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区 临平何以乘风破浪?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区 临平何以乘风破浪?

“过去一年,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3月11日上午,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动员部署会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

短短2小时的会议,信息量十足。从论成果到求分享,从广交流到立目标,把主攻方向、责任归属分得清清楚楚,把手法、步法、打法道得明明白白。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问题——

一是自问,强大信心源自何处?

探寻答案,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区域的文化,是历经岁月悠悠沉淀与持续不懈积累的结晶,且这种积累从未有片刻停歇。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自古以来,临平山川形胜,文脉绵长。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超山文化三大文化交相辉映。同时,古运河舟楫往来荡出的宋韵文化、市井烟火催生的古镇文化、搏击水患留下的古海塘文化,也熠熠生辉。此外,临平还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亮相春晚的临平滚灯、独特的丝绸文化、传统的民俗活动……见证着区域文化变迁,也滋养了临平人民勤劳智慧、开放包容的性格特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N”文化底蕴。这便是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转眼望向新时代,近年来,临平区以“大运河”为核心,全面开启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县),圆满完成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62处文化设施的建设任务,实现文化服务的全覆盖,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系统规划打造“古今运河”文化地标集群,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临平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荣誉,姚虞琴纪念馆、俞樾纪念馆获评省级乡村博物馆,临平古海塘博物馆的落成开馆,文化地标群落相继崛起。

临平古海塘文化公园

同时,临平还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抢抓大视听产业的发展机遇,构建了微短剧产业“513”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微短剧产业高地。“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被纳入省级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吸引了近400个剧组进场拍摄。同时,以朱炳仁·铜、楠宋瓷业等文化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内,一剧组正在拍摄微短剧

二是叩问,实现目标有何支撑?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上月,浙江省委、杭州市委先后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聚焦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在此背景下,临平区明确2027、2030、2035年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加快建设成为溯源铸魂传播标杆地、文化双创攀峰示范地、人文经济发展新高地、社会文明风尚样板地、国际文化交流集聚地。

在宏伟蓝图之下,临平如何提升自身文化地位,擦亮文化品牌?硬支撑,正落在实处。

过去一年,临平思想政治引领力更出色。 积极打造“共富青年说”网络理论传播、“主播上线啦”“临平好声音”等特色品牌,各类宣讲覆盖受众达5.2万人次。此外,“浙江有礼·和润临平”文明实践活动也精彩纷呈,通过举办各类文明礼仪培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引导市民树立文明新风尚。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还推动理论学习更重实效、理论传播更显鲜活、理论阐释更聚人心。

上海富悦集团·杭州平行世界项目效果图

过去一年,临平文化旅游驱动力更强劲。 总投资60亿元“平行世界”文旅综合体开工建设,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并引进了天浩盛世、点众科技、容量科技等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在临平落地,推动大视听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临平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县)。

过去一年,临平文化交流传播力更广泛。 蛇年春晚,临平滚灯精彩亮相,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临平造”海外传播共同体强势引领“千企出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临平产品走向世界。此外,全年在各级主流媒体的发稿超8000篇次,浏览量突破6亿,区融媒体中心位列全省广电新媒体新闻协作区(县、市)首位。

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三是追问,开创新局如何发力?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但同样可以展现出“硬核”的力量。大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成“五个地”的战略目标来推进各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还需要进行追问,实现目标如何发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025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锚定“坚如磐石、生机勃勃、话语响亮”发力。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临平区“古今运河”市民大讲堂主讲

坚如磐石,根本在“稳”。 就是要在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力上取得新突破,统筹抓好“主旋律”学习、宣传、阐释等方面工作,努力打造溯源铸魂传播标杆地。在重实效的同时讲鲜活、聚人心,用好“共富青年说”网络理论传播、“古今运河”市民大讲堂等载体,建强用好浙江省大运河研究院临平中心、临平学研究中心,深化俞樾、何思敬、钟化民等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以“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临平精神汇聚人心、增进共识,不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同时,做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体化推进,培育建设成为社会文明风尚样板地。

生机勃勃,关键在“活”。 就是要加强工作理念、话语方式、传播手段创新,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首先以古今对话塑造文化发展新范式,守好文物保护防线、激活非遗产业生态、创新文化空间运营管理,打造文化双创攀峰示范地。更要围绕“文化+科技”方向,构建“平台+企业+产品+品牌”文化产业体系,也要在提升文化旅游驱动力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三区”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平行世界”项目、方兴渡等“轻休闲”“微度假”文旅产品落地激活,深化“文化+百业”“百业+旅游”,加快打造人文经济发展新高地。

临平“好声音”宣讲员分享非遗传承制作、带领村民共富的故事

话语响亮,重点在“广”。 就是要抢占制高点,扩大覆盖面,形成与高水平文化强区相匹配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国际文化交流集聚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唱响临平好声音、传递临平好故事。其一,要提升媒体影响力,紧扣重要时点、重大盛事、重点议题,精心打造一批亮点纷呈、分量十足、温情满满、贴近民生的深度报道;其二,要强化海外传播力。深化“1+1+N”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构建,缔造“千企出海·临平造”海外传播联盟,搭建海内外人文交流的桥梁与基地,助力视听产业扬帆远航,驰骋国际舞台。

文化似水,润物无声;文明如潮,弦歌浩荡。

面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宣传工作如何推陈出新;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思潮,思想工作如何守正创新;面对探索示范先行的时代使命,文化工作如何破题开新……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的新征程中,临平不断向内发问,让行动去说话、致广大尽精微、步步逼近完美,并留下“我们应当行!我们必须行!”的铿锵之声,逐一破解难题,让文化的力量照亮前行的每一步,书写属于临平的辉煌篇章!

来源丨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丨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