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言宁语丨杨莹:支教一年 阅尽千山

黔言宁语丨杨莹:支教一年 阅尽千山

一年前,我踏上了从浙江宁波前往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支教之路。这一年,我置身于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与那里的孩子们一同学习、成长。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更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初到黔西南,我被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山川壮丽,气候宜人,当地人热情好客又淳朴善良。做足心理准备的我走进兴仁三中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校园里的设施简陋,教室里的桌椅破旧,超大的班额和超负荷的工作……尽管这里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深受触动。

“想要走出大山的路只有读书这一条是吗?”

支教的这一年,我承担了七年级六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狭小的教室里,我常常要和六十多个孩子大眼对小眼、斗智又斗勇。

我深知,这些孩子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有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在贫困、离异、留守、隔代的环境下长大的,有的成日调皮捣蛋,有的逐渐自卑抑郁,只有极少数人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他们带去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课堂上,我总是不苟言笑,恨不得把所有知识点都灌输进他们的脑海里;严厉的形象是课堂的限定版,下课后我总会一键切换。我想,实实在在的进步和鼓励或许能帮助他们撕开一个憧憬未来的口子。好在,他们真的做到了。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我想,如果能让孩子们爱上地理,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否会不一样呢?哪怕我们走了,他们生活的阴霾能否消散些呢?于是,结合教材内容,我带着孩子们绘制了许多次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也在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的支持下带着孩子们制作了一些地理模型。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当中,眼前的山川河流化身最好的乡土教材,书中的地理知识变为生动的兴趣爱好。

“老师,我希望能为我的爸爸举办一个派对。”

除了日常教学,各种各样的挑战接踵而至——

作为一名七年级的老师,借着举办活动的机会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毕业生,从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到中考体育项目大比武,再到毕业晚会、中考喊楼,最后监考,一路陪伴着这群曾被学长学姐温暖过的孩子走到初中的结尾。

同时,作为七(8)班的地理老师,借着甬黔携手圆梦心愿的机会,我重新认识了一次班里的一个女孩。她内敛、沉静,在班级里并不显眼,偶然地,我们捕捉到了埋在她内心深处的特殊心愿。在宁波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实现了这个孩子想为渐冻症爸爸办一个派对的心愿,用一次家访、一顿饺子、一张全家福,换来了难能可贵的开怀大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珍贵回忆。后来,她变得外向起来,成绩也逐步提高。

最后,作为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借着联系整合多方资源的机会,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这群大山里的孩子。在大学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在学院党委和地理系教师党支部的指导下,我带着孩子们开展了许多次信笺交流活动,有些写给远在浙江的同龄人,见天地,有些写给一年以后的自己,见内心。

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我见证了孩子们因为教育而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教育不仅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是推动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好在支教是场接力赛”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好在支教是场接力赛。去年九月,蝉鸣,我在学生校服背后看到了上一届学长学姐的名字。时光飞逝,蝉鸣又起,我在这留下了什么呢?

是对彼此的不舍得。即将返浙的那一周,我在筹备最后的惊喜,孩子们也时常来办公室晃悠。“你在干嘛呀”“你来干嘛呀”“不干嘛……你是不是马上就要走了”“还有几天”对话进行到这里,腼腆点的孩子通常就跑走了,外向些的孩子则会和我继续拉扯。后来每个课间身边总是围满了人,有的塞过来一个面包说“路上吃”,有的偷偷放一封信在我手里。

是把彼此穿在身上。这一年,总能在校园里的角角落落找到学长学姐们存在过的证明,在衣袂轻扬间,我们以一种独特而温馨的方式,将这份深厚的情谊镌刻于布帛之上。就这样,我们穿着彼此的名字,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让爱与温暖,如影随形。

是把彼此当做家人。未曾设想我会在母亲节收到一束花,还是以一名支教老师的身份,在这片被绿意轻抚的乡土上,我们以家人之名心手相连。这里的孩子质朴、真诚,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无数次受伤又被彼此治愈,点灯的人终将被漫天星河环绕。在这份情感的共鸣中,我深刻体会到,爱与被爱、付出与收获,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此刻,我仿佛站在一幅未完成的画卷前,手中的笔还沾着孩子们纯真笑容的色彩。现在,我将这幅未完成的画卷轻轻卷起,带着它继续前行。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经历都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而这幅画卷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结束,它只是等待着更多的色彩和线条来填充,等待着更多的心灵来共同创作。

同时,我也希望这份感悟能够触动更多人的心弦,让更多人关注到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共同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阳光、雨露与关爱,他们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最后,感谢这段支教经历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更感谢所有支持与陪伴我的人,母校恩师永远是我们身后最坚实的力量。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党委和地理系教师党支部在探索“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与“大学—中学”地理教育党建联建的基础上,持续携手在贵州支教的宁大地理学子数载,通过富有创意和乡土情怀的活动,提升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地理课程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大学地理与中学地理相结合、宁波优势与对口帮扶相结合。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宁大地理学子奔赴祖国西部!

(通讯员:杨莹 朱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