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萱写的日记
萱萱练习捡沙包
5年前练舞下腰后的摔倒,让当时年仅6岁的郎宇萱全身三分之二的部位失去了知觉,再也没有自己站起来过。
意外发生后,萱萱从南到北辗转过多家医院,接受各种治疗。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又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五年来,她每天都有近5个小时在进行着各种训练。
为了康复训练,萱萱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两三点左右,她和妈妈就会出现在康复训练场地。“练跪、练四点撑、练平衡、练手部力量……”萱萱细数着这些对于常人来说非常简单,但她却要在康复训练师的帮助下日复一日训练的项目。这些枯燥的训练中,她最喜欢的是用沙包练平衡,“我需要把沙包从地上捡起来,拿到另外一侧”。
“有一些动作要几百遍、几千遍地去重复,我们大人都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她始终坚信,只要努力锻炼,就一定能够好起来。”萱萱妈妈郑少华说。每天康复训练是两节课,一共1个半小时左右,更多的训练则是萱萱妈妈带着萱萱在家里自己做。为此,他们购买了大量训练器械——电动站床、电动踩车、拉伸器材、电冲击贴片等。
萱萱在电动站床上看书
为了锻炼腿部的负重能力,尽量减少肌肉萎缩,在家时,萱萱妈妈会把萱萱固定在电动站床上,让她多保持一些站立的姿势。“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能够站起来。”萱萱妈妈说,利用每天难得站起来的时光,萱萱还会看看书、写写作业。
康复训练很苦很累,萱萱说,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起来,如果暂时不能,也要用笑容回应这个世界。“哭也不能让我好起来,我还是笑吧!”她笑着说,一双眼睛弯得像小月牙一样。
萱萱和爸爸妈妈的合影
然而各种并发症不可避免——长期缺乏运动,双腿不可控制地萎缩了;因为长期导尿,膀胱结石越来越大,引发肾积水;没法自主活动导致骨质疏松,已经骨折了两次……特别是因为担心再次骨折,爸爸妈妈都不敢“放手”培养萱萱的自理能力,“或许她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但我们怕她受伤,就没让她自己做”。
要强的萱萱总是想方设法地锻炼自理能力——以前她自己划轮椅上斜坡总是会在半路卡住,但慢慢地,她就掌握了方法,“不能向前的时候可以先往后退一些,再用力加速冲刺就能轻松上去了”。
萱萱自己洗简单衣物
让萱萱妈妈感动的是,萱萱在家每天都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她会帮我扫地、拖地、擦桌子,买完菜回家路上,我开车,她就帮我摘菜,红领巾也都是她自己洗的。”萱萱妈妈说,女儿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很多没做过的事情,她都会想要尝试。”
校园里的各种活动,只要条件允许,萱萱都会主动参加。“一年级的跑操比赛,同学们在前面跑,她划着轮椅跟在后面;二年级的合唱比赛在三楼举行,我们的男老师把她连着轮椅一起抬上去参加;学校运动会,我告诉她妈妈因为不上课,可以在家休息,但萱萱每天都会来给运动员加油鼓劲……”萱萱班主任老师裘爱萍说。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玩具大改造”项目化学习,萱萱和爸爸一起用废旧玩具改造成一艘轮船,被班里同学一致选送到全校展览。
萱萱和同学一起拍打篮球
在体育课上,萱萱学会了坐在轮椅上拍打篮球;踢足球时,她拿轮椅的小前轮当腿,推着足球进门;每月一次的大扫除,扫不了地,她就擦桌子、整理水杯。
富春八小老师辅导萱萱
由于要做康复训练,萱萱每天总是最晚到校、最早离校——早晨当她到校时,同学们已经早读结束,而下午她离开学校时,同学们还在准备接下来的课程。虽然落下很多功课,但萱萱成绩并没落后——每次上课,她都认真听讲,因为康复耽误的功课,她也会借来同学的笔记,自己补上。
“萱萱最让同学们敬佩的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取得了最优秀的成绩。”裘老师说。为了让萱萱好好休息,在确认她都已经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各科老师都会让她不用做完所有作业,但她总是不折不扣地认真完成,“萱萱的学习习惯也很好,上课坐姿最规范,作业的书写也很漂亮,我都拿来当作范本。”
不仅学习成绩好,萱萱还多才多艺,唱歌、朗诵、绘画都是她的爱好。2023年,经过区残联的推荐,在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富阳站收火仪式上,她登台合作演唱了歌曲《共同的荣耀》。
萱萱参加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富阳站收火仪式
“那段时间,她在家跟着原唱自学了一个多月。”萱萱妈妈说。其实萱萱并没有接受过声乐训练,爸爸妈妈有时候也想帮她找个适合的老师,但是考虑到时间和出行不便,还是没有付诸行动。
萱萱还特别喜欢阅读,前一天晚上看完的故事,她都会在第二天讲给妈妈听。她的阅读范围也很广,从童话故事到历史小说,她都喜欢看。“前段时间,我在看麦家的《人生海海》,被她看到拿了过去,我以为她就翻翻,结果也看得津津有味。”萱萱妈妈说。
虽然坐着轮椅不方便出门,但萱萱一直梦想着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语文书上说,我们的祖国很辽阔,我想自己去看看,看不同的风景,交更多的朋友。”她希望自己在每个城市都能有朋友,这样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不会孤单。
萱萱说,她会一直把自己的爱好都坚持下去,未来,她希望长大后能当老师,“我的老师教了我很多知识,我也想教给更多的人”。
萱萱和爸爸妈妈的合影
自从萱萱受伤后,萱萱妈妈就辞去了工作,每天陪着坐在轮椅上笑盈盈的女儿,“五年来,我基本上不太有自己的时间。”萱萱妈妈说,不管走到哪里,她都会带着女儿。
女儿上小学后,萱萱妈妈也成为陪读妈妈,每天两个人的行程基本上都是“家—学校—康复训练场地”三点一线。只有在周末,她才有时间带着萱萱回趟洞桥老家或是去公园散散心。
在学校上课时,萱萱妈妈从来不会打扰老师上课,而是会在校园里走走、看看书,偶尔也会在微信上跟其他“同类家长”交流,“我们会聊聊各自孩子的近况,分享一下好的护理方法,讨论按摩手法”。而到了下课时间,她就会迅速回到萱萱身边,看看女儿有没有什么需求。
时间长了,三(5)班的师生们早就把萱萱妈妈当作班级里的一分子。“萱萱妈妈帮了我很多忙,比如一年级中午的时候,我来不及分饭,她就会默默地帮我。自修课我有事走开,她也会帮我管好班级。”裘老师说。
晚上萱萱睡着后,为了防止压疮,萱萱妈妈会给她翻身,“刚开始是每两个小时要给她翻一次身,现在少了,每晚两次,第一次是零点左右,顺便再陪她上趟厕所,第二次是凌晨三点左右”。
爱笑的萱萱
对于妈妈的付出和陪伴,萱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上个月母亲节,萱萱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对妈妈的真情告白:“‘妈妈,妈妈’,我一天要叫你无数遍,你总是第一时间就会出现在我身边,有你在,我就不会觉得很害怕。我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有很多想做的事情,而你总是不怕麻烦,鼓励我去做。妈妈,你陪着我上学,陪着我做康复,所有的时间都陪着我,那么辛苦。你的黑眼圈越来越重,腰痛常常让你躺着不舒服,可每次我问你,你总说自己没事。妈妈,谢谢你,我会快快长大,努力学会做很多事情,一直陪着你,爱你呦!”
萱萱与“我爱富阳”合影
“富阳是充满温暖的地方。”萱萱妈妈始终铭记着,萱萱刚受伤时,全富阳人都在朋友圈转发萱萱爸爸发出的水滴筹链接,并很快就为萱萱筹得50万元爱心治疗款。“前几日我带萱萱去医院做检查,身后的阿姨看我抱她,马上就来帮我搭把手。还有去坐公交车,车上的爱心人士也会主动帮我们抬轮椅。”
亲朋好友也是百般鼓励,一直陪伴——萱萱喜欢看书,家里的书看完了,堂哥会送来;每次外出治疗回富阳,很多朋友都会自发来高铁站接萱萱;每次聚会,朋友总会嘱咐萱萱妈妈一定要带上萱萱……
萱萱所在的五班教室三年来固定在一楼
三年来,其他班级随着年级升高,教室都搬到了楼上,但萱萱所在的教室一直被固定在一楼。萱萱妈妈是开着电动四轮车接送萱萱上下学,学校知道后,特意给她在校内的停车棚里安排了一个车位。班级里的同学们也很照顾她,收发作业、打午饭、课间带着她玩耍,事无巨细。
“还有残联和民政这些部门,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残疾困境儿童都有非常多的帮扶政策,帮我们缓解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萱萱妈妈说,村里为萱萱办了低保,基本可以承担每天使用护理用品的费用;她用到的矫形器等辅具用品,根据使用情况,经评估后,区残联会发放一定额度补助;区残联机关党支部专门和萱萱结对,时不时地就会上门慰问,有适合的活动也会邀请她参加,让她越来越自信。此外,经过村里通知,萱萱今年顺利加入区民政局组织的“富春添翼行动”项目,可以在区福利中心享受2.4万元额度的康复训练。
萱萱妈妈说,萱萱现在能这么乐观、这么爱笑,就是因为她感受到身边很多的爱,“我们遇到的人都非常真诚和善良,被爱包围的她从中汲取了力量,她体会了爱、学会了爱,长成如今美好的模样”。
来源:富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