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核准的浙江核电项目 什么来头?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总理核准的浙江核电项目 什么来头?

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

不难发现,我国核电建设正进入新一轮高潮。2019年,中国重启核电审批,已连续七年核准新核电项目,其中就包括浙江的三澳核电、金七门核电和三门核电。

我们为何要发展核电,浙江布局如何,这三个项目有何来头?

图源:视觉中国

大建核电

记者观察到,国常会核准核电项目这些年颇为常见。

尤其近几年,中国已连续两年一次核准5个新核电项目,连续四年每年核准超10台机组。中核智库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有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首位。

大建核电,所为何事?

一是能源安全供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工业电气化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逐年大幅增长。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浙江更是同比增长9.5%。核电发电效率高,而且全年稳定运行,可以和不稳定的风光水电形成互补。

二是能源结构优化。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目前全国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领域,占比超过七成。为此,我国正在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相比同规模火电,每年可减少300万吨标准煤的消耗,减排二氧化碳600万吨,环保效益显著。

更关键的是,随着三代核电技术的革新,我国核电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谈“核”色变已成为过去式。

核电机组数目看似很多,但与一些核电大国相比,我国的核电发电量在能源结构中并不起眼。

截至去年3月,法国的核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达70.6%,其次是乌克兰(53.9%)、比利时(47.6%)、瑞典(34.0%),而中国的这一数据仅为4.6%,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源:视觉中国

对此,国家一系列顶层设计已为核电发展定下基调。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这是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使用“加快”一词来阐述核电项目的建设步伐。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预测,到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沿海竞速

分析这些年核准项目分布,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全部位于沿海地区。

布局沿海,主要出于安全与成本考虑。

海水是理想的冷却液,可以带走核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取之不尽。核电站建设需要运输大型设备,沿海有港口和海运优势。当然,我国沿海本就是人口产业稠密、用电需求量大的地区,就地供电还能减少输电损耗。

资料图片

其中,浙江是沿海核电大省之一,地质构造稳定、海岸线较长,为核电站建设提供丰富而优质的厂址选择。

值得骄傲的是,我国核电事业正是从位于嘉兴海盐的秦山核电起步。

1985年,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开工;到2015年,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2号机组并网发电,秦山核电基地现有9台机组全部投产,成为全国机组最多、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起步早,不代表浙江在核电领域就能领先。

目前,我国共有8个省份布局了核电站,北至辽宁,南至海南,覆盖了数万公里的海岸线,最为密集的就在广东,不只满足省内使用,还需要对香港供电。

根据中核智库数据,截至2024年底,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前三位为广东(1613.6万千瓦)、福建(1216万千瓦)、浙江(916.6万千瓦),在建前三位为广东(715.8万千瓦)、山东(526万千瓦)、辽宁(513万千瓦),浙江排在第四位,为491.8万千瓦。

因此,浙江发展核电还需要不断追赶。

其中,三门核电站一期项目于2009年正式开工,目前二期项目在建;2020年,位于温州苍南的三澳核电站一期项目开建,预计今年底首台机组投运;随后,浙江又新增宁波象山的金七门核电站厂址,一期工程于去年2月开工。

按照建设进度,三澳核电一期和三门核电二期将在2025-2027年间投产,浙江核电规模将有显著增长。今年2月印发的《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也提出,到2030年,浙江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800万千瓦。

三大项目

近年来,浙江新核准的三个核电项目,有着一个共性特点:民资入股。

2月8日,浙江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就包括三澳核电厂二期工程,这是温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前三年计划投资145亿元。

三澳核电效果图。采访对象供图

说起三澳核电,在业内名气很大,是全国首个民资参与的核电项目。其中,一期民资参股比例是2%,投资方是吉利;二期将民资参股比例由2%提升到了10%。

多出来的8%差额,哪里来?

苍南县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管理中心主任陈培标说,这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本由央企以及省、市、县三级国资共同出资的股权结构,最终各方统一思想,省级国资带头让出4%的股份,市县两级国资各自让股2%,为民企腾出参股空间。

之后,浙江第一时间把这个信息透露给了诸多民企,27家企业表示有意愿参与,最终4家企业成功参股三澳核电二期项目,均是从事实体经济的行业头部民企。

目前,三澳核电一期的1号机组即将进入热试阶段,相当于正式投产前的最后“彩排”,浙江民企首次参与核电项目也将迎来收获期。

另外两个项目也是相似情况——

位于象山的金七门核电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一期项目民营企业参股2%,投资方是万向;隔海相望的三门核电三期,总投资377亿元,民资企业参股10%,投资方是天皇药业。有学者评价,浙江是民资入核“浓度最高”的省份。

未来科技城。余杭宣传部供图

事实上,在浙江,到处活跃着民营资本参与铁路、油气、核电等重大项目的身影。

从建国后首条民资参股铁路衢常铁路,到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台高铁;从推广“四自公路”引导民资参与,到推动民资参股核电项目……民营资本,一直是浙江扩投资、稳经济的重要力量。

尤其这两年,浙江不断引导民资参与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项目,持续梳理并向民间推介重大项目389个,总投资4354亿元。截至2024年底,128个项目完成签约,成功吸引民间资本3189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核电领域的不断破壁,无疑会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金梁 胡静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