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上,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就“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治理体系”作了发言。徐冠巨建议,在国家层面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评价和支持体系,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怎么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前,传化总部所在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个半月里,迎来省市区三级书记调研。
在萧山经开区30多年的发展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这三次调研中——
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江南科技城考察了万向创新聚能城、传化科技城,调研中他寄予萧山经开区“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厚望;
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深入凯尔达、舜为、国科微等企业调研,在听取萧山经开区工作情况汇报时,他要求萧山经开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上努力攀高争先”;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则来到江南科技城、信息港小镇,他要求萧山经开区锚定“全国开发区10强”的目标,当好萧山“排头兵、先行者、主力军”。
三个全新的坐标,背后是新变化在发生,预示着新动力在孕育。
省委书记看了什么?
看科技城: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
看杭州新质生产力,有哪些高地?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未来科技城、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这一长串名单中,将要增添一个新成员:江南科技城。
3月27日,省委书记易炼红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在江南科技城考察时,他希望江南科技城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
“省委提的这个期望,让开发区和江南科技城全体都倍感振奋,也更感责任重大。”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南科技城兵团指挥长俞万昌看来,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的期望是对江南科技城的一次正名,意味着江南科技城的能级将迈出萧山。
为什么这么说?
在杭州的经济版图上,有许许多多的“城”:余杭未来科技城,被视作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极核,是城市未来产业能级提升的“牛鼻子”;滨江江南科学城,依托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西湖、钱塘,各自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环绕大学打造“创新圈”……
城中再造创新的“城”,萧山有本底优势也有后发优势。
企业澎湃的创新动能与深度融合的“产城人文”,是萧山最大的本底优势。
在万向创新聚能城,易炼红考察展厅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在传化科技城,易炼红走进禾赛科技有限公司,考察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发展。对传化科技城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开发模式,着力构建覆盖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表示赞赏,易炼红感慨道: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活力。
以万向、传化为代表的萧企,始终是萧山最坚实的支撑。
如果说未来科技城是牵引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牛鼻子,那么,江南科技城则是城东智造大走廊的“江南明珠”。其中,高能级科创平台汇聚,给了萧山最大的后发优势。
今天的江南科技城,拥有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和湘湖实验室“三驾科创马车”集聚的优势,这样的配置放在杭州乃至浙江都是罕见的。“我们以最大诚意支持科创平台在这里落地生根、长效发展。”江南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萧山和开发区的支持下,江南科技城持续探索实验室经济新业态,全力汇聚“科学家”“创业家”“投资家”三家创新合力,以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为导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可以预见的是,“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这一目标,萧山与经开区起而行之,行则必至。
市委书记看了什么?
看先进制造业:吹响以开发区为重点抓产业集群发展的号角
抓开发区经济,是杭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方。早在2022年,杭州就曾召开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那次会议上,杭州提出要“吹响以开发区为重点抓产业集群发展的号角”。
5月10日,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赴萧山经开区调研时强调,要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上努力攀高争先。
看萧山经开区,归根结底看的是经济发展。
一条上升曲线,印证着萧山经开区“第一平台”之势:2021年,萧山经开区经济体量占全区23%,到202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了27.3%。为拉动萧山乃至杭州经济大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萧山经开区依旧聚焦项目,自我加压。萧山区委常委、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许昌介绍,2024年萧山经开区将统筹江南、市北、益农3大平台,新增工业用地超8000亩,全年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在百亿级以上项目尤其是制造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市委书记此番调研,还有一个看点:先进制造业。
作为杭州的工业经济大区,萧山是稳定全市工业大盘的重要一极。而萧山经开区又在萧山制造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省市区三级主要领导的调研中,制造业发展始终是绕不开去的话题。
去年,萧山经开区成功招引落地全市首个百亿级项目——合盛新能源材料和器件模组制造项目,将主要生产电动汽车、储能、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相关材料和器件,对杭州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物联产业强链补链能够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也稳住了萧山乃至杭州的工业大盘,为杭州发展先进制造业再添信心。
高位再攀登。在年初萧山经开区的“新春第一会”上,创视微高端CIS芯片总部、正齐半导体、梅卡曼德视觉机器人总部、高效节能无刷电机等招商引资项目;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车规级和工业级接口芯片、基于疾病靶点的小分子降解剂开发平台、合成生物学技术及数字育种等人才项目,又相继签约落地,让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成为萧山经开区发展的源动力。
紧盯制造业发展,一季度,萧山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0.2%,拉动萧山增速3个百分点,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第一平台”名副其实。
区委书记看了什么?
看“一园一主业”:锚定“全国开发区10强”
萧山经开区的下一站,是全国10强。
在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中,萧山经开区首次进入全国前20位,位列全国第17位,较上一年晋升4个位次,真正跨入了全国经开区“第一方阵”。
5月6日,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履新后首次调研产业平台,就来到了萧山经开区。调研中,孙旭东强调“蓝图不变、目标不变、节奏加快”,他希望萧山经开区以全国开发区10强为目标,擦亮萧山“第一平台”辨识度。
这无疑是给萧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因为对于全国前10的目标,不少人存观望态度。毕竟,目前排名全国前十的经开区中,大多以省会城市或地级市命名,以县级行政区命名非常罕见。
而区委书记此番调研时的期望,恰恰说明了在萧山看来,这是完全合理的、可行的。去年,萧山提出萧山经开区要全面对标昆山经开区,因为两个经开区成立时间相近、基础条件相似、发展路径相同。同样在去年,昆山作为一个县域的开发区,就超越了北京经开区,勇夺全国第4位,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昆山,萧山完全有条件、有优势借势“天下再识新杭州”的历史机遇加快赶超,创造属于萧山经开区的新辉煌。
一切的一切,在于大兴项目、大兴企业。
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萧山经开区已经立下铁规: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兴产业、建集群,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协调推动产业项目洽谈、落地和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为萧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项目为王”。萧山经开区将聚力攻坚,推动项目提速增效,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切围绕项目转,用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以“集成高效、极简审批”为目标,推出一批高效推进的项目样板。
让企业掀起创新的澎湃动能。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仰赖与一家家市场主体带来的创新动能,萧山经开区放眼长远,关注优质企业培育,着眼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锚定重点产业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大力孵化、培育并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激发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
凡此种种,皆让萧山经开区冲刺“第一梯队”,更有想象空间。
发展新质生产力,萧山“新”从“旧”来。省委书记考察的万向创新聚能城与传化科技城,就是萧山老牌民企万向集团和传化集团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的新质生产力高地。万向、传化如何向新而行,布局新赛道?萧山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拆解。
来源:潮新闻 策划 张留 文字 郑宸 张琼 寿璐