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总量3355.67亿元 余杭蝉联“浙江经济第一区”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GDP总量3355.67亿元 余杭蝉联“浙江经济第一区”

1月22日,随着浙江省各区县市经济成绩浮出水面,“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区成功守擂,持续稳居第一。

GDP总量3355.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0%;财政总收入803.4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28亿元。不仅主要经济数据全面“霸榜”第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财政总收入超800亿元的区(县市)。

余杭并非第一次拔得头筹,这一次的“含金量”却格外值得关注。2021年,“原余杭区”经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分为现在的余杭区与临平区,借此机遇,余杭以拼搏之姿实现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跨越,三年之后的今天,已全面超越“原余杭区”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

扬长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余杭的经济韧性与发展得益于“枝繁叶茂”的创新企业,得益于各行各业的拼搏奉献,也得益于余杭对树苗们的悉心浇灌。

记者注意到,在余杭区年年新增的企业中,科技型企业正占据不容忽视的比例,越来越多的科创动能选择落户余杭。去年,余杭竞逐未来、奋力抢抓新风口,一年里连续召开三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聚集,蓬勃发展。在每季度集中签约落户余杭的大项目中,相关领域的头部、总部企业、国央企等也格外青睐余杭。

企业要成长。余杭迭代更新并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20条”“低空经济18条”“机器人产业15条”等黄金政策集成落地、直达快享,大力实施“玉鸟计划”,及时回应企业和人才关切、靶向化解“燃眉之急”,为企业快速发展“添一把火”,全区人才总量突破45万。去年,余杭区新开通多条低空配送航线,迅蚁科技的无人机为市民配送热腾腾的外卖,成为新消费领域的一道风景线。

企业要出海。余杭深入推动“余商出海”行动,去年以来组织企业团组26个,获得意向订单超120亿元。同时,加快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全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相关案例入选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

企业要做“领头羊”。余杭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做精做强。2025年初,浙江省A股IPO迎“开门红”,登陆科创板的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就来自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截至目前,余杭上市公司已达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也突破3000家,居全省第一。

创新的“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发展贡献“源动力”。

依托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余杭成功签约落地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攻关集成电路领域的前沿关键技术,成为创新成果的“孵化器”。团队开发制造的全球首款128Kb SOT-MRAM芯片,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望为存储器市场带来革命性突破。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方面,实验室培育的致真精密仪器公司,已经落地余杭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超1000万元。

此外,余杭还坐拥浙江4/10的省实验室。去年,全省首个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项目初步建成,广州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相关机构获批成立,国家工信部长三角火炬颠覆性技术转化孵化中心签约落户,加快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的余杭,夯实科创力量的发展步伐越走越稳。

(杭州超重力场)

奋进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

余杭是典型的服务业大区,在其经济结构中,服务业一直是“顶梁柱”般的存在,占超过8成的分量,这跟余杭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密切相关。这里不仅是阿里巴巴全球总部的扎根地,近年来还齐聚“淘抖快”三大电商产业平台,多个头部MCN机构,织就了体量庞大的线上商业网。

“在余杭,很多重点企业比如‘阿里系’‘抖音系’都属于服务业,同时绝大部分也贡献于规上信息软件业。在龙头企业的增长带动下,余杭区规上信息软件业的营收保持两位数增幅。”余杭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5月,坐落于未来科技城的阿里巴巴杭州全球总部(西溪C区)正式启用,余杭不断强化跟龙头企业的战略牵手,护航40余家阿里系等相关企业落地回归,“抖音系”“遥望系”“快手系”企业矩阵不断壮大。

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牵引之外,还多了一批实力强劲的中腰部企业,涌现了一批如玩心不止、vivo等营收超十亿以上的知名企业。当下,余杭还在持续壮大数字经济腰部企业矩阵,培育更多企业进入“营收百亿千亿俱乐部”。

放眼余杭,30万余家市场主体千帆竞发,活力涌流,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和增量连续三年位居杭州第一。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审批科科长何赛飞告诉记者,2021年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之时,“原余杭区”的市场主体数大致也是30万家。分区之后,大约是18万家,如今余杭区的市场主体总量也已经重新达到原来的量级。

“在余杭区,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发出200多张营业执照。”何赛飞说,新增企业中,有大量的电商等服务业产业,同时,文创、科技企业也加速涌现,余杭不断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与一骑绝尘的服务业相比,余杭区的工业经济也许算不上“区域招牌”,但近年来一直稳中有进,带来不少惊喜。去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82.19亿元,增长4.5%。这跟余杭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去年,余杭成功落地全省唯一“未来工厂推广中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

余杭曾从一个传统农业县跨越发展而来,如今农业生产依然保持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余杭区已连续6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

奔腾

三驾马车跑得兴旺

去年,余杭区的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蹄疾步稳奋力向前,带动全区经济红火兴旺。

2024年,消费很忙,打开手机里的各类app页面,以旧换新的优惠政策无处不在,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余杭抓住国家政策契机,在全省首发启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拉动家电(智能家居)、汽车领域消费超50亿元;发放区级各类消费补贴、消费券超1.3亿元。

从春节元宵、中秋国庆、到“双十一”等重要节点,“乐购新春消费季”“余你相约请你逛街”“完美生活嘉年华”等超80场的促销活动热闹不落幕,销售额达30亿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网络零售额达3309.18亿元,总量持续位居全市第一。

2024年,出口很忙。余杭企业正掀起新一轮蔚为壮观的出海浪潮,出口实现19.8%的高位增长。余杭区商务局外贸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余杭外贸企业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出口额500-2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达百余家,新业态企业拉动效益明显,在机电产品出口靠前的同时,高新产品、化工医药、纺织品、家具休闲用品百花齐放,跨境电商出口成为全区外贸新增长点。

“以菜鸟为代表的全球外贸物流网络加快布局,菜鸟物流配送服务已经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天有超500万跨境包裹在运往世界各地。此外,华立集团的境外园区也不断带动出口,中国外贸家等B2B平台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流程服务。”该负责人说,喜人形势下,去年余杭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537.3亿元,增长21.2%,其中出口499.12亿元,增长19.8%,进口38.14亿元,增长43.6%。

2024年,投资也很忙。政府与企业投资的“大好高”项目成为经济稳进的压舱石,余杭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破1000亿元,实现正增长。去年,余杭区加快建设步伐,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的23个项目全部开工,为后续高质量发展蓄足燃料。

在越来越具活力的经济蓝海中,余杭将继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气魄在高原之上再建高峰。(通讯员 徐颖 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