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远村、“空心村”
到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桐庐这两个村
是如何“逆袭”的?
跟着小布去看看~
从“忧居”“有居”到“优居”
后河村解锁民生“幸福密码”
“我家原先的老房子造了有60多年了,一到梅雨季,就很担心屋子会被冲倒。”周洪强所在的仰家自然村山高坞深,是百江镇后河村最偏远的自然村,也是地质灾害易发区。自从村里实施了“优地优居”改革,让他搬迁到了崭新的农居点,周洪强再也不用为房屋安全担忧发愁了。
后河村下辖的几个自然村尤其是仰家自然村,因为远离中心村,难以享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红利,还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以及老旧房屋安全隐患逐年增加的风险。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20年起,后河村紧抓我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遇,启动了仰家自然村整村搬迁计划,打开了乡村资源高效配置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新局面。
“我们总共分两期实施,首先会按照村民的意愿进行搬迁自建,针对无经济能力出资建房的村民,村集体会以小户型套房置换宅基地的形式对村民进行安置。”吴立鑫介绍道。
截至目前,后河村共集聚搬迁农户26户,实施宅基地复垦14.3亩,土地连片整治200余亩,村集体收益1100万元,成功招引杭州大隐集团打造乡村酒店、发展民宿5家。
“空心村”频频“出圈”
彰坞村走上“逆袭”之路
坐落在天子岗脚下的彰坞村近几年频频“出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成为省级文明村、县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
“出圈”背后,是“空心村”的“逆袭”之路。
“村中不少世居户由于宅基地的问题无法新建房屋,诸多危旧房影响村容村貌,部分村民由于用地指标有限而无法返乡建新居。”2017年,在外经商的徐健回到彰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带村两委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村里的老旧农房。
通过新村夜话、彰义会事等形式集体协商,采取世居户以宅基地置换公寓房使用权的操作模式,第一期华家塘农居点项目很快启动,共拆除42幢破旧农房,腾出土地23.6亩。第二期彰坞农居点项目紧随其后,共拆除村边破旧房屋51幢,保护利用清末明民老房6幢,腾出土地27亩。第三、四期也在加紧推进中……农房改造委托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设计,因地制宜建设杭派民居和公寓大楼,满足不同区块村民的住房需求。
△彰坞村老街古建筑立面改造前后对比
盛夏的太阳火热,彰坞村的改造提升项目也建设得如火如荼:总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的桐庐县天子岗传麒学校项目已露出白墙黛瓦;利用污水池改造、形如波浪的咖啡吧,以及漂流旅游项目计划在明年建成运营……
以农房改造为起点,通过革旧创新,彰坞村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不断探索、延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的“彰坞”模式。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如今桐庐的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正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来源:桐庐发布
文字、图片:华睿、杭州网、橙柿互动、董琳炜、王晓军、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