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黄金水道 通江达海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杭州临平:黄金水道 通江达海

我的古海塘故事缘起于运河二通道,是运河二通道的开挖撞上了古海塘,才有了《古海塘地理记——临平水乡印象》这本书,但我的故事的落脚点并不在古海塘和运河二通道本身,而是这块土地上的重大水利工程,从古到今所深植的根脉与筋骨,它们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孕育并滋养了具有鲜明临平特色的水乡文化。因此这不是一部古海塘探秘记,也不是一部运河二通道探秘记,而是一部致力于临平水乡文化养成的探索记,探临平水乡文化如何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在一寸一寸的土地上,在一角一角的生活中,萌发生机,熠熠生辉。

“运河二通道”是由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衍生的一个区域性概念,即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起始点切口开辟的通往钱塘江的第二条通道。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起始点在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东新村与嘉兴桐乡市大麻镇湘漾村的交界处,位于杭州地区东北角。

从起始点一路往西,沿临平区北线经博陆、五杭、塘栖,转向临平区西线,经崇贤向西南进入杭州主城区,穿过拱宸桥,经三堡船闸进入钱塘江,这便是运河一通道。

运河二通道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起始点开口,因此运河街道东新村被称为“古今运河交汇处”,这个“T”字口已经成为港区码头,成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运的聚焦点,交汇处内侧留置的一大片空地,终将崛起一座港区码头新城。所谓“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建设提出的一大口号,正是源于此。

运河二通道沿着临平区运河街道、东湖街道、临平街道、南苑街道与嘉兴桐乡市大麻镇、海宁市许村镇交界带一路南下,从乔司监狱西侧乔司街道吴家村牛角自然村穿过钱塘江古海塘后,向西南穿越钱塘区下沙街道与上城区九堡街道交界带,过八堡船闸,汇入钱塘江。

假如把运河二通道分成三段,那么北段自起始点至古海塘15.1公里,南段至八堡船闸8.3公里,八堡船闸段3公里,合计26.4公里。

仔细分析运河二通道线位图,可以看出北段主要落在临平区东侧边境。进一步看临平区境全图,一通道从北至西线边境,二通道则沿东线边境开辟,古今运河呈U字型包围临平区,临平区就躺在了古今运河的怀抱里。

换个角度再作一次比对也挺有意思,如果从临平绕城线东南角上高架,沿着东湖高架南行向钱塘江九堡大桥,运河二通道始终在左侧,河上一座座大桥历历可数。这一路所经地域,下沙、九堡、八堡,早些年都在临平作为治所的余杭县境内。

这些年变化太快,恍惚一转身,世界就改变了模样。历史上的临平湖通江达海,如今的运河二通道又为临平开启新篇章。

自2023年7月18日官宣正式通航至今,运河二通道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因其缘起、功能和意义堪称一部扎实的水运文化教科书,为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书写着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湖的名气太大了,在城市发展迈入钱塘江时代之前,千百年来都围绕着西湖发展。

古代,内河水系和钱塘江并不相通,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无法通航。原因无它,因钱塘江涌潮太凶猛了,且钱塘江水面比大运河在内的杭州内河水系高出好几米。

历史上杭州人民捍海御潮的弄潮儿精神,正是我们深挖古海塘的意义所在。如今,随着御潮能力的极大提升,钱塘江不再是面目狰狞的恶魔罗刹,而是两岸人民通江达海,走向世界,实现开放交流的使者,这也是杭州进入钱塘江时代的意义所在。

蓦然回首,人们发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反而成了杭州迈进钱塘江时代的阻碍。放眼钱塘江流域,随着杭甬运河全线通航,富春江船闸改扩建成功,钱塘江中上游航道深度开发,高等级航道已覆盖了大多数区域;转身北望,京杭大运河多数河段也达到了通行千吨级货船的三级航道水平,只有连通钱塘江的区段成为制约大宗货物运输的瓶颈。这在当前空、铁、公路体系日趋成熟,水运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和物流升级新方向的大背景下,显然是滞后了。

34年弹指一挥间,过程却是千难万难。

1989年2月,三堡船闸的建成,终于结束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彼此相望却无法相通的历史。

然而,受高等级文保单位古桥梁通航高度等诸多限制,当年航道仅达到六级标准,只能通行100吨级以下货船。即便后来经过改建,也只能达到通行500吨级以下货船的四级航道标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运力。因此,同年9月,“运河二通道”的设想被提上了议程。当时,浙江省交通厅航运局联合浙江省交通设计院、杭州市航管处等单位,组成二通道开发课题小组,并完成《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二通道航道开发研究报告》,具体阐述了相关方案。

据相关人士介绍,当年仅线位问题就先后产生过东、中、西三套方案,经过长达数年的反复调研和比对分析,终于在2004年达成共识,确定采用东线方案。

从设想提出到方案确定,用了15年。

然而,东线方案的实施难度绝非一般。按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运河二通道都遇到了。”

一方面,新开挖的航道要穿过郊区密集的交通要道,需上跨杭海城际铁路、杭州地铁1号线,下穿320国道、沪昆铁路、沪杭高铁、沪杭高速、杭浦高速、杭州绕城高速等,难度之大,常人难以想象。比如在杭州地铁1号线上方施工时,经常会碰到报警停工的情况,加固地铁上方土体从而有效控制地铁变形,需要万分谨慎,同时还要增加投资,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应对。

实际上,上跨的除了杭海城际铁路和杭州地铁1号线,还有一条一般人不知的潜伏在地下的“管道大运河”,即利用盾构机开掘的地下隧道,用于引水工程,将千岛湖水输送到嘉兴,供嘉兴500万人口使用。如此重要的“管道大运河”,自然不能受到任何损伤。

因此,从方案出台到2017年12月正式开工,筹备了整整13年。好在运河二通道线位图出台较早,在这13年间,其它需穿越未来运河二通道的交通工程,无论上跨还是下穿,都已提前为运河二通道让路,预留该预留的空间,深挖该深挖的区域,避免了不少麻烦及损失。

另一方面,整个运河二通道项目不仅涉及杭州,北段还涉及嘉兴桐乡和海宁两地,需跨地区协同作战。

运河二通道的开挖还撞上了钱塘江古海塘,这也深度揭示了这个中国水利建设史上跨越时间最长的工程内幕。尽管千难万难,运河二通道仍然创造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从2017年12月开工到2023年7月通航,项目实际用时不足68个月。

运河二通道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可通行千吨级船舶。此举不仅突破了杭州水运的瓶颈,摘除了卡脖子的紧箍咒,也为长三角水运解决了一处梗点,既完善了浙江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体系,也意味着完善了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体系,为江河海集装箱联运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因此,运河二通道被称为“世界级内河航运工程”。

对于杭州而言,以前货物运输80%以上依赖公路,如今水路运输占比将大幅度攀升,“通江达海”的梦想终于实现,一条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的“黄金水道”,为城市发展夯实了水利基础。

最值得庆贺的当然是临平人。

似乎命里注定,临平人的生活总与水密不可分。

这是杭城的新气象,更是临平人的福气,为古老而年轻的临平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临平人期待,“运河二通道”“新运河”“新时代运河”,这条“黄金水道”终将改名为“临平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黄金水道,钱塘江制服了凶猛的潮患,尤其是中上游航道全线贯通后,也被称为黄金水道。那么,破解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一通道卡脖子紧箍咒,又沟通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两条黄金水道的“临平运河”,自然成为了黄金水道中的黄金水道。它为临平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水利工程留下了一道属于临平人骄傲的深刻印记,以及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

这一条黄金水道上还有一道特别养眼的风景,桥。

记得我第一次追寻运河二通道时,手头没有运河二通道的线位图,只知起点和终点,却不知具体路径。当时部分段落尚未开挖,只知大概走向,找得很辛苦。当我意识到桥梁先于河道建设时,便决定先找桥。沿着“古今运河交汇处”一路南下,未开挖河段杂草丛生,蚊虫多,树更多,视野不及处或许就漏找了。途中明明看见一座矗立在不远处的桥,但由于沼泽泥泞,很难靠近。

翻看当天的日记还挺有意思的:

2022年7月23日

最好的办法是找桥,把所有的桥依次找全。

找全了,想象中那条银环蛇便活了。

太热了,40℃烈日炙烤,路边吃了一碗凉拌面,生怕拉肚子。

辛苦了一天,微信运动记录近10000步,只找到了六座桥:东桥头桥、姚坝头桥、过军桥、320国道大桥、双林大桥、丁塘村桥。

当时看到的桥名最终定夺时有近一半修正过,可见慎之又慎。

黄德灿/摄

水乡自古不缺桥,桥是水乡文化的标志之一。塘栖的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已经有535年历史了。泉漳的洪家桥,于南宋绍熙庚戌年造,距今已经有834年了。不只是遗存,这两座桥至今仍未“退休”。

运河二通道则为临平建造了一个“桥博物馆”,全程设30座桥,其中23座是新建的。其实,过八堡船闸后,临江还有两座大桥:靠八堡船闸的一座建在下沙路上,站桥上可以俯瞰闸区全景;靠钱塘江的一座建在之江东路上,穿过此桥才真正进入了江道。算上这两座,全程总计32座桥。

太震撼了,桥迷们无不欢欣鼓舞!

按用途分类,有高速桥、普铁桥、高铁桥、公路桥和人行桥等。在别处你很难在同一个视线里看到这么多种类的桥。

按长度和跨径分类,有特大桥、大桥和中桥,并没有小桥和涵洞桥。

按结构分类,有现浇桥、钢箱梁桥、悬拉桥、悬索桥、斜拉桥、钢桁架桥、砼系杆拱桥。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桥梁类型这里都有。

或许还可以有一种分类法:按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每座桥都是高颜值,随便一座,都可以成为网红桥。

夜幕降临,灯光齐刷刷亮起,坐着游轮去夜赏,穿越一座座姿态各异、色彩缤纷的桥洞,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座桥。穿行于郊外的河流,吹着郊外的风,细嗅郊外的气息,仰望夜空星辰,远眺城区灯火,与南来北往的船上异乡人热情地打招呼,不信你不尖叫,那绝对是文旅融合的绝佳线路。

无边的往事交织出深厚的人文底蕴,无尽的故事,终将汇成一条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带。

这里自北而南依次记录23座新建桥的名字,供读者一一对应:

东新大桥、明智大桥、过军桥、新塘桥、320国道大桥、双林大桥、丁塘大桥、人民大道桥、团结桥、胜利桥、世纪大道桥、东西大道公路桥、倪桥头桥、新天大桥、新宜大桥、永玄大桥、新万大桥、沪昆铁路京杭运河特大桥、黄家门桥、沪杭高速公路大桥、连杭大桥、绕城高速公路大桥、九乔路桥。

来源丨临平发布

作者丨袁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