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省委书记、省长王浩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11月27日,一年一度的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联席会议召开。这场会议上,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及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共同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揭牌。
杭州起势方两年的“中国视谷”,以萧山、滨江为双核,将成为代表国家产业形象的集群品牌,推动“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剑指万亿级数字产业新集群、国家级城市产业新名片、全球视觉智能产业新地标。
这两年来,“中国视谷”窗口园区落户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一直是湘湖的一张产业金名片。此番萧山、滨江两区书记联合揭牌“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释放了三重信号。
信号一:
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有所为
在不久前的市委书记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长王浩提到,“就市县而言,衡量一个地方、一个班子、一位书记的能力水平,关键看当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看有没有为全省大局作出贡献”。
“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就是萧山滨江联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的一次攻坚。
“中国视谷”受到部省市高度关注,“中国视谷”发展得好不好,“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建设得好不好,关系到杭州乃至浙江智能物联产业发展的大局。
2023年,浙江智能物联产业集群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我省第四个迈入万亿级的集群。再看杭州,今年1-9月,杭州全市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实现营收6244.89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首次突破万亿元,成为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中首个达到万亿级规模的产业。而“中国视谷”,则是杭州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的牵引性工程。可见,在杭州和浙江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中,“中国视谷”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横向对比全国,虽然“中国视谷”起步晚于武汉“中国光谷”、合肥“中国声谷”,但从产业规模看,“中国视谷”起步之初就超过光谷与声谷,并成为部省共建的高能级产业大平台,大有“中国第一谷”之势,对浙江在全国乃至全球抢占智能物联产业制高点至关重要。
特别合作园内项目建设速度对比图
萧山、滨江都深有此感。孙旭东在联席会议上表示,两区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机遇、有条件,共同扛起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让江南岸的强劲东风吹遍杭州大地;章登峰则提到,滨江和萧山都是经济强区、产业大区,都是要挑大梁、挑重担的。滨萧合作,本质上就是强强联合,必须想方设法发挥好“1+1>2”的效应,为省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设立的窗口园区招商中心,意味着萧山、滨江两区正式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将发挥“1+1>2”的效应:它将由两区领导牵头,两区招商部门作为指导单位,办公室设在合作园管理办公室,抽调相关人员组建专业招商队伍,负责特别合作园招商引资全流程工作。
按照两区设定的KPI,“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每年联合招引落地企业不少于3个,将把联合招商打造成为一个标志性成果。
自此,一向以旅游度假面貌示人的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又一次树起了萧山和滨江一面十分鲜明的旗帜: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为全省挑大梁、作贡献。
信号二:
以产业创新为关键路径
中国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其实,这个成语有一个非常科学的解释。从科学数据分析,人脑所获得的所有信息中,来自视觉的超过70%,这足以说明视觉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的设立,代表着萧山、滨江两区对视觉智能产业高看一眼,折射了两区以产业创新为关键路径,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已有三个产业板块
产业创新,就要开辟新兴产业的新赛道。
对于“中国视谷”来说,产业创新之新,是要推动实现“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在这条跃升路径的这一头,是海康威视、宇视科技等享誉全球的领军型企业,已经让杭州形成了全球一流的数字安防产业。而那一头,则是基于数字安防产业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关键核心器件、高端软件、先进制造、质量标准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数字产业新集群。预计2027年,“中国视谷”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0亿元。
按照萧滨的产业招商路线图,“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将重点聚焦视觉智能产业导向,根据产业图谱联合对外招商。目前,仅在特别合作园内,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228.2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云尖信息、极电电子等视觉智能产业项目,已成为杭州全市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落户在特别合作园的吉利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园效果图
产业创新,还在于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为区域协同建模立制。
萧山与滨江的合作,是天作之合。两区地相邻、水相连、路相通,特别合作园所在的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与滨江有着超过10公里的区界线。与此同时,一直以来,滨江受限于产业空间不足,萧山受限于产业能级不高,两区联手打造“中国视谷”的核心,为探索区域分工协作、要素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作出了有益尝试。
这场已持续两年多的强强联手,滨江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萧山则发挥核心产业承载区作用。目前,在特别合作园内,两区已规划产业用地3389亩,盘活土地1200亩,启动新建空间120万平方米。27日的联席会议上,两区再次制定通过了联合招商、市区联动等工作机制,对两区共同引进培育的项目都形成了共识和机制,对区域间破除企业流动阻碍、共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将带来有益示范。
信号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兵贵神速,快马加鞭。
11月28日,联席会议结束次日,由孙旭东带队,“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奔赴深圳招商,可见萧山、滨江联手做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的意愿,非同一般。
这些招引的项目,有望落户“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这背后是萧山、滨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次改革。
“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效果图
一年多前,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曾前往深圳学习考察。考察中,干部们发现,深圳的“工业上楼”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大多“工业上楼”的空间由深圳的市属、区属国资平台建设。
位于萧山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是全省首个“工业4.0+工业上楼3.0”双首层项目,将是“工业上楼”的一个全新载体。虽然土地在萧山、建设在萧山,但萧山、滨江计划采取由两区国企合作运营的模式共同招引项目。待“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建成后,滨江区域内的国企将回购部分产业空间,与来自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国有企业,共同负责综合体的运营,让“工业上楼”取得更好质效。
因地制宜不仅体现在空间运营,更体现在目光向内的项目招引。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连续多年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居前五,培育73家上市企业,被誉为“浙江资本第一区”,是全球“物联网+”“互联网+”重要起源地,在多条产业赛道上引育了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中控、宇树等世界级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强大的内生裂变能力,在项目生成上可以发挥极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
巧合的是,今年萧山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的“三大改革”中,其中一项便是加强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保障。根据萧山、滨江联合招商机制,“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将细化衍生裂变和产能扩张项目清单,合力挖掘两区范围内的内生裂变优质项目,动态跟踪两区存量企业增资扩产的发展动向,每年合作引进的视觉智能龙头企业创新业务板块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将不少于2个。而在产业空间、园区配套等方面的保障措施,都在特别合作园未来三年的任务清单中得到明确。如此举措,萧山、滨江的目的显而易见:确保好项目、好企业一个都不错过、一个都不外流。
有限空间无限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视谷”的明天“有界无域”。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张留 共享联盟·萧山 蔡卡特 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