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场聚会
能让机器狗、火箭筒、飞行器
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面孔
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那一定是
2050大会
4月25日,云栖小镇变身“未来实验室”,来自全球的科技青年、留学生、中小学生甚至摩托车手们,带着各自的热爱汇聚于此,共同开启这场科技版的“狂欢节”。
云栖小镇的广场上,一架通体红色的小型液体运载火箭静静躺在地上,成为最硬核的“迎宾装置”。火箭左侧,一群学生正拿着颜料在火箭筒上涂鸦,右侧则陈列着平移无人机、遥感卫星等航空航天设备,仿佛一场露天科技博物馆。
“杭州很美丽,这里的科技和文化氛围都很浓厚。”来自越南的国科大博士留学生恒雨第一次参加2050大会,也是第一次来杭州,“刚刚在云栖厅看到的360度环形屏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他举着手机兴奋向大家分享刚拍下的环形屏画面——Science期刊封面、卫星实拍图、《黑神话:悟空》手稿在巨幕上轮番播放。令他直呼:“太壮观了。”
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艾莎对此次“2050”之行也是充满期待。“我在这里了解到很多科技的前沿应用,我相信AI会引导着各行各业发展进步。”
此次2050大会,迎来了48位来自11个国家、27个研究所的留学生齐聚在此,近距离观察、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
“我们刻意打破了学科界限。”国科大国际学生团领队向记者介绍,“从人工智能到植物学,我们希望有一场不同学科之间跨国界的思维碰撞。”
为了让国际学生们能更直观、深刻地感受杭州的科技和文化魅力,团队还带领留学生们参观了西湖区企业云深处科技和《黑神话:悟空》美术特展。
台上,留学生们热情分享着各自的科技见解,从人工智能到太空探索,每一个话题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全神贯注地聆听,尽管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此刻,科技成为了他们共同的语言。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空间里,国籍与文化的差异已然消融,所有人都沉浸在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中。
五云厅内,2050学习节论坛正在上演最随性的知识碰撞。没有固定的座位安排,也没有严格的议程限制,十几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随意围坐在一起,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放眼望去,整个展厅里散布着数十个这样自发形成的小型讨论圈。
“2050的初衷是让年轻人因科技而相聚,但我们希望更进一步,让大家因热爱而持续。”自愿者司玉鑫介绍道,“所以我们发起了这个学习节,让学习回归兴趣本身,推动科技不断向前发展。这里没有人数限制,没有主题约束,不论年龄、背景,只要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除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团聚活动,学习节还将在26、27日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论坛和演讲,为参与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除了大学生、企业家、创业者,2050还吸引了一批充满好奇心的中小学生。穿着整齐校服的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各个展区间穿梭。
“我想来看看杭州最前沿的科技产品。”“我想知道AI怎么做到在一个小小的芯片里装下这么多东西的。”……来自云南大理的小学生们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新发现。他们天真的提问和惊叹,常常让周围的参展者会心一笑。
“我刚刚在草坪上看到一个可以带人的飞行器,平常看见的都是无人机,但是这个设备却能带人上天,感觉很有意思。”杭州育才中学七年级的张楚依同学说道。这次学校老师带了五十多位学生来参加大会,同学们认真聆听各种讲座,争相与各种高科技装置合影留念。
“空天梦幻·凝望星辰”论坛带领观众探索宇宙奥秘;101摩托车队的骑手们展示着科技与速度的完美结合;TGO足球赛则让科技精英们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大会第一天,各种精彩活动轮番上演。
但这只是开始,此次2050大会活动将持续到27号。全球首款涵道单人飞行器首飞表演、机器人方阵展示、载着赠送给小镇SAR卫星模型的新能源车从海南文昌跨越2050公里而来、四大主题展区也已准备就绪......接下来的两天,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探索。
据悉,“2050大会”由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与全球自愿者共同发起的有关科技和未来的非营利活动。以“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为愿景,“2050大会”致力于通过营造轻松、平等、包容、自由的线下会面活动氛围,让年青人站在聚光灯下,用年青人的方式谈创新、用年青人的方式看未来、用年青人的方式面对挑战。
自2018年首次在西湖区云栖小镇举办以来,来自全球近447个城市、说着不同语言、热爱不同科学和技术、怀揣着不同梦想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热爱荟聚云栖,分享、交流、碰撞各自的想法,使得2050变得更加多元和灿烂。
来源:美丽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