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桐庐郡,钟灵毓秀之地。桐庐建县于公元225年,至今已近1800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造就了不少名人志士,他们或身居要职,或博学多才,或热心科教,或为国尽忠,或隐逸山林,在桐庐的历史中熠熠生辉。
说到桐江名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桐君,他的知名度在桐庐可以说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毫不夸张地说,桐君是桐庐有史以来,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位桐江名人。 “指桐不语真君子,采药济世老方家”,桐君在桐君山结庐采药,潜心研究中医药理,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被后世尊为“中药鼻祖”,同时也是桐江名人的开山鼻祖。
历史上,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比比皆是,为什么唯独桐君被尊为“中药鼻祖”?他跟桐江人文究竟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桐君称药祖的四大原因
一是桐君生活时代久远。桐君生活在什么时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年代说:第一种是神农氏时代。第二种是黄帝时代。第三种是唐尧时代。第四种是上古时代,具体年代不详。
二是桐君有医药著作传世。据传《桐君采药录》为桐君的医药学著作,成书时间约在公元1世纪以前,也就是西汉到春秋战国这个时间段(书名可见于南北朝·梁·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录》,据1955年群联出版社影印本)。尽管是后人伪托,但冠名桐君,仍能说明桐君在中国古代医药学上的突出成就和影响,书中当不乏桐君传世的医药学成果,所以宏观来看《桐君采药录》仍可以视为桐君的著作,可称得上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药学著作之一。
三是桐君有医药学突出贡献。桐君在中医学上有两大突出贡献:其一,桐君识草木金石性,定“三品”药物。其二,桐君创造了“君、臣、佐、使”药物配伍格律,即“主药、辅药、佐药和引药”的配伍方法。
四是桐君有高尚的医德。百善孝为先,百行德为首。桐君“指桐为姓”的典故,桐庐人都非常熟悉,桐君为人治病,不求回报,别人问他姓甚名谁?他不作声,只是指着大桐树作为回答,这种高风亮节成为后世医学界的道德典范,至今一直被后人称颂。综上所述,后人尊桐君为“中药鼻祖”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本有源,当之无愧的。
桐君对桐庐文化的影响
首先,产生了很多带“桐”字的名称。按《严州府志》记载:(桐君)尝采药求道,止于桐庐县东隈桐树下。其桐,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此即桐庐地名的由来。随着桐庐地名的出现,出现了很多带桐字的名称。例如,县名桐庐县,城名桐庐城,桐君隐居的山叫桐君山,桐君山上的白塔叫桐君塔,分水江又名桐溪、富春江亦名桐江,桐江中还有桐洲等等。现今又将桐君之名进一步拓展,出现了桐君街道、桐君广场、桐君路、桐君小学、桐君堂等等新名称。
第二,桐庐出现了一批中医药精英。受桐君的影响,桐庐在中医药领域出现了一批精英人物。一位是明代嘉靖年间分水御医吴嘉言,主要擅长针灸之术,有《医学统宗》《针灸原枢》等医学著作传世。另一位中医名家是横村镇浪石村姚母自然村的清代名医陈学禹,因为医术高超,被朝廷征为御医。现今,桐庐中医名家辈出,一个以县中医院为主体的中医群正不断继承发展着桐君的中医药事业。
第三,形成了桐庐人千年的桐君情结。旧时有一种现象,说桐庐人离乡看不到桐君山(一说桐君塔)要哭的,至今桐庐人还有这种深切的感受,这都源于桐庐人对桐君的深厚情结。桐君结庐采药,造福桑梓,一直深受桐庐人的怀念爱戴。在桐庐,历来都有祭祀桐君的传统。据文献记载,元代桐庐典史张久可,曾出资重修桐君祠,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祭祀桐君的活动。明清以降,祭祀桐君就非常之多了,成了桐庐人的一种惯例。解放前农历九月初九是桐庐及周边县乡民上山祭祀桐君的固定节日,解放后渐止。
第四,开启了桐江隐逸之风的渊源。桐君作为唐尧时期的医药官,缘何结庐桐君山隐居,笔者以为是桐庐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环境的吸引。好山好水出好药,对于一个中药研究者来说,桐庐是一个理想的百草园,这里有各种草药资源,所以他选择在此隐居。
正是桐君的眷顾引领,两千多年来,桐庐孕育了多名文化名人,也让更多文人墨客与桐庐结下不解之缘:除东汉归隐的高士严子陵外,晚唐有施肩吾、三章(章八元、章孝标、章碣)、徐凝、方干等硕儒,宋元有黄裳、谢翱、黄公望、刘基、李康、徐舫等名士,往来散客如谢灵运、李白、白居易等不计其数,虽非像桐君一样前来采药结庐,但终究是贪恋桐庐这一方潇洒旖旎的山水风光,由此奠定了桐庐潇洒散淡而又厚重浓郁的人文风格。从这一点看,桐君是当之无愧的桐江隐逸鼻祖。
由此可见,桐君与桐庐的文化渊源十分深厚。桐君,不仅是华夏“中药鼻祖”,也是桐江隐逸的鼻祖,正是他开启了桐庐由蛮荒走向文明的里程碑。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对桐君悬壶济世、不慕名利的高风亮节给予高度评价。
明代诗人孙纲诗曰:“以桐为姓以庐名,世世代代是隐君。夺得一江风月处,至今不许别人分。”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桐君隐居青山绿水,不求闻达的向往和赞美。
元代诗人俞颐轩诗曰:“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高度概括了桐庐山水的潇洒宜人,饱含着对桐君“指桐为姓”高尚品德的推崇和敬仰。
……
桐君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以一介隐逸之士高尚的品行,给后世桐庐人深深地烙上了“桐”字大印,必将受到世代桐庐人的纪念和颂扬。
来源/桐庐发布
文字、图片/吴宏伟、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