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出炉 杭州“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怎样提质?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60家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出炉 杭州“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怎样提质?

走进杭州市萧山区紫橙国际创新中心,大楼里“镶嵌”着一座紫橙书吧——家庭教育工作室、心理沙盘室、“歇会儿吧”服务点、科普宣传直播角……平常的阅读之外,这里还能体验到特色文化生活。

“这是楼宇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园区内有上百家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入驻企业,年轻人能在宁静安逸的环境里放松身心。”紫橙书吧负责人介绍,书吧开展各类讲座、沙龙,还提供双职工子女暑托服务,帮助楼宇企业搭建心理服务体系,更好满足楼宇生态对文明服务的需要。

紫橙书吧是杭州各区、县(市)广泛设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一个缩影。12月10日,杭州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决定设立上城区吴山驿站等60家单位为首批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根据杭州市文明办牵头起草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7年,全市将建成文明实践点5000个。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的基础阵地。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区,先局部、后全域”的建设思路,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基本形成“阵地全覆盖、队伍常打造、活动全周期、群众齐参与、品牌广培育”的文明实践工作良好局面。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在会上说,经过多年实践,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到全域深化、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试点容易全域难、建设容易运行难、热闹容易聚心难等问题已经有所显现。“如何让老百姓更加常去爱去?如何让实践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如何让阵地运行更加常态长效?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必须迈过去的一个坎、一道关。”

“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要扩面增效,首先就是建设一批高水平文明实践阵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征求意见稿提出,杭州将依托文明单位、窗口单位、“两新”组织、交通枢纽、公共文化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更多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点。同时,依托文旅集聚区、民生综合体、商业街区、企业园区等探索文明实践街区、文明实践带等建设。

数量提升,内容也要提质。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文明实践点,要“装”进有温度、有针对性的文明实践服务。比如,聚焦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应急救护;聚焦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提供创业就业辅导、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

征求意见稿提出,杭州要打造便民惠民的服务体系,推动文明实践“救”在身边、“爱”在身边、“助”在身边。通过“文明大篷车”“文明实践直通车”、文明走亲活动等,加大对偏远山区文化、医疗、法律等服务供给。同时,全市每年组织文明实践市集、文明实践日、“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

志愿者是文明实践中坚力量。目前,杭州已注册志愿者有402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超6万个。而专业素质过硬、热情有责任心、定期进行专岗培训的运营团队,是文明实践阵地为大众做好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

根据征求意见稿,杭州将以党员为骨干力量、群众为主体力量、专业人员为支持力量,建设示范、标准、基础三个类型的文明实践队伍。鼓励更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志愿者和服务组织到文明实践阵地报到,同时动员自由职业者、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等广泛参与,组建覆盖广泛、数量充足、构成多元、富有活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华晔 记者 张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