的建设,将进一步打通对接安徽的“西大门”。交通网络的完善,让淳安从“生态孤岛”变为“长三角后花园”。
生态支撑越来越强。573平方公里的千岛湖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这份“生态家底”正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水饮料产业培育成了百亿级产业集群。与此同时,“GEP核算”实践表明,当生态价值可以量化时,一个县的“绿色家底”就能转化为真金白银。淳安正逐渐在“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绿色金融”这个三元方程中,找到自己的最优解。
区位支撑越来越强。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淳安县成为了长三角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成为了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名山-名湖-名城”发展轴中的关键。
如今千岛湖的一湖碧水,在全国生态版图上熠熠生辉,“以水润农、以水兴工、以水活旅”正成为淳安闪亮的新名片。
千岛湖,是大杭州的郊区,大上海的景区,大北京的诗和远方。
千岛湖高铁站(图片:县文联)
三
“人和”聚力
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
人和,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喊出来的表象,而是一个集体长久碰撞、探索、积累的结果。
首先是精神特质上的“人和”。长久形成的淳朴善良、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必然能促使我们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敢于较真碰硬,哪怕这个过程中我们曾遭遇许多困难、限制和束缚,也支撑着淳安人永不低头、砥砺前行。
其次是思想认知上的“人和”。淳安的发展,惟有生态立县、绿色发展这一条路。这种统一的思想避免了无谓的纷争、资源的浪费,着力聚焦在环境约束上要解“难而正确”之题,产业结构上要解“动能不足”之题,农业上要解“接二连三”之题,工业上要解“产业集聚”之题,旅游业要解“产品升级”之题。
最后是坚定追求的“人和”。淳安要发展,淳安人想发展。面对大好的形势和强烈的竞争,心怀期待的淳安人各个都含着一口气、憋着一股劲,哪怕在部分领域有极其严苛的限制条件和难以逾越的客观困难,也无法成为我们“慢下来”的“正当理由”。
在《大决战》电影里,毛主席在淮海战役发动前讲话:“我们不怕燃烧,我们不怕白热化,我们不怕烫着这里,烫着那里,我们的手不能发抖!”淳安的“人和”恰如此。
环千岛湖公路自行车赛(图片:县文广旅体局)
图强正当时,奋进无穷期。
淳安的图强之路,注定是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辩证之路,是一条“树保护之责、破发展之题、增百姓之福”的坚守之路。春生夏长,万物竞发。此刻播下的每一粒图强种子,都将在金秋时节收获累累硕果。
来源:淳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