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泛新漪 产业融合涌春潮——写在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千年文脉泛新漪 产业融合涌春潮——写在临平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柔和的阳光洒在古朴的广济桥上,大运河的波光里辉映着千年文脉的倒影;明亮的聚光灯在“临影厂”次第亮起,微短剧剧组正在忙碌;迈入临平博物馆,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脉络;走进临平大剧院,聆听一场曼妙的音乐会……这些生动场景如同片片文化拼图,汇成临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美好长卷。

2024年,是临平区新一轮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的开局之年,也是临平区文化繁荣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突破的一年。这一年,临平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奋力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绘就了临平文化发展新气象、新面貌。

聚力凝心铸魂

筑牢坚实理论根基

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学践悟“两个结合”理论精髓,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思想之旗引领文化自信,为强国复兴凝聚真理伟力与精神动能。

临平区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传播一体化推进机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贝达药业的批示“当好科技人才的娘家人”、调研新宇村提出“高效生态农业”及多次倡导胡庆余堂“戒欺文化”等主题,临平区着重研究溯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临平溯源、临平足迹和临平实践。

2024年,开展《长三角高等教育助力杭州临平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等重点课题5项,《临平区加快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研究》等常规课题51项。2025年,将继续加强系列课题研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一体化,形成一批具有临平辨识度的课题研究成果、融媒传播产品。

赓续历史文脉

在保护传承中创新

依水而居、因河而兴。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临平人,如今,临平持续开展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上塘河宋韵文化带建设,让千年大运河,真正活成了“流动的史诗”。

临平古海塘文化公园

通过系统规划打造“古今运河”文化地标集群,一个个文化点位在临平的地图上串珠成链,历史在传承中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临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殊荣,姚虞琴纪念馆、俞樾纪念馆获评省级乡村博物馆,临平古海塘博物馆的落成开馆更是填补了临平区在海塘文化展示上的空白,它与临平山历史文化陈列馆、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临平造”品牌传播中心等重要文化地标极大提升了临平区的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临平区“古今运河”市民大讲堂主讲

同时,我区重磅推出了“古今运河”市民大讲堂系列活动,开展第三届俞樾文化座谈会、长三角高等教育助力杭州临平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连续三届举办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组织大运河沿线8省市、50余家古镇,成立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研究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研究成果转化,聘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等一批知名专家,担任大运河文化总顾问,与复旦大学等高校、与新华社等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成立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临平中心、临平区大运河(超山)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临平简史》《宋韵临平叙事》《大运来临——临平运河叙事》《古海塘行走记》等著作,推出《走向共富的足音》等系列理论成果,形成文献集成、通史、丛书、研究报告“四位一体”的大运河文化研究体系。

抢抓产业风口

激活数字文化新动能

2025年,是临平数智城起势成型之年。临平对于大力推进“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打响算力小镇“低空算港”“中国数谷·临平”品牌,提升发展半导体、IVD产业园,谋划打造机器人产业园等方面做出了更为锐意进取的布局,兼具硬核科技和人文关怀的春潮,正在这片大地上涌动着。

杭州市首条进入校园的B-C综合消费级无人机物流航线试飞成功

前不久,算力小镇企业“智诊科技”发布了一款医疗AI大模型,让大家把“超级医生”装进口袋,它可以可实现长期记忆的精准信息回溯,标志着中国医疗AI技术的又一次飞跃。相隔不远,另一家企业“星物种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已经进入上市前的最后测试阶段,作为国内首创的具身智能空间清洁机器人,它将顶尖的场景算法与空间完美结合,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公共环境服务的新标杆。让我们将视角拉得更远:以全国青年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青年创客为核心的创业创新高地的中国青创中心项目顺利结顶,即将在9月竣工交付;“无人机外卖员”将临平银泰inPARK潮流街区的外卖送至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的学生手中……在这里,科技与文化碰撞激荡出无限可能。

大视听产业亦是“文化+科技”的典型代表,是数字文化产业中十分前沿且活跃的组成部分。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块小屏幕、一个遥控器、一个产业基地,意味着一大片新的“蓝海”。

微短剧剧组在临影厂拍摄

临平抢抓大视听产业的发展机遇,构建了微短剧产业“513”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微短剧产业高地。“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被纳入省级大视听产业重点项目,吸引了超400个剧组进场拍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临平成功举办,发布了《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繁星指数”第二期评测成果报告》等多项行业权威报告,“全国微短剧名城”的IP影响力日益增强。同时,我区以朱炳仁·铜、楠宋瓷业、构美科技等文化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并成功引进了长鹰影视、天浩盛世、点众科技等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临平通过“一基地、一政策、一基金、一大会、一计划、三中心”的“513”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大视听产业高地,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挖掘项目服务深度,着力打造微短剧名城。

电视剧《天下长河》荣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土壤肥沃,加之阳光雨露,2024年,我区文艺精品结出了累累硕果:电视剧《天下长河》荣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谍战剧《暗夜与黎明》、现代剧《梦想城》、都市剧《时光正好》等影视作品相继登陆央视一套、央视八套及各大卫视,并在多个头部网络平台热播。同时,我区积极推动“微短剧+”与红色文化、非遗、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心策划创作的《赵小姐的日记》《水韵风情梦塘栖》《南风知君意》等主题精品微短剧连续三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目录,并在多个海内外平台上线热播。根据徐则臣同名小说创作的话剧《北上》也在国家话剧院圆满首演,讲述了跨越百年的大运河史诗。2025年,《北上》将开启全国巡演,还有影视剧《掌心》等一批影视作品登陆荧屏。“微短剧+”赋能着千行百业,围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非遗”“跟着微短剧学经典”等主题,一批具有引领时代、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重点精品微短剧持续涌现,共同辉映着临平“品质城区”的文化气质。

深耕文旅融合

打造全域发展新图景

临平银泰inPARK

时尚潮流涌动的临平,诞生了“文化+时尚”的新生态。在这里,万达广场、银泰inPARK潮流街区、银泰城购物中心、临平大剧院、临平造品牌馆等文化消费地标纷纷崛起。2024年12月,全新亮相的临平万达广场汇聚了190余个品牌业态和22家主力店,开业当日便以15万的客流荣登热搜榜。银泰inPARK潮流街区则以景观地标型商业综合体为特色,着力打造集“演艺策展+社群聚会+品质生活”为一体的潮流文化社交生态圈。

为了进一步擦亮文旅名片,临平还推出多条精品游线,吸引广大游客遍览名山名湖名镇风光,漫步大运河绿道,打卡时尚智造新场景,体验非遗美食,在各个不同场景中感受临平的独特魅力。

艺尚音乐节首场演出“摇滚不败”音乐会在杭州临平大剧院户外空中舞台演出

同时,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临平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去年,临平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艺尚音乐节、超山梅花季、鱼羊美食季等50余场全国全省性主题活动及千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们在运河畔尽享美好生活。

2024年,临平区提出打造“1+1+N”赛事之区,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赛事活动,建设“世界空手道赛事名城”和浙江省“足球赛事之城”,全年共举办了涵盖洲际、国家级的重磅体育赛事70余场。2024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2024年全国青少年空手道U系列赛、2024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中国足协杯、香港明星足球队浙江行等赛事活动让观众大饱眼福、纷纷点赞。

2025年,临平将举办2025世空联K1超级联赛杭州站、亚洲空手道青少年公开赛暨训练营、全国青少年空手道U系列赛(临平站)以及承办中国足协女子足球超级联赛(浙江赛区)、中国足协男子五人制足球足球超级联赛(杭州赛区)、中国足协女子五人制足球联赛等重点赛事,预计全年举办赛事活动600场以上,惠及市民群众30万人次,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同时,以赛事为平台,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强化“以赛营城”,构建“体育+”产业生态。

文化服务惠民

增强群众幸福感

书香氤氲,涵养着这方土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在风景秀丽的乡村中,坐落着一座座窗明几净的临品书坊,这些静谧雅致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心灵在忙碌的生活中回归静谧恬适。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推进过程中,我区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县),圆满完成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62处文化设施的建设任务,实现文化服务的全覆盖。

同时,我区大力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出台《关于临平区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文润乡村行动”的实施意见》,乡村文化理事会实现全覆盖,以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为核心,深入打造“八个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整合吸纳文艺爱好者、村干部、村民代表等本村文化资源及高校专家、大学生文艺爱好者等村外文化资源共560余人,培育群众性文艺团队1100余支,形成创新“文化特派员+文化理事会+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企业+文化社会组织”的“五位一体”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在文化特派员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开展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嫁接浙江省博物馆、杭州爱乐乐团、杭州新青年歌舞团以及其他省市单位、高校、企业的优质师资力量及资源,举办“红船从‘浙’里起航——革命文物走进乡村”主题展览、“共建临理宣讲+共奏时代弦歌”理论宣讲交流暨乡村研学活动等音乐、书法、曲艺、非遗传承等群众性、公益性文化活动;创新打造“乡村文化学堂”,推进运河街道新宇村乡村音乐学院、临平街道桂芳桥社区“樾”享生活系列精品文化课、乔司街道良熟村“艺上·良熟”书画院等“乡村文化学堂”建设,在美丽乡村里谱写更悠扬、更绚丽的文化组曲。

传播城市形象

远扬“临平声音”

2024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弘扬时代主旋律、壮大媒体融合传播矩阵、传播城市形象品牌,擦亮了临平的奋进底色。

《人民日报》多次报道临平好人好事,受全网关注

聚焦重大主题,临平的声场持续扩大。在各级主流媒体共刊发新闻稿件1.5万余篇,浏览量超3亿。特别是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家级重点平台,刊登(播)《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等主题报道共计20余篇;联动主流媒体及自媒体账号,#超山梅花绽放、#临平半程马拉松等30多个话题频登新浪热搜,全网总阅读量达1.5亿。临平造“英俑”行李箱传播全网总阅读量破亿。

临平海外官方社交账号“Linping, Hangzhou”

在国际传播上,临平区第一批成立临平区国际传播中心,与杭州国际传播中心共建首个城市跨境融媒传播平台“临平造”海外传播共同体,组织“千企出海”海外传播行动实现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的双向赋能。

站在大运河与时代浪潮交汇的崭新起点,临平全区上下将持续深化“八项工程”,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区,共同书写临平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为临平“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强劲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文化支撑。

来源丨临平区委宣传部 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陈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