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海滩面积广阔,许多海滩旅游景区亟需有效的垃圾清洁方案。为响应国家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协调推进海滩资源保护的政策号召,以本科生为主导的浙大城市学院沙务净团队历时三年,经过多次迭代,成功研发出一款名为“沙务净”的软质地面智能环卫清洁机器人。
传统沙滩清理方式采用柴油动力的大型机械,受地形影响较大,只能在平整沙滩上运行,而不能用于浅滩等复杂清理环境;清理手段单一,只能清理沙滩表层小型垃圾;智能化程度不高,多数机械仍需要人工操作,也不能直接将垃圾收纳、分类,依旧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进一步清理。此外,大型机械也容易造成海滩污染,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团队成员来自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传媒、金融等不同专业,通过三年的研发和不断迭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海滩环卫负责方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试用机器并积极参与实地清洁工作,团队成员们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反馈。这些信息对于机器人的持续改进和功能优化至关重要,确保了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工况,并根据不同海滩的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沙务净”智能沙滩清洁机器人利用螺旋筒式推进器底盘技术,实现软质地面全地形通行,环境适应力强;采用多场景垃圾精准拾取清理技术,兼顾表层及掩埋垃圾,兼顾沙滩及浅滩,清洁能力出色;搭载专属交互界面,能够智能识别垃圾,将数据传输云端,实现全自动智能化驾驶。
在不断的测试和客户反馈中,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智能识别和分类海滩上的垃圾。无论是塑料瓶、食品包装还是微小的烟蒂,机器人都能高效地完成收集任务。此外,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清洁需求快速更换或升级组件。
“沙务净”智能沙滩清洁机器人可调节软质地面插入深度(0‐8cm),单次充满电后最大行走里程不低于60km,自动巡走模式下续航时间不低于6小时,充满电后能够一次性完成 4000㎡/h 的清洁工作,充分解放人力。
在研发和团队成长中,实地测试、客户对接、商业营销等各个环节都为成员提供了一个实践学习的平台,成员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产品设计。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另外,项目中的设计理念也教会了他们如何灵活地应对变化,培养了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通过不断地迭代和改进,成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领导力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我们的沙滩清理机器人,能让沙滩清理更轻松。”项目负责人诉说着他的美好初心。沙务净机器人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浙大城市学院学生团队智慧与坚持的结晶。 (通讯员:赵宣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