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形势下石窟寺保护管理利用研讨会”在杭州召开,西湖边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50余家石窟管理机构、高校院所的110余名专家学者。
这是以石窟为主题的全国范围盛会首次在浙江召开。全国各地石窟石刻领域专家汇聚一堂,不仅在石窟保护与研究、管理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还对杭州飞来峰进行了考察,共同推进石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江南地区最大的石窟造像群、浙江石窟的重要代表杭州飞来峰造像,也在会议期间发布了多项成果,进一步彰显传播了浙江石窟石刻文物的价值和影响力。
“二十多年前我就来过杭州,参与过飞来峰造像的保护工作。”与会专家、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石刻专委会副主任黄继忠告诉记者,这还是第一次在杭州参与这么大规模、高层次的石窟研讨会议,表明浙江对石窟石刻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已经相当重视。
再次来到飞来峰,黄继忠感触颇深:“浙江潮湿多雨的环境是石窟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这些年的保护效果看,杭州飞来峰的防水治水技术有很大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他认为,飞来峰的保护经验,也会为我国石窟保护技术的提升作出贡献,“石灰岩石窟数量虽然少,但在我国石窟中还是占据一定比例。对这类石窟保护材料、工艺、技术等的研究,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此次研讨会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了新书《杭州飞来峰摩崖萃珍》。
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邵群介绍,这本书是目前为止对飞来峰摩崖题刻最为全面的一次收录。其中包含唐代5处,五代十国3处,宋代138处,元代39处,明代40处,清代64处,民国46处,共计330余处。
“这本书从成立调查组开始到完成,总共花了5年时间。”邵群介绍,在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灵隐管理处专门成立调查组,经过不懈努力,在山石间一处处排摸、寻访,在海量的古籍文献中查阅,“这本书不仅为飞来峰造像及历史背景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此次调查也不乏有新题刻被发现,已经远超阮元在《两浙金石志》中所录。此外,书中还对题刻内容进行了详细释读,对涉及人物生平及书法风格进行了介绍评析,便于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题刻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及其背后的人物故事。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石窟石刻,了解杭州飞来峰,大型纪录片《飞来峰》也在会议期间同步上线。该片采用了8K超高清影像技术、AIGC数字修复技术、杜比全景声等最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让大家能近距离欣赏飞来峰的自然山水、石窟艺术,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常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可能用考古报告、学术论文,或者是通过展览的方式。但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觉得纪录片或者电影是向公众传播的非常好的一种形式。”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志荣在看过纪录片《飞来峰》之后感慨道,“希望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再去灵隐寺,看到冷泉溪旁的这些造像,不会再觉得看不懂,而是会停下来细细欣赏,能够理解它的历史,理解它的特点,这是最珍贵的。”
10月13日,纪录片《飞来峰》将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播出,让更多观众领略杭州石窟的文化魅力。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叶怡霖 通讯员 杨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