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村富”到“一片富” 台州片区组团建设美丽乡村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从“一村富”到“一片富” 台州片区组团建设美丽乡村

“寒山文体中心项目正式立项,这对后岸片区的发展是个利好消息!”3月31日,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驻村干部褚江鹏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相关图纸设计,预计今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后岸片区成立于2018年5月,是台州市率先探索片区组团发展的片区之一。

2019年11月8日,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台州市召开。会上,台州首创提出的片区组团经验得到省委高度肯定,被写入省委政策文件并在全省推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22年以来,台州市迭代推进“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1+X+Y)片区组团建设模式,推动乡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治理重塑,重点打造了玉环干江等多个试点片区。其中“大塔后多产业联动发展的片区组团”模式被写入今年省委1号文件中。

2024年,台州市以更高要求提升格局站位,将片区组团推进乡村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全国首创《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立法。今年3月28日,这部地方性法规经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

“这一全国首部关于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法治大礼’。”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钟真教授说,这对全国乡村振兴都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引领价值。

从“脏乱差”到美丽田园

——村庄环境大变样

石头墙、石板路、古民居……几百年来,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古村落犹如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安静伫立在深山里。

随着“千万工程”推进,黄岩区和同济大学合作,对乌岩头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与修复,其改造成果登上美国规划师杂志,入选全国“千万工程”七个典型案例之一。

在古村落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现场,项目执行经理潘杰说:“未来,游客将在此沉浸式体验古香古色的传统古村落。”

作为黄岩“演太双川金廊”美丽乡村示范带的一个点位,它见证着这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串联起宁溪、屿头两个乡镇“1个乡村振兴学院、2个高端休闲区块、3个优势产业基地、5个重点村”的蓬勃发展,并以集团化运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供需互补,共同构成西部养生休闲精品片区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区里修订了《黄岩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并设立专班,项目竞赛,挂图作战,确保片区建设顺利完成。”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科负责人林再华说。

借力“千万工程”东风改变村貌的不仅是乌岩头村,临海市江南街道香年溪的沿岸村庄也是受益者。

香年溪全长30多公里,蜿蜒如一条银链,串起岙底罗、上马、假山下、垟路、宿仙、小溪6个行政村。其中岙底罗村、上马村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古村落。

昔日,这6个临水村落普遍面临年轻人外流、产业缺乏、基础落后等“空心化”问题。

2022年5月,临海市启动“江南·溪望谷”浙江沿溪乡村共富示范带建设,曾经沉寂的乡村,像春水一般荡漾出蓬勃生机。2023年9月,江南·溪望谷试运营,截至目前,累计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近1亿元,沿溪各村集体年收入均超100万元。

因地制宜吃上“旅游饭”

——村民过上好日子

后岸村原先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山村,随着石矿开采,身患“石肺病”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脏乱差”问题突出。

2007年以来,后岸村党员干部带领广大村民从卖石板转向卖风景,向好生态要效益,吃上了“旅游饭”。

后岸富了,周边村开始竞相效仿。“如果村村各自为战,会陷入恶性竞争。”后岸村党总支书记陈文云认为,只有抱团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党建联建指引下,一个以后岸村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的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应运而生。2024年,后岸片区累计接待游客170多万人次,农文旅总收入超1.3亿元,7个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94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5.7万元。

产业发展,规划是先导。

台州市先后出台《台州市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评估认定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提出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为本,探索打造片区组团共富新模式。

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是高山渔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便难以靠出海捕鱼挣到钱,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谋生。

2018年,上栈头村“两委”班子采取村集体占51%+村民集资占49%的股份众筹制,投入700多万元成立强村公司,建成全省首座滨海玻璃吊桥,并实施项目收益滚动再投入机制,陆续开发了天空之境等项目,目前累计分红5次,村集体、村民累计分红1000万元。

如今,以上栈头村为典型的玉环市干江镇全镇域推进片区组团式发展。去年,该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达93.3%,50万元以上的达86.67%,可支配收入9.28万元,增长10.9%。

用村规民约赋能乡村治理

——善治共建促和美

漫步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印上多彩的图案,房前屋后的绿植生机盎然,村民自办的民宿各具特色。

富起来的村民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村里把“积分制”列入乡村治理工作,以“小积分”汇聚乡村治理“大能量”。

村民陈鸿志说:“对于村里培育文明乡风等工作,我都主动参与,能用积分兑换垃圾袋等生活用品,很实用也很开心。”

乡风文明让移风易俗由繁到简,以上叶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各村,片区组团带动节俭办事树新风。

搭建管理平台,出台《婚丧事简办制度》,实行婚丧申报制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在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方面取得积极成效,高迁村还被评为婚俗改革试点村……

“潘家小镇”片区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由9个普通的小山村串联而成,20年间,在“千万工程”指引下,打造了村村差异化的特色片区,实现从“空心”到“振兴”的华丽转身。

富裕起来的片区各村把村庄整治和美丽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不挖山、不毁林、不填河、不改渠、不偷排等“五不”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并建立“门前五包”制度,让村庄的颜值越来越秀美。

针对农家乐经营难题,在初期订单不足时,统一分配客源,确保人人有钱赚;随着客流增多,又变“分配制”为“协作制”。

“在我们村,每届村‘两委’班子都以身作则。遇风险困难,党员干部抢先干;项目成功,主动让利村民,这已成自觉行动。”岩下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礼毅说。

当前,全市片区组团建设美丽乡村模式,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覆盖市域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精品片区30个、省级共富示范带5条,打造改革重点片区9个、核心片区3个。

来源:台州发布

作者:朱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