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老祖宗的智慧+现代水利工程加持
浙江
浙江 > 资讯 > 正文

浙江桐庐:老祖宗的智慧+现代水利工程加持

近些天,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这场来势汹汹的大雨。在“暴力梅”的连日“攻击”下,桐庐多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然而,在江南镇深澳村和凤川街道翙岗村,暴雨滂沱中,村庄仍保持着往日的宁静,面对连日强降水,村民们却自信满满毫不担心,还登上了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一!其中有何奥秘?

小布赶往两地,为大家实地揭秘。

八百米暗渠贯穿整村

千年来未遇洪涝灾害

雨一直下,来到江南镇深澳村,村民申屠肖山指着老街路面很是骄傲,“下雨天,我们老街路面基本是‘干’的,没有积水,确实是古人的智慧。”

深澳的“澳”,指的是渠澳,单看村名,就知道这个村庄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深澳村水系资源丰富,距今有千年历史,先人在规划村落建设时,首先规划了村落水系。

深澳的村落水系是一个独立的供排水系统,它由溪流、暗渠、明沟、坎井和水塘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各自独立,相互联系,充分调控地面和地下水资源,将饮用水、生活水和污水分开处理,并让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

深澳是一个建在溪滩边的村庄,一条名叫应家溪的河流蜿蜒穿过村庄。深澳西侧有一条叫后溪的人工溪流,它将应家溪上游的水引入,平时可用作灌溉,到洪水时可用于分洪。

在申屠肖山的印象里,深澳村从来没有发生过内涝,即使暴雨洪水,村里都是“安然无恙”。

“深澳村地形东高西低,落差将近五六米,明沟暗渠相结合,可以将地表水完全排进地下水澳。”申屠肖山介绍,村内暗渠的构造尤为巧妙,长约800米,深入地下约4米,宽1.5米,高2米,贯穿整个村庄。渠底用卵石铺成,渠上建筑成拱顶,成人可进出疏浚,渠水清澈甘洌。暗渠上方建房,形成如今深澳村的老街。为方便取水,每隔一定距离就开一个水埠,由于水埠比较深,当地人称之为澳,也被称为“江南坎儿井”。

目前,村里留存有17口坎儿井,“以前没有自来水,这里的水是洗菜吃饭用的,到了大雨天,坎儿井是排洪用的。”申屠肖山说道,村里的坎儿井按用途分为吃井、洗井和洗澡井,同时,这些坎儿井也起着消防灭火的作用。

与这条暗渠并行的还有一条水沟,从各家门前淌过。每幢四合院的天井都有排水沟,根据明清时的风水学,称为四水归一。天井里蓄的雨水流入门前的水沟,同时带走生活污水。

顺着水沟,我们来到村口大塘。申屠肖山介绍说,“深澳大塘可以两用,旱的时候放水为下游灌溉土地所用,涝的时候村里的水都往大塘流,大塘则用4个排水口排水。”

“我们村里还有好多水塘,低于地面一公尺左右,每个水塘都有排水出口,和地下水网连在一起,历经千年,到现在基本是疏通的。”申屠肖山骄傲地说道。

除了村口的大塘,深澳村还有着11个水塘,不仅可以排水,还供村民生活使用。穿梭在深澳村的古巷弄堂,每隔一里路就有一个水塘,根据它们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用途。 如“吃水塘”,则为了满足人们的饮用水需要,水塘三面以卵石砌壁,一面铺以青石板,青石台阶延伸至水面,方便人们取水使用。

五级水系独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生活用水、饮用水、农用水用一个完整的体系呈现了出来,历经千年,到今天依然能够使用。也 正是得益于如此完整的水系,可在最大程度上使深澳免受水旱灾害的侵犯。

石阜水系

石泉水系

2023年,桐庐江南镇古村落水系入选省水利厅公布首批浙江省重要水利工程遗产资源名录,深澳水系便是其中最为知名的。除深澳外,江南镇古村落水系还包括石阜、石泉等古村落的水系,既有工程领域的创新手段,又有社会治理的人文关怀,凸显了治水管水用水的系统思维和追求水与自然、水与环境、水与人类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对于研究工程营造技艺、村落规划治理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地势优势+古人智慧+现代水利工程

千年古村从不积水

了解了深澳村的排水奥秘后,我们来到了凤川街道翙岗古村。

“翙岗村建村1000多年,选址的时候比较科学,村庄地势南高北低,自然下的雨在地面上直接就能‘消耗’一大部分。”翙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小明介绍,除了地势上的优势,翙岗村东边有条大源溪,大源溪的上游还有个肖岭水库,在精心选址和现代水利的加持下,村外的大水不会冲击村庄,村外农田也能安全渡过“梅雨季”。

翙岗是以水渠为经纬的古村落,各类建筑物依水而建。翙岗老街长420余米,纵贯全村,老街上,沿街的水渠常年流水不断,清澈见底。“村里地下水系也非常发达,地面上的水流到水渠,直接可以排出村外。”吴小明继续说道,这条古水系沿翙岗老街地下流淌,沿街设有6处澳口,不仅可以防内涝,还有一个设计不得不令人赞叹古人的智慧。

“古人在水澳里造了一条‘坝’,永远是三七分。”吴小明口中的“三七分”即三分用于生活用水,七分用于灌溉农田,这也是翙岗古水系的精妙之处。

据考证,翙岗村古水渠是元朝末年修建的,取用的是大源溪和小源溪交汇处的地下水,相传这条水渠就是当年刘伯温在翙岗时指导人们修建的,开凿两条地下暗渠,一条将水引入村内,供人们取水、洗涤之用;另一条引水到村外的谷井,用于灌溉农田。

不仅如此,翙岗人甚至还可以人为控制水位,备受村民和游客喜爱的“洗街”就由此而来。每年盛夏来临,当地村民就会根据天气情况,在下午1点到3点,将街南边的水澳出水口用石条或木板一堵,水很快就会满上街来,清凉的渠水沿着街面流淌下去,街面的温度立即降了下来,放水之时,众多村民、孩子前来玩耍嬉水,成为盛夏时节古村的一道清凉风景。

大雨不断冲刷地面

修建已千年的古水系历久弥新

在现代社会仍旧以其

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魅力

为更多人所赞叹

让我们不仅看到古人的智慧

更能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来源:桐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