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强磁场” 杭州滨江“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围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营造“强磁场” 杭州滨江“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围

从一位人才到一个团队,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青年纷至沓来创业创新。据悉,今年1-10月,杭州市高新区(滨江)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2259人,同比增长8.34%,人才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引”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高新区(滨江)深化“引用育留”全链条人才发展体系,制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等专项支持政策,分类实施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培养激励计划。

首要之义便是“引”,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以秋招为例。9月,高新区(滨江)正式启动2025届高校毕业生全国巡回校招,组织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吉利控股集团等460多家单位,走进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32所高校,覆盖南京、郑州、上海、武汉等9所城市。

“跟往年相比,我们今年的招聘活动开展得更早,城市也越来越多元。”杭州高新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桂华介绍,此次招聘中,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是投递专业的前三名,进一步满足了企业对优秀创新人才的储备需求。

发展至今,全国巡回招聘也已经成为了不少滨江企业开展校招,吸纳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

正如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经理王潇所说:“跟着滨江一起组团招聘,能够加强学生们对于我们的信任度,也让我们更容易吸引到顶尖高校的优质毕业生。”

据统计,这次招聘累计推出1.98万个次岗位,现场吸引投递简历3.38万人次,达成意向1.22万人次,其中硕博人才参会比例超70%,使得“国际滨”人才蓄水池再扩容。

此外,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滨江持续强化制度保障,为青年人才来区发展量身定制扶持政策,同时实施“才链全球”计划,创新“人才战略伙伴专家公推制”,全面拓宽引才渠道。

“育”才

政校企共探“项目化育人”模式

日前,高新区(滨江)与高校共建的“数字人才培养工作站”再添一员“大将”——它与西南交通大学达成合作,加强数字人才联动培养,这也是继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合作落地后的第16家工作站。

以此为载体,在人才培养方面,政校企共同探索“项目化育人”模式,以共同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来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把前沿技术转化成人才培养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更加紧密耦合,构筑与未来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产业人才软实力。

“我们通过给予合作高校每年10万元创业金,资助在校创业孵化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引导高校优秀创业项目来滨江落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先后在校园内开展高新区(滨江)专场创新创业活动42场,共吸引34个优秀创业项目在滨江落地。

此外,滨江还侧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化重点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浙江大华、新华三、海康威视等多家滨江企业,先后开展主题训练营,鼓励高校师生团来参观交流、访企拓岗、实习实践。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立夏就对大华的技术创新大赛赞不绝口,在他看来,训练营以学习产品为主,让自己拥有了不少实操机会。

据悉,截至目前,企业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超110对,涵盖就业育人项目、聘请企业导师、设立奖学金、共建特色班等多个方面。

“留”才

真金白银保障人才安居

“此心安处是吾乡”,要想让人才心安此处,服务是关键。

为传递这座创新之城的温度,滨江打造“相约在高新”人才服务品牌,设置人才服务窗口,解决人才在档案、户籍、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打破人才流动禁锢,切实解决青年人才生活成本高的难题。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发放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3.3亿元,惠及大学生2.69万人。

“安居”尚在“乐业”前。为让人才安居,滨江按照“功能化、社群化、国际化、智慧化”标准打造高端人才创业生活社群,分批推出人才公寓。譬如10月,滨江区人才专项租赁住房滨之舟人才公寓项目就开始集中配租。本次共推出533套房源,均为50平方米左右套间一居室,全屋精装、配备家具家电,可以拎包入住,让更多人实现“安居梦”。

通过3月招聘会入职滨江企业的应届毕业生韦佳宜就提交了人才公寓的申请。“如果能申请到人才公寓房,再加上毕业生补贴,能为转正前的生活省了一大笔钱。”她对在滨江生活的未来期待满满。

滨江成就人才,人才也成就滨江。这些年来,无数年轻人背起行囊,选择来滨江创造属于自己的主场。他们在这里追逐自己的梦想,也驱动着高新区(滨江)的高质量发展。而未来,高新区(滨江)也将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服务体系,助力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来源:潮新闻 共享联盟·滨江 吴瑾熠 通讯员 王立峰 吴志侠 顾吉权 戴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