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小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湖州这样做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推动中小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湖州这样做

4月3日上午,湖州市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图源:湖州教育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今年以来,湖州市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围绕中小学体育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让更多孩子动起来、跑起来,培养“身体棒、能力强、素质好”的湖州学子。

把健康第一导向立起来

3月初,湖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中小学体育“湖九条”),从上好每日1节高质量的体育课、打造面向人人的体育赛事体系、加快提升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等9个方面,对硬件设施、课程创新、督导推进等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让“健康第一”理念落地落细。目前,全市中小学都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体树人、体教融合引领“五育并举”的良好态势正逐渐形成。

让校园体育运动活起来

在运动时间规划上各校因校制宜,积极推广大课间“运动套餐”模式和小课间“微运动+”策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中小学都在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近90%的小学、50%的初中开展了课间15分钟试点,96%的小学、55%的初中开展了每日1节体育课试点。在运动内容设计上推动“传统+地方”特色项目齐上阵,在引入武术、空竹、射箭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开展船拳、百叶龙等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打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特色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充分运用湖州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开展徒步远足、绿道骑行等运动,提升户外体育的“绿色”魅力。在运动条件保障上挖掘学校“金边银角”、楼上地下等可用空间,设置跳房子、数字连线等趣味游戏区域,打造“微操场”和“体育角”,把楼梯台阶变成“健康步道”,把边角空地变成“运动乐园”。截至目前,全市有26所学校配置AI设备赋能智慧体育,通过数据采集、即时反馈等手段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让体育赛事活动多起来

坚持体育赛事面向人人,积极建立常态化校园体育赛事机制,搭建“以班级为基础细胞、校级为主体网络、区县为梯队进阶、市级为展示引领”的四级体育赛事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参赛机会,都能体验到比赛的乐趣和魅力。今年,湖州市教育局将联合湖州市体育局开展散打、智力运动会等24场市级阳光体育竞赛,并在校园中推广“小场地、小分组、高频赛”的赛事组织模式,预计全年将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超2万场次。同时,坚持家校联动,打破校园围墙,主动邀请家长参与校园体育比赛,举办各类亲子运动会、“爸BA”篮球赛、体育文化节等赛事活动超500场次,合力构建“体育+家庭”协同育人新生态。

图源:湖州教育

下一步,湖州市教育局将持续探索具有湖州特色的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背后有汗、眼中有光。

一方面,持续推动中小学体育“湖九条”深入人心、落地见效,特别是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孩子的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家校社各方协同发力。

另一方面,加快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发展,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的基础上,加强提炼升华,将其打造成学校特色优势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全面打造具有湖州辨识度的体育工作特色品牌。

同时,要加强对体育课程开设、学生锻炼时长、课间活动成效、体质健康达标率等指标的督导评估,持续跟踪问效,有效提升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着力破解“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

图源:湖州教育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

作了回答

↓↓↓

问:刚才提到市教育局今年将联合市体育局开展24场市级阳光体育赛事,并在校园中推广“小场地、小分组、高频赛”的赛事组织模式。能否分享一下,实行这样的赛事模式是出于哪些考虑?

蒋立杰:市教育局联合市体育局开展的24场市级阳光体育赛事,与在校园中推广的“小场地、小分组、高频赛”模式是相辅相成、有机衔接的,形成了从校园基层到市级层面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赛事体系,持续推动我市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发展。

一方面,24场市级阳光体育赛事,搭建了高水平竞技平台,为全市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对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了引领作用。赛事活动在项目设置上既覆盖了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等传统项目,又安排了定向越野、啦啦操等新兴项目,在时间上贯穿全年,形成了从校园选拔到市级竞技的全链条培养选拔机制,预计全年参与学生将突破7000人次,较去年增长14%。

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校园内推开“小场地、小分组、高频赛”模式,从学生参与角度来看,极大地降低了参赛门槛,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热情。以往大型赛事因场地、参赛名额限制,学生的参与机会有限。如今,“小场地”的设计,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就能轻松参赛,有效缓解因场地陌生带来的紧张感。“小分组”的模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轻松收获成就感。如大课间30分钟可开展“三大球”小分组比赛,课间15分钟可在走廊进行跳绳、踢毽子小分组比赛。此外,高频次的赛事为学生提供大量锻炼机会,持续提升比赛技能与竞技水平。如有的学校开展每周一次班级篮球对抗赛,学生在反复竞赛中,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也培养了坚韧意志与团队精神。从学校体育工作角度来看,“小场地、小分组”无需大规模场地改造,能巧妙利用学校有限的场地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高频赛”促使体育活动常态化,学校可根据实际灵活调整比赛时间与项目,结合特色体育项目开展系列赛事,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与活动质量,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问:4月17日起,除游泳项目外,市区2025届初三中考体育测试将开始,考生及家长也很关注这次测试,请简单介绍下。

施晓红:关于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市区2025届初三中考体育满分为50分,其中平时成绩满分10分、现场专项测试成绩满分40分,均计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总分,也就是中考总分。现场专项测试分为4项,其中耐力类项目必测,即长跑(男生1000米或女生800米),另三项为选测,考生要从上肢类项目,即男生引体向上或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掷实心球,下肢综合类项目,即立定跳远、1分钟跳绳、游泳50米,球类项目,即篮球运球投篮、足球运球绕杆、排球垫球中分别选择1项进行测试。遵循“招生政策早知道”的原则,本届考生新增的球类选测项目,我们已在2022年发文告知,学校也在组织相关练习。

关于测试安排:中考体育选考游泳项目测试已于去年9月顺利完成,其他项目的第一次集中测试计划于2025年4月17日开始,计划到4月28日结束;第二次集中测试,主要是为上一次未拿到满分或需要补测的考生安排的,计划于5月10日到11日进行。各项目均采用电子化设备测试。

考虑到场地设施、日程安排等因素,经前期充分调研与准备,今年市区中考体育测试地点设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和镇海中学南浔分校。为满足广大考生适应考点的需求,近期,2所学校已在一定时间段内向考生开放,吴兴区考生请关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公众号信息,南浔区考生留意自己所在学校的通知,同时,要确保训练期间的运动安全。

在这里,也温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临近测试,每名初三孩子要做到劳逸结合,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状态应对。除了学校指导好考生外,湖州市教育考试中心微信公众号也会在考前推出相关提醒文章,请大家留意阅读。如还有其他疑问的,欢迎拨打考试中心咨询电话2030793。最后,祝考生们考试顺利、学业有成!

来源: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尹维、丁昊

制作: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