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下议事
当前,浙江上下正全力奋战,加快缩小“三大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市余杭区在近日召开区委全会,以“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部署2025年要打好的“六仗”。其中之一,就是打好缩小“三大差距”持久仗。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余杭不断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集众智、促实干,不断拓宽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通道,不断推进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刚刚过去的2024年,余杭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达到200万元及以上;从2021年到2023年,城乡收入倍差也从1.58下降到1.53,居省市最优行列。
2025年新年伊始,记者再次走进余杭绿水青山间,探寻“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实践。
径山脚下的小古城村,因坐落省级文保小古城遗址而得名。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国荣说,小古城村是“跑着”进入2025年的。
小古城村已经“奔跑”了20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3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1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6379元增加到54380元。
“2024年两项收入数据还没出来,但肯定是新高!”1月2日,2025年第一个工作日,林国荣就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村口的大樟树下围坐,议一议新年新发展,大家都信心满满。
大樟树的一条枝干上,挂着“樟树下议事”的木牌。“这是我们‘奔跑’的源动力。”村民们指着木牌说,一句嘱托,为小山村带来了“蝶变”。
2005年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小古城村调研时,嘱咐当地“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好三农”。
20年来,从“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小古城村探索并深化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形成“樟树下议事”品牌。
小到沟渠填埋、大到土地流转……20年来,村里的大事小情,村民们都会聚拢在大樟树下议一议,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前进的共识——
只用了21天,钱三组27户村民降了围墙、打开心墙;村企民三方协作,4.2公里环线绿道串起全域景区旅游发展共同体;联合周边漕桥、潘板、求是三村和桥头社区,打造“小古城乡村新社区”,联合成立强村公司“古城控股”……
沿着“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路子,小古城村成了远近皆知的“绿富美”。以此为起点,径山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所有村社因地制宜,全面拓展协商民主渠道。
除小古城村“樟树下议事”外,四岭村“兰坪议事”、径山村“555”议事机制、前溪村“百步答疑”、绿景村“开放性议事会”等村级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品牌在径山镇遍地开花。
眼下,径山镇锚定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标杆地”,以高质量基层治理实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域遍开花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全域因地制宜、遍地开花,成为余杭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
有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村民参与村里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
2024年,因为红土网球场、波浪骑行道等及各种赛事,余杭东部的良渚街道新港村“火”出圈。与体育产业结缘,新港村靠的就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几年前,新港村“减”去了影响生态的“低小散”企业。但因地处良渚遗址保护区,产业规划和用地规范有着严格要求,要“加”什么产业成了难题。这时,村民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良渚街道和新港村调研走访、开座谈会收集村民们的诉求、意见。
最终,结合保护实际和村民意见,新港村开启一项全新的探索——发展体育产业,建起足球场、篮球场等。4年多来,新港村承办了包含国家级橄榄球比赛、飞盘公开赛等在内的近700场赛事,接待超 50万人次。
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的主体更多元了。
距小古城村不远的黄湖镇青山村,近年来吸引百余位设计师、漫画家、手工艺者等常驻,融合新老村民共同打造了“艺启共富坊”,2024年入选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
黄湖镇、青山村坚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和由新村民成立的“青山同心荟”开展民主协商议事。三方每个月开会,商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之策。
在“新村民”的支持下,青山村吸引融设计图书馆、西湖绸伞、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20余个艺术产业项目入驻,形成以美学教育、非遗手工艺研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成为杭州近郊的“网红村”。2024年,青山村经营性收入达到360万元,集体收入940余万元。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引领下,区域间以协商为基础形成发展合力。
在余杭街道牵线下,辖区苕溪以北8个村平等协商,联合打造“禹上稻乡”项目,发挥“聚耀禹航”党建联建作用,以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为路径,拓宽乡村振兴之路。八村联合竞得苕溪以南一村村级留用地,首创九村联合开发建设8万平方米综合体,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后每村可获得1亿元资产和300万元/年现金收入。
山城协作曲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正在更广的维度彰显出伟力。
当前,余杭正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作为新中心核心区的未来科技城,集聚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而西部山区五镇——瓶窑、径山、黄湖、鸬鸟和百丈,经济发展相对偏弱。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余杭不断深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时代内涵,创新构建“1+5”山城协作机制,加快推进西部富美。
3年多来,“1+5”山城协作不断深化,山与城的距离越来越近,城乡产业协同愈加顺畅。西部乡村充分挖掘“土特产”资源,打造“禹上七彩虹”产业链党建联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拔地而起,着力把产业链布局到乡村,把产业收益带给农民。
通过“1+5”山城协作,主营一次性内窥镜的杭州莱恩瑟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从未来科技城整体搬迁至瓶窑镇。“瓶窑镇为我们提供了足足15亩的办公场地,有效解决了原先场地受限的问题。”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财务总监张小钻说,这为企业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而鸬鸟汇林双创园是鸬鸟镇聚力打造的以“农创+文创+科创”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创梦工坊。依托山城协作机制,园区与农业类高校合作,不断吸纳涉农类优秀人才来乡村创业。目前,园区已有在册企业400多家,还成为还是余杭首个乡创人才式共富工坊。
截至目前,“1+5”山城协作机制下,已向西部五镇输送50余个重点项目,其中15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落地7.1亿元,涌现出了如小电科技、泰熙生物、普旷农业等优质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余杭自觉扛起责任担当,持续深化与衢州市柯城区山海协作,全力推动与稻城、台江、天柱等地对口帮扶工作。
比如,余杭以辖区内丽水数字大厦、衢州海创园、浙江人才大厦等“人才飞地”为协作平台,开创性推出“双向双创”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从单向帮扶转向资源互补、从博弈竞争转向合作共赢、从外部推动转向内在驱动”的人才协同新路,如今正打造2.0升级版的省域“人才共富协同体”。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正在实践中传承、在发展中创新,成为余杭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的重要“法宝”。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徐颖
(本文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