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承办的“杭州数字素质科普讲堂”系列活动在2024年已成功举办20期,线下实际受众达将近2000人,主流媒体报道的阅读浏览量更是突破了近200万人次。这些数字不仅彰显了活动的广泛影响力与参与度,更体现了公众对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浓厚兴趣与迫切需求。
(图为无人机科普讲堂现场,科普与实践感知相融合)
在科普讲堂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始终秉持着“三个全面”的原则:首先,区位全面覆盖。活动不仅在杭州多个区、县(市)的党群活动中心展开,方便居民就近参与,并且深入到了非主城区的乡村中小学校,让科技之光点亮了杭城每一个角落;其次,主题全面涉及。讲座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多个热门话题,如AI绘画、机器狗、无人机、智慧医疗、AI通识、AI创新创业等,旨在帮助公众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与未来发展;最后,覆盖人群全面广泛。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公众参与,从一两岁的小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能在讲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点,享受科技的乐趣。
(图为临安区高虹小学科普讲堂现场)
(图为AI绘画科普现场,市民动手操作AI文生图)
(图为市民绘制的“我和党群中心的故事”AI绘画成果)
(年龄最小的科普对象,无人机启蒙)
(年龄最大的科普对象,机器狗编程)
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在进行数字素质科普讲堂的过程中,坚持“科普讲座与实践感知相融合”的核心思想,在无人机科普课程中融入了无人机展览以及无人机编队集群表演,在AI绘画科普课程中融入了文生图实操环节,让公众除了获取到科技知识,也能零距离接触到前沿科技应用。
(科普讲堂现场无人机编队集群)
在杭州数字素质科普讲座的进行过程中,有一位特殊的讲师,他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大三学生,同时也是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的学生会员王爵。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满腔热情,为大众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AI科普盛宴,获得了诸多科普受众的点赞与认可。
(王爵在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进行AI通识科普)
王爵在大学期间参与了许多杭州的志愿活动,在过程中他发现许多中老年人或偏远地区的公众对人工智能了解甚少,存在普及瓶颈,因此决心为人工智能科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他的科普初心。
“虽然有好的初心,但是学生的科普内容如何保证有效?这就依托于我们学会独家提出的“三学融合”的创新模式”赵星伦秘书长介绍道。所谓“三学融合”就是“学会-学校-学生”共同协力的模式,学会作为推广实施方,邀请了多位科技领域的专家与学者进行授课与指导;学校作为支持方,为科普讲堂提供了坚实的场地与教学资源;而学生则成为了实践的主体,通过参与各种科技活动与项目,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王爵的人工智能通识科普课程设计与打磨中,得到了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教学顾问、省教育工会首批名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竹副教授的指点与支持。
(李竹老师为王爵科普课程指导授课)
李竹老师表示:王爵之前选修了我的课程,他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出色。课后,他告诉我自己受邀去做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讲座,我向他强调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学有所获。并和他讨论了制作高质量PPT的技巧,帮助他更清晰地展示内容并提高讲座的吸引力。
王爵作为“三学融合”的典范,其成就得益于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的鼎力支持。该学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拥有长达12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杭州市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杭智会始终致力于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与AI认知,同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此次数字素质科普讲堂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正是学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科技普及的具体体现。
展望未来,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将不断探索与创新科普工作与“三学融合”教育模式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为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与技能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