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关于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集群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区
《意见》所指的“公共文化共同体”,是由两个以上的主体或功能类型所构成的,以提供公益、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按一定方式在空间、设施、活动、人才等方面进行资源要素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联合体。主要包括总分馆制型、嵌入融合型、服务联盟型、智慧共享型等四类。
01
总分馆制型
是指通过业务条线的上下贯通,构建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总分馆运行模式,拓展延伸服务范围,丰富提升服务内容,实现优质资源下沉,为社会提供更均衡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图书馆总分馆、文化馆总分馆。
02
嵌入融合型
是指在公共文化场馆跨界延伸服务功能,嵌入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或者在非公共文化场馆融入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服务模块等,有效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例如,博物馆嵌入图书借阅专区、旅游驿站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03
服务联盟型
是指各类文化机构、组织通过成立联盟形成合作机制,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服务模式创新,实现功能融合、业务协同、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服务品质。例如,全民艺术普及共建联盟。
04
智慧共享型
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跨区域、跨领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依托智慧应用系统开展一站式、一体化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例如,图书借阅一卡通。
具体有哪些工作举措呢?一起来看↓↓
深化完善总分馆模式
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为基础,拓宽总分馆制领域,稳步推进博物馆等总分馆制,有效带动乡村博物馆等基层文化载体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拓展公共文化共同体总分馆外延,探索将社会力量举办的场馆纳入体系,设立特色主题馆、企业园区分馆等。完善纵向一体的管理运行和评估机制,发挥总馆的资源优势和统筹指导作用。
松阳县水利博物馆
推动空间资源跨界融合
跨界整合公共文化空间设施资源,面向社会发布空间设施供给清单,并提供便捷的预约渠道,提高全省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加强全省公共文化单位尤其是省属单位之间的联动。补充嵌入多元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创新公共文化空间设施运营管理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探索网点设施连锁供给
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力,通过“+文化”探索多跨协同工作机制,更广泛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创新“空间银行”建设,梳理公共文化空间资源,以数字化手段创新空间管理模式,逐步扩大覆盖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匹配。
杭州图书馆茶文化主题分馆
整合提升“文化点单”服务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迭代升级“浙里文化圈”数字化平台的“文化点单”功能,推动点单服务模式向乡镇、村社两级。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平衡,鼓励开展互联互通互访互送的公共文化共同体山海协作,以更为丰富、更高质量、更加精准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智慧应用集成优化
建设线上智慧应用服务场景,依托“浙里文化圈”等数字化平台,全面梳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提供集成优质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产品。
积极拓宽线上服务渠道,加快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智慧场馆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便捷性。鼓励通过AR、AI和元宇宙等新技术手段提升体验感。
推进馆校院团联动协作
推进馆校院团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机构和艺术院校、院团之间的联动协作。通过馆校院团联合开展文艺赋美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育、活动共办。创新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激活公共文化创新创造力。
第三届浙江省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开幕式
打造集群式公共文化地标
通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空间、功能集聚,打造集群式公共文化新地标,努力成为文化引领地、精神栖息地、热门打卡地。
创新集群式公共文化场馆管理运营模式,探索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一体化运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依托文化商业体、文化市集、创意园区、社区空间等,增添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打造亮点活动品牌。
之江文化中心
《意见》提到,要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运转有序的跨部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用好省级文化特派员、定向培养文化员等制度,加强公共文化人才联动培养。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规范公共文化共同体日常管理与运营,建立定期会商、活动联动、品牌合作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
来源:浙江发布(内容综合自浙江文旅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