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金院校学生新闻中心暑期社会实践团:寻踪老兵口述历史档案

浙金院校学生新闻中心暑期社会实践团:寻踪老兵口述历史档案

“当时在战场上,敌军每晚都可能会突袭,我和战友互相站岗,是彼此最信任的后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郑庭石回忆起那段时光时,对来自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学生们说道。在建党节之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学生新闻中心赴瑶山乡幸福村实践团调研组的团员们,走进中共党员、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郑庭石的家中进行访问,重温战场峥嵘,赓续红色血脉。

198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老兵们将荣光与故事带回了故乡。实践团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崇高的敬意拜访了退役军人党员郑庭石,探寻和倾听他的红色故事。

“战场上有许多印象深刻的故事。“回忆起曾经的岁月,郑庭石有些激动。团员们刚走进郑庭石家中,他就拿出纪念册向团员们分享,他一页一页的翻着,和团员们细数那些曾与他共生死的战友们。郑庭石19岁参军,22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是炮二排三班的副班长。“当时为了不被敌军发现,在赶夜路时,车辆不开灯光,只能靠着前面的战友举着白布指引方向,路边都是背着包躺在路边睡的步兵战友们。”在他的讲述中,实践团的团员们感受到了战场的危急与紧迫。

“高巴岭战斗是我距离死亡最近的时刻,当时我军的炮阵势尚未摆开,敌军的炮火便已袭来,四处都是轰隆隆的爆炸声……”郑庭石情到深处时,用手和实践向团员比划,当时他是如何在一分钟内将10发炮弹射出的,班长是如何帮他托起敌军的枪杆的……“当战友们被担架抬下来,抬起头对着我说:‘炮兵老大哥,狠狠地打!’这一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我身上没有别的东西,只能默默地把自己的干粮塞在他的担架里。”回忆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时,郑庭石总是摸着那本纪念册。

站在“光荣之家”“共产党员户”铭牌前,面对实践团的镜头,郑庭石举起手敬礼,仿佛回到22岁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战场上的轰鸣在他耳朵里留下痕迹,岁月走过他皮肤的每一处褶皱。郑庭石曾获营嘉奖一次,在面对团员们时,他总念叨着和平的来自不易。如今国泰民安,离不开他们的奋斗与牺牲,也更需要青年一代的接续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在老兵的讲述的过程中,实践团员进行了全程记录,并将其整理成为口述史。期望与更多人共同聆听那些年革命先辈们的烽火岁月,从他们亲身经历中,再现辉煌党史,展现一位位老战士、老党员的动人风采。

如今,硝烟散尽,英雄解甲,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抗战老兵们渐渐隐匿了身影,然而,英雄的赞歌不老,家国的情怀亘长,老兵们红色的精神始终值得我们铭记。听取老兵的口述史,实践团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走进历史、走进基层,完善老兵口述史,挖掘历史细节,深刻体悟老兵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浙金院青年一代砥砺前行,响应时代号召,挥洒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成长为践行者、传播者,勇担复兴重任。(通讯员:梅迎 胡鑫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