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为何古称“富春”?答案在这里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富阳为何古称“富春”?答案在这里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轻舟驶入富春江,绿意晕染两岸山水。鹳山矶头,风拂烟柳,江波潋滟;东梓关村,青瓦白墙,菜花金黄。

《富春山居图》里沉睡的笔触被温柔唤醒,活色生香的春日盛景从时光的褶皱里,轻盈跃出,奔赴人间。

1

富阳为何古称“富春”?或许,先人将“春”视为珍宝,寄托着对这片土地富足、繁荣的期盼

早在2200多年前,富阳便与“春”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这片大地设为富春县,当时还包括如今的建德、桐庐。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孝武帝因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的名讳,更名为富阳。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又改富阳为富春;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再次更名为富阳县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阳的春天,藏在许多与春相关的地名故事里。

西凉灭亡后,后主李歆的第三子李重耳避难于富春山。《富阳县志》载,李重耳墓在“县西南九十里栖鹤钟塔山”。多年后,他的六世孙李渊建立唐朝,派人于富春敕建李重耳墓,认为栖鹤山之名不足以彰显先祖功绩与唐朝的繁荣昌盛,遂将其更名为千春山,并敕建千春寺。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下诏将千春山改为万春山,岭为万春岭,寺为万春寺,至今万春寺寺基尚存。

富阳的常绿镇历史上曾是长春乡的所在地。这里山峦叠翠,竹林遍布,四季常青,宛如一幅永不褪色的绿色画卷。正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长春”之名应运而生,蕴含着岁月常青、生机永驻的美好寓意,并一直沿用至今。

△常绿镇黄弹村(资料图)

迎春路、回春路、春江路、富春街、春华村、春渚村……富阳带“春”字的地名众多,更有至今仍起着保护富阳防洪安全作用的春江堤。一个“春”字,凝聚着古人对富阳山水的深情厚意,也使得这些新老地名焕发出盎然春意。

富阳的春韵,在庙山坞之巅。登临此地,俯瞰富春江,山脚下的黄公望森林公园内,翠竹葱郁,灵芝、黄精等珍稀中草药藏匿于林间。当年,黄公望游历富春山水,为这如画的美景所倾倒,遂结庐隐居,于富春江畔“小洞天”创作下《富春山居图》

△俯瞰“小洞天”(骆晓飞 摄)资料图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六百年后富春江两岸风光依旧,田园自有田园的恬静,城市自有城市的繁华,江水仿佛流淌于天地之外,富春山色在有无之间若隐若现。

2

富阳的春韵,也在鹳山山顶。这座小山海拔仅43.5米,却曾享有“华东第一名山”的美誉。清晨时分,踏上鹳山蜿蜒的小径徐徐而上,清风拂面,冬日的湿冷早已消散,只余下“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舒适。即便脚步轻盈,仍惊起了酣睡的鸟儿。沿途,枝叶交错的大樟树撑起一片浓荫,遮蔽着微亮的天空,令小径更显幽静。

△鹳山(资料图)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东洲岛对岸的群山宛如一道曼妙的曲线,在天地间起伏绵延。倏忽间,山峦的一隅,一抹朝霞喷薄而出,染红了天际。紧接着,一轮红日如同一位羞涩的新娘,隐匿于云层之后,将江面染成金黄,仿佛在低诉着富春江解冻后的欢畅与生机。

不久,天空渐渐湛蓝起来。在那悠然飘动的白云之下,富春江缓缓流淌,宛如天边仙女挥舞的轻盈长袖。江岸两旁葱郁的树木与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的轻抚下,散发着缕缕幽香。鹳山脚下,那座“春江第一楼”静静伫立在几株苍翠的大樟树间,与天上的白云一同倒映在水中,曼妙如画。调皮的白鹭,总会三三两两地从远处飞来,为这宁静的画面平添一份灵动与生机。

△“春江第一楼” (资料图)

富阳的春韵,更在生于斯、长于斯的郁达夫笔下。1931年,郁达夫被迫离沪,回到富阳家中,翌年春从富阳乘船游桐庐严子陵钓台,叙写富春江沿岸风貌。从《钓台的春昼》《春愁》《春风沉醉的晚上》《立春日》《记耀春之殇》《水样的春愁》,再到《东梓关》中的乡愁,郁达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景致。在他的文字中,粉墙黛瓦、大屋檐下的小世界,在远山和田野之间,安放着鸡犬相闻的人间。“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他的十八首《自述诗》,句句都是对故乡河川的深情

3

富阳的元书纸,有着千年传承的历史。1988年4月9日,时年81岁的赵朴初先生就曾写就:“偶拈奈良笔,试书富阳纸。短锥胜长矛,柔肤抵刚指。却视愧涂鸦,嗟乎余老矣。”

△元书纸(资料图)

2019年暮春,我受命编写《赵朴初全集》,从冰城哈尔滨来到江南富阳,只因选用富阳元书纸来承印这套书,这便是我定居富阳的缘起。那时正是江南梅雨季的序幕,整个富阳沉浸在乳浆般的迷濛情调里。

此后的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富阳筹建全国首个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也是在春天里,我们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蒋家村一个老台门里开始了有序筹备。

△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资料图)

4

生活在富阳是惬意而悠闲的。如今,每天清晨,无论是在富春江畔还是阳陂湖畔漫步,我总会采摘一些野花带回,插入瓶中用水养起来。上午,我则喜欢躺在躺椅上,翻阅几本关于富阳的人文书籍。尽管这些内容我早已熟读成诵,但我对龙井茶和人文小品的热爱,几乎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迷恋。

在富阳这样的小城居住,我总是感受不到忙碌与闲暇的区别,于是经常召唤那些在喧嚣都市里过活的友人们,到富阳来体味“小城故事”,溜出来逃入到这自然的柔怀——富春江应该会记挂着每一个莅临于此的文人墨客。

在这个春天,为打造“全国文化人康养基地”,数十位退休作家齐聚依山傍水的大源镇东前村,其中包括创作《激情燃烧的岁月》的作家石钟山。这个基地将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月的富春江水,静静流淌,显得格外悠然。然而,这或许是它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着喷薄而出的时刻。当富阳的春风与春江悄然相遇,那声音仿佛是大地的召唤,是万物复苏的序曲。

春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潜进了人间,煽动了江水的低吟、野鸟的甜曲,宇宙充满了自然的音乐。此时阳陂湖那些梅树虬枝上的花魁已谢,妖桃早代替了梅花的娇娆。漫步于桃林之中,山风振落了红蕊,踏着细步走过,心底泛起丝丝伤春之情。郁达夫故居前,紫藤花受满了春的恩惠,笑涡散满了松筠别墅前面的山径。

△阳陂湖(蔡富明 摄)资料图

△郁达夫故居(资料图)

要迎春,最好到富阳;要知春,更要到富阳。在这里,你会感觉到春在冬天处处留有伏笔,一天天电影镜头般地来到你的身边,一步步把你淹没,直至让你的整个身心,都融化在骀荡的春风与明媚的春光里。

来源:富阳发布(谢华/文 资料/杭州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