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董莳:用全新的生活方式“唤醒”古村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桐庐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董莳:用全新的生活方式“唤醒”古村

你知道文化特派员吗?

在江南镇深澳村

有一位省级文化特派员

她正对村庄的公共生活空间

进行系统的激活与更新

用全新生活方式来唤醒古村

她就是中国美院国际教育学院

南特设计联合学院的专业教师董莳

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的全新探索:通过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让农村(社区)真正成为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文化家园。今年7月,我县实现文化特派员乡镇(街道)全覆盖,14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分赴全县14个乡镇(街道),开展为期两年的文化指导服务工作,为人文乡村建设赋能助力。

“乡园”计划应运而生

今年5月,董莳报到后,便带着学生们“住”进深澳村,开展了为期21天的深入调研。董莳和她的团队通过走访300余名村民、60余户商家手艺人,查阅各类史料文献20余本,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500余份,对深澳古村有了深刻理解。

6月初,董莳团队以“新村民”身份入驻深澳村。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澳建筑群前房厅(深澳茶馆)举行了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人文乡村”建设座谈会。专门邀请桐庐县委宣传部、桐庐县文化界、江南古村落、江南镇人民政府、深澳村村干部、深澳百匠新乡人等各界代表20余人,就深澳村人文乡村建设进行座谈,共商江南古村落发展,共议人文乡村共富建设。

“深澳村从地理选址到水系街巷迷宫小径的完整空间体系,可让人窥见旧时典型的钱塘江流域‘江南乡村’全貌。”董莳说,她要做的就是对村庄的公共生活空间进行系统的激活与更新,让它再次运转起来,用全新的生活方式来唤醒古村。

于是,“乡园计划——桐庐深澳乡村共创设计营”应运而生,成为董莳带给深澳村的一份“见面礼”。“乡园计划”为期两年,围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系统重构”这一主题展开,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完成设计—展览—搭建—展演的完整流程,从而实现项目落地。

带动村民和百匠一起参与

在董莳看来,村民和百匠是村庄的真正使用者,只有让这些使用者参与到村庄的前期设计中来,他们才会更自豪地继续使用和维护空间,并在未来产生更多的创造性使用,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8月初,在江南镇深澳茶馆,董莳团队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乡园计划”深澳村乡村共创设计营,展示了5组深澳村共创设计成果。

现场,来了两类村民,一类是参与了5组成果共创的村民,一类是闻讯赶来看展的村民,大家不仅能够仔细观看古村多个地块的改造蓝图,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在这里,人人都是深澳古村共创共建的设计师。活动中,董莳团队还引入VR技术,让村民们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改造后的深澳村。

除了当地村民,入驻深澳百匠街区的商户也是赞不绝口。“省里来的文化特派员品味高、见识广,她设计的几个公共空间与我从事的业态息息相关,她还会收集大家的意见,让我们一起参与,希望集思广益的好想法好创意能早日落地,让我们成为第一批体验者,把深澳文化通过产品带出去。”经营木龙香坊的涑南说道。

从古老祠堂到百匠街区,从青瓦民宿到曲折深巷,董莳与26名师生组成的团队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心感受着深澳的文化韵味。通过走访300余名村民,与60余户商家手艺人交流,查阅了20余本史料文献,发放并回收了500余份调查问卷,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厚的一手资料,更深刻了解了深澳村的历史脉络与现代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随意走进一家‘百匠街区’业态店,都能感受到烟火气与古意的共融共生,这也可以让我借助百匠的力量助力古村焕发新生机。”董莳说,在派驻期间,自己也可以学习到很多本土特色文化,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再次赋能古村发展。

目前,“乡园计划”已经展出了洞天剧场、薪火道地、温室谷地、弄堂外等四个核心地块的设计方案以及深澳元宇宙的线上空间讨论。

董莳和她的团队正计划利用空间关系进行轻介入改造,将这些地块打造成为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聚集地,以及百匠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以此吸引更多人来到深澳村,为古村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来源/桐庐发布

文字、图片/周雨婷、苏文、何琅、陈灵超、董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