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芯”里长出科创社区 余杭仓前要探何种新路?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城市芯”里长出科创社区 余杭仓前要探何种新路?

当前,乘着余杭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时与势,仓前街道从“梦想粮仓”向着“城市芯”大步迈进,承担起新使命新任务。

区域能级的跃升,持续推动仓前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打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浙江日报推出专题蹲点策划《仓前:城市芯 新使命》,关注仓前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基层治理、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改革举措和改革经验。敬请垂注!

楼宇林立、园区遍布的仓前街道

十年前的仓前,是一片希望的稻田,夏日蛙声阵阵。

如今的仓前,已成为楼宇林立、园区遍布的“城市芯”,以创新为支点,撬动着整座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余杭GDP总量、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大指标全部重回全省第一。其中,仓前的财政总收入和经常性财政两项指标均列余杭第一,扛起核心街道的使命担当。

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离不开深化改革破除壁垒梗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特别是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活力核心,仓前探索重构“城市细胞”,在余杭率先实体化运行科创社区——梦创社区,立足企业视角,前移服务关口,为企业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梦创社区,“新”在何处?又将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注入怎样的发展动能?

梦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城市蝶变续写新篇

2023年,杭州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同时实现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大跨越。“大国大城”的角逐,进入新赛段。

大城的崛起,催生出众多超级街道。

上海的陆家嘴街道,一条街上聚集着近千家金融机构和上百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广州的萝岗街道,一条街上就有约四十家上市公司;

深圳的粤海街道,产业楼宇里更是汇聚着约2万家创新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00家……

从杭州市域来看,仓前已初具超级街道的雏形。

透过数据看经济,2023年,仓前实现财政总收入70.05亿元,总量排名余杭第一;拥有上市公司12家,重点园区44个,集聚抖音、快手、vivo、OPPO等数字经济企业162家,数量位居余杭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超级街道的诞生,也直观体现在企业的集聚、产业的壮大。如何提高助力企业、培育产业的推动力?仓前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入手,孜孜以求,探索破解“原力”的密码,提供适配的“阳光雨露”。

在成立梦创社区之前,为推动基层组织形态创新迭代,仓前创新打造了楼宇工作站和经济体。

早在2018年,顺应余杭积极推进楼宇经济发展规划之势,仓前街道经研究后决定撤销朱庙村、组建朱庙社区,并设立3个楼宇工作站,以楼宇为单位收集企业的需求与困难,积极主动上门服务。这次大胆尝试,也让仓前为余杭当年首次接过“浙江经济第一区”的桂冠作出应有贡献。

2021年7月,面对辖区企业服务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及管理专业化等难题,朱庙、向往2个经济体应运而生。经济体隶属社区,主要是围绕入驻当地商务楼宇、工业厂区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员工生活保障开展工作,相比楼宇工作站,经济体对企服务的功能逐步增强和扩大。

随着人才、资金、产业等要素加速汇集,仓前街道出现多个经济增长极,如创景社区的欧美金融城、奥克斯中心等楼宇园区。

2023年4月,参照朱庙、向往2个经济体发展模式,仓前增设创景经济体。

但随着实践推进,仓前发现,创新经济和企业需要更创新的基层组织形态来适配与服务。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成了重要课题。

开眼看世界,他们发现,很多地区都将社区这一以服务居民为主的组织形态延伸到经济领域。一个个以服务企业和企业员工为主的产业社区,在各地零星生长。

实体化的梦创社区,就是仓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破题之举。它由朱庙经济体转型而成,但涉及基层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转换。

梦创社区的成立,为仓前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利尔达园治会人才园地开园仪式

科创社区探索创新

梦创社区本质上是科创社区,即科技创新型产业社区。

放眼全球,伴随着产业的升级转型,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社区日益兴起。如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英国伦敦奇斯威克商务花园、上海临港海立方、深圳光明云谷三期等,它们均有别于传统产业园区偏重效率或机器的产出,更偏重人的智力产出。

相较“前辈们”,梦创社区积极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梦创社区负责人张懿总结道:“主要是三个‘高’。”

属地税收金额高。翻开地图,东至舒心路、西至东西大道、南至文一西路、北至余杭塘河的广袤土地,都属梦创社区管辖范围。过去一年,这里实现税收23.25亿元,超仓前街道总税收的1/3,实现“每天每平方米纳税超4.3元”。

人才集聚程度高。梦创社区汇聚各类园区及厂区62个、楼宇95幢、6000余家企业,服务人口约3万人,累计引进一流人才554名。

创新企业质量高。梦创社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5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4家,以及上市企业4家。

高密度的科创企业和人才集聚,意味着社区服务的主体对象是企业、员工、青年人才。如何满足他们多样化、精细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作为“社区”译法的创造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指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个地域里,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大集体。简而言之,社区应有要素聚集,又有要素之间的连接和互动。

在科创社区这一体系,仓前贯彻并落实了这一理念。

梦创社区是一个适应新社会结构和治理形态的新组织架构,关键是项目化、可闭环、看得见、有实感、能自转。

面向园区,由物业、企业、员工代表及社区代表组建园区治理委员会,围绕园区建设、企业员工诉求、人文活动等开展协商议事。如今,利尔达园治会、正元智慧园治会相继成立,并搭建“问题收集—议事协商—落地解决”的园区内治理闭环机制,力争实现“园事园议、园事园办、园事园管”。

面向职工,梦创社区不仅提供学习、培训等服务,还持续推进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科教文卫等资源的合作。在“医企融合”项目中,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保融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党建联建合作,让健康义诊走进企业,为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常规来说,社区资源都是有限的,但通过合理共享、互相赋能,梦创社区正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价值,实现共赢。

梦创社区审管服务下沉

增值服务深化改革

“企业有事我来办”,一句响当当的口号,亮出梦创社区真心为企的态度。

针对企业类型多、需求广的现实状况,梦创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对接区级部门等多途径探索分析,实施“三张清单”增值服务举措。

具体来说,就是分别建立企业需求清单、辖区资源清单和项目落实清单,由梦创社工对口领办、跟踪服务、协调难点,直至事项完成。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会同步收集需求和资源,形成常态化、动态化的服务供给链条,不断发挥优质资源就地服务和转化作用,这也是梦创社区有别于传统社区的最主要特点。

梦创社区负责人张懿走访利尔达科技集团时,企业反映想通过两项国际标准认证,但一直找不到专业协助单位。

回到社区后,张懿立刻召集社工开了碰头会,并咨询“一门多窗”支撑单位,联系余杭区经信局、仓前街道区域发展办等单位。历经多轮匹配后,她带着杭州佳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组上门为企服务。

近日,利尔达传来好消息,企业通过了认证。这代表着利尔达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了国际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企业需求无小事。”在张懿看来,梦创社区要打造的“最佳营商环境”和“最优产业生态”,还得从“政府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要让企业感受到贴心、温暖,首先要从企业的视角、企业的需求,去思考如何提供服务,从“有什么、给什么”转变为“要什么、给什么”,进一步提高效能。

这一理念,被贯穿到了梦创社区阵地装修、服务设置等方方面面。走进梦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满满的科创感扑面而来。一面大屏显示社区的动态信息,多个展台摆放着辖区企业的科创结晶,旁边还有智能机器人提供自助服务。

与其说这里是党群服务中心,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科创企业集中展示的平台,一个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

中心设有党群建设、经济发展、综合治理、公共事务以及“找我办”兜底窗口,提供“一门多窗”集成服务。截至目前,这里可以直接办理56个服务事项。企业和人才进了这扇门,找到对应窗口,基本上不用再跑去别的地方办事。

从楼宇服务站到经济体再到梦创社区,不仅改变了存在形态,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对企“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

比如,梦创社区开展“助企直通车”机制,拟上市企业被划分为“种子层”“青苗层”“金穗层”,能享受到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再如,社区还与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达成合作,加快推进辖区企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在仓前街道党工委书记沈萍眼中,梦创社区持续聚焦创新机制、人才赋能、做优服务,在精细化服务企业的同时,不断焕活企业之间的高频互动,共同织就一个不断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

眼下,这个系统不断汇聚着创新的要素,以及孕育着创新的灵感,不断助推仓前乃至余杭这个浙江经济第一区走得越来越远。

来源:潮新闻 唐骏垚 胡金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