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城”上虞打响“一江两岸三城四季”文旅品牌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青春之城”上虞打响“一江两岸三城四季”文旅品牌

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

“五一”小长假将至,“青春之城”上虞注定人气鼎沸。

这头,2025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将于5月3日—4日如期举行,一波音乐人带来超燃舞台,奉上一场音乐的饕餮盛宴。那头,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8.68公顷,旨在打造“孝德传承地、江南不夜城”的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将揭开面纱,通过巷弄文化和商业体系的融合,再现“九井十三弄、十桥水纵横”的往日图景,引领上虞文旅的又一股潮流。

近年来,“奔县游”热度持续攀升。在县域这片土地上,文旅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无限可能。作为一座山水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上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形成了孝德文化、瓷源文化、东山文化、春晖文化、运河文化等丰厚地域文化。

当前,上虞正以爆款产品吸睛,挖掘文化,出彩全域,在文旅市场中划出一道亮丽风景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区累计接待全域旅游人数249.1万人次,增速16.2%;接待过夜游人数120.5万人次,增速28.5%。

“游”出新意,“青春之城”文旅新活力持续迸发,上虞文旅“破圈”正当时。

爆款迭出

上新文旅场景

遇见吉象,奇幻开场。在中华孝德园景区,吉象阁文商旅综合体带来上虞文旅的全新气象。

夜幕降临,国内体量最大的仿生机甲吉象“壮壮”带来多媒体技术与工业美学相结合的夜秀表演,与光影共同演绎一场宏伟壮观的视听盛宴,让在场的市民游客感受巨象的震撼与奇幻。

吉象阁文商旅综合体

吉象阁是以韩美林大师创作的亚洲最大群雕“象耕鸟耘”为灵感,充分融合上虞传统孝德文化、上虞吉象城市IP和现代科技的文旅创新项目。“项目有力提升了孝德文化小镇业态,增强了景区科技感与艺术性,丰富了市民游客游览体验,为‘青春之城’注入全新文旅活力。”上虞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江两岸、风光旖旎。每周,“舜会百官”“瓷源翠色”两艘现代化游船穿梭在曹娥江上,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饱览到上虞“一江两岸”迷人风光。这已成为解锁“青春之城”的一种尝鲜方式。

“漫游娥江”是上虞文旅集团去年重点推出的文旅融合项目,依托上虞“母亲河”曹娥江,打造集观光、餐饮、会务等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游船。它整合了曹娥江“一江两岸”文旅资源,巧妙融入自然美景、人文历史与现代城建,开辟“水上唐诗路”“畅游未来城”南北两条航线,为市民游客提供行浸式水上观光体验,成功将其打造成为全省前列的水上夜游项目。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市场化运作形式举办的上虞首届氧气吉象音乐节,不仅让“青春之城”乐享潮流文旅,更吸引了全国近4万名乐迷到场观看,创下省内单日参与人数新高。这头音乐“吉象”,打开了上虞“新经济新业态”的更多可能性,带动旅游收入2.59亿元,取得同比增长30.15%的傲人成绩。延续去年的音乐狂欢,今年“五一”,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预计将再创各项纪录。

一款款惊艳迭出的“爆款”文旅精品,背后是上虞对文旅发展路径的深入思量与探索。近年来,上虞积极探索深化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优化改革供需对接方式,通过加快培育文旅新型消费业态,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更多“爆点”“爆款”“爆品”,促进文旅产品焕新升级,大力“引客入虞”。

为此,上虞重抓项目谋划建设,突出“抓项目就是抓大局、抓发展、抓未来”,以“千项万亿”文旅项目为龙头,抓细抓实文旅投资“双百”计划。去年,全区共有入库文旅项目29个,总投资预计达137.3亿元。“漫游娥江”、桃溪欢乐云谷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开放运营,皂李湖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项目、金科汤姆猫一站式度假目的地项目、英台·高端度假古建筑酒店等多个重点在谈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成功签约落地4个总投资超5.5亿元的文旅项目。

文脉赓续

激活文旅活力

上虞文旅的这通“红火”,根植于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是对其内在价值的再挖掘与再定义,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生产力要素,通过场景再造赋予文化资源新时代的生命力,将文化的“厚重感”转化为“参与感”,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共创者。

连日来,位于曹娥街道的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灯火通明,行浸式演艺项目《灯绘曹娥》正进行开街前的紧张排练。

演出以“孝”为核心,以“灯”为传续,以“一轴千年,越地画卷”的文化脉络,以先秦、汉唐、民国和当代为时间轴,围绕孝德、瓷源、东山、春晖、运河等文化主题,依托虞舜、曹娥、谢安、王羲之等文化名人,融合真人实景演绎和声光电技术,怀古赋今,使游客漫步于曹娥里·十三弄时,通过传说、诗词、碑刻、谜语、市井,深度体验上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曹娥里·十三弄历史文化街区以孝德文化为精神内核,充分融入运河文化、码头文化等特色文化,布局在地闪光区、文化高光区、温情时光区和闲适风光区四大片区,联动里直街,为游客带来从文化度假到市井生活,从精致生活到滨水休闲的不同游逛体验。

古城在重生,文脉在传承。昔日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如今重焕生机、熙熙攘攘,一条丰惠老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人文情怀和文旅资源。近年来,丰惠镇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古城全域复兴,古城风貌日趋完善,老街业态焕新出彩,一个个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创客落地创业,用新思维、新理念、新实践为古城发展注入活力。

“地域文化是上虞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上虞文旅的富矿和重要资源。借助青春力量,我们正推动地域文化的激活提能,赋能文旅发展。”上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全面推进“青春之城”建设的上虞,正致力打造地域特色文化高地,传承创新以“孝德、瓷源、东山、春晖”等四大文化为主体的“4+X”地域特色文化体系,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文博强区”“非遗传承”三大专项行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瓷源文化小镇

走进上浦镇瓷源文化小镇,可以触摸越窑青瓷的莹润,聆听千年龙窑的窑火故事,感叹上虞青瓷文化的悠久历史。建设曹娥江流域越窑青瓷基因库,举办上虞窑开窑活动,联合推动青瓷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瓷国寻根·越窑青瓷研学之旅”获评“全省博物馆优秀研学案例”……上虞以瓷源文化小镇为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瓷源文化传播新高地,并辐射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全面开花

绘就全域旅游

“原来我们卖的是风景,现在卖的是场景。”岭南乡党委书记朱嗣杰透露了覆卮山景区今年爆红的奥秘。景区新打造了东澄古村一号街,新开业了村口包子铺、字里行间、攒够一块钱就来、冰川下等一批爆款业态,3月单日接待游客突破3.5万人次,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

在隔壁的丁宅乡,桃花季系列活动特别引入《桃源深处有人家》手游元素,在古村搭建沉浸式主题集市,日均吸引3000余名年轻游客体验插花剪纸、手作美食。

乡镇文旅全面开花。道墟街道打造“古越胆剑地,江南威尼斯”江南古越文旅项目,将道墟老街、贺家池水系、称山景区、新屯南村等重要节点串点成线。永和镇深挖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谋划好红色文章,让红色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助力。长塘镇围绕“康乐小镇、富美长塘”目标,以“青春三态”培育为抓手,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项目孕育地、全域旅游TOD集散地、共同富裕乡村样板地。

上虞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把握“一切皆可文旅、文旅赋能一切”的时代机遇,上虞打造“文旅城”,实施“大文旅”发展战略,聚焦曹娥江、皂李湖、东山和孝德文化小镇、瓷源文化小镇、千年古镇丰惠等“一江一湖一山三镇”文旅布局,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加快推进“文旅+城市”建设,打响“一江两岸三城四季”文旅品牌。

为此,上虞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上虞“文旅+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突出项目撬动、品牌创建、节会造势,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持续的文旅活动正激活着上虞经济,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全域旅游人数881万人次,增速8.8%;累计接待过夜游人数423.6万人次,增速12.7%。

漫游娥江

“诗画曹娥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长三角(上虞)户外休闲旅游系列活动……上虞抓“跨界联手”,以打造旅游强区、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驱动,不断丰富“体育+旅游”“游戏+旅游”“演出+旅游”“影视+旅游”等新兴模式,释放出“文旅+百业”的巨大潜力,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消费场景,更成为促进消费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曹娥江畔青春奔涌,全域旅游品质跃升。去年以来,上虞上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雪花谷·隐山获评国家甲级民宿;上虞博物馆、晋生星片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丁宅乡获评省4A级景区镇,道墟街道、汤浦镇获评省3A级景区镇;大通农场创成省3A级采摘基地;果宝狂飙旅游驿站创成省一级旅游驿站;城市歌曲《愿你越过人间山水长》获第三届全省旅游歌曲大赛金奖……

文旅融合向未来,上虞将聚焦“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以推进“文旅+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构建全域发展新格局、提升文旅供给新品质、提升惠民服务新水平、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奋力谱写高水平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来源:潮新闻 孙良 袁伟江 张汉锋

(图片由朱胜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