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能不能放下手机多陪伴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这个寒假能不能放下手机多陪伴

再过不到20天,就是农历春节了。

春运的临客已经开行,不少家庭置办起年货,大学生们也陆续进入了期末周……这一切都像响起归家讯号。

这两天,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后台收到了一条特殊留言:马上就放寒假了,习惯了在学校宿舍靠“电子榨菜”下饭,突然想到回家过年,又期待又有些不知所措。

春节回家,可别再被手机硬控了,是不是可以放下手机多陪伴,是不是可以认认真真看看父母,和他们一起做饭聊天一起出门转转?

写下这条留言的是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大二学生吴济安:“能不能在寒假里,号召大家放下手机多陪伴家人和亲友?”

和吴济安有一样想法的,还有他的几位学长学姐。

手机已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有时聚餐也放不下

“上大学之后,使用手机的频率高了,时长也长了。”摄影系大三学生黄严,日均使用手机的时间约8小时,其中一半时间是用微信,剩下的刷抖音、小红书、B站等。“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路、吃饭也会下意识掏出手机。”黄严坦言,放不下手机是很多同龄人共同的特点。

“如果出门上课时把手机落在宿舍,哪怕冒着上课迟到的风险,我也要回去拿的。”广播电视专业大三学生钱伟俊说,智能手机时代,手机除了基本通讯外,有娱乐和工作属性。从手机使用上来说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之分。但过度被手机硬控不是一件好事:“几个朋友聚餐,饭桌上大家也会玩手机,刷热门电视剧,或者无意识打开小视频就这么刷了起来。”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让人错过生活中一些比较重要、有意义的瞬间。

黄严说,习惯了线上社交,现实中与人面对面坐着有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总是低头看手机,好像很久没有抬头看看天了。”

“读高中时,家里禁止我用智能手机。现在,用手机不再受限,我却越来越觉得要学会放下手机。”黄严告诉记者,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她发现离家上大学之后,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其实并不多:“父母鬓角长出了白发,爷爷奶奶一天天变老,这个寒假我想放下手机,用更多时间陪陪他们。”

黄严回想起,有一次寒假回家,一大家子人难得聚在一起围着圆桌吃饭。她又习惯性地拿出手机,和同学聊天。这时候,家里长辈不高兴了:“我妈妈当场就批评了我,说我这样不礼貌,我当时觉得不至于吧。”

坐在对面显得有些无措的外公外婆让黄严有些惊讶。

“爸妈辈的都在互相敬酒,聊工作,谈生活,老人插不上话,只是愣愣地坐着。”黄严突然觉得,外公外婆有点被“置之事外”的感觉。

那次的团圆饭,她和表姐们最后都放下手机。“我拍了拍外公的肩膀,他脸上的无措立刻消失,变成了笑。”她说,那一次短暂的陪伴,她早已忘记了跟老人们聊了啥,但那份亲情的感动,现在还记得。

“我们可以在手机上与天涯海角的朋友道一声祝福,却似乎没有勇气和身边的长辈说一声‘新年快乐’。”黄严说,也许真的放下了手机,说出了那句祝福,会很不一样。

放下手机多陪伴

和父母一起逛街做饭,也多看看家乡变化

学摄影的吴济安说他不是一个重度手机使用者。“我不刷短视频,也不太玩手机游戏,除了日常的社交,手机主要是我的拍摄和剪辑工具。”

吴济安的老家在广东茂名一个小镇上,大一寒假,他把胶片相机带回了老家。除夕那天,他跟着妈妈去小镇菜场买菜,记录下了菜场里写春联的大爷。又在家里准备年夜饭时,拍下了妈妈下地割菜的瞬间,还给家人拍了全家福。

去年春节,吴济安用相机拍下的妈妈。受访者提供

去年春节,吴济安用相机拍下的家乡小镇。受访者提供

“那个寒假,我除了接电话,很少用手机。”他说,寒假包含春节,春节是一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相聚时刻:“这种时候就不要整天把手机搞身边寸步不离了,珍惜难能可贵的相聚吧。”

“我们家过年很忙很热闹的,亲戚都是到我家来过年的,气氛很好,老底子习俗也多。”广播电视专业大三学生陈曦说,团聚的饭桌上,放下手机是对家人亲友尊重和爱的表现:“除非有非常紧急的事情要处理,其他时候都可以暂时放下工作和学习。”

而黄严已经做了决定:今年回家过年,非必要她会把手机放远一点:“年夜饭我准备坐在爷爷奶奶旁,还要第一个带头,把手机放一边。”

你是不是也是一整天被手机硬控?

你有多久没有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孩子家人了?

手机依赖这件事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晒出你的看法。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谢春晖 金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